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作品。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1]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

南征為客久,西候別君初。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

荊門留美化,姜被就離居。聞道和親入,垂名報國餘。

連枝不日並,八座幾時除。往者胡星孛,恭惟漢網疏。

風塵相澒洞,天地一丘墟。殿瓦鴛鴦坼,宮簾翡翠虛。

鈎陳摧徼道,槍櫐失儲胥。文物陪巡守,親賢病拮据。

公時呵猰貐,首唱卻鯨魚。勢愜宗蕭相,材非一范睢。

屍填太行道,血走浚儀渠。滏口師仍會,函關憤已攄。

紫微臨大角,皇極正乘輿。賞從頻峨冕,殊私再直廬。

豈惟高衛霍,曾是接應徐。降集翻翔鳳,追攀絕眾狙。

侍臣雙宋玉,戰策兩穰苴。鑒澈勞懸鏡,荒蕪已荷鋤。

向來披述作,重此憶吹噓。白髮甘凋喪,青雲亦卷舒。

經綸功不朽,跋涉體何如。應訝耽湖橘,常餐占野蔬。

十年嬰藥餌,萬里狎樵漁。揚子淹投閣,鄒生惜曳裾。

但驚飛熠耀,不記改蟾蜍。煙雨封巫峽,江淮略孟諸。

湯池雖險固,遼海尚填淤。努力輸肝膽,休煩獨起予。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視頻

詩聖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謎

千秋史話:詩聖杜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