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種地是我退休生活的愛好(姜禮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種地是我退休生活的愛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種地是我退休生活的愛好》中國當代作家姜禮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種地是我退休生活的愛好

在公安系統工作混到了退休,回歸社會啥特長和技術都沒有,既不會唱歌跳舞,也不會下棋打牌,更不會書法繪畫。剛退休那會,日子過得索然無味,閒得難受,時間不好打發。為了改變現狀,我選擇了去種地。

記得是八年前的春季某天,在我住的小區內小裁縫店門口有位老姐姐在賣菜,我在買她菜的同時與之閒聊,從中得知這位老姐姐是裁縫店女老闆的媽媽,老姐姐的兒子在深圳工作,給老姐姐老倆口在江北碧桂園小區買了一套房子,把她們從農村接到城裡來享福了。老姐姐老倆口住在城裡,無事可干,每天閒得難受,就在江邊的蘆葦叢中開了一塊地種菜,吃不完有多的除送給姑娘外,剩下的就在姑娘的裁縫店門口擺攤賣。當聽到她是開荒出來的地種菜,我頓時就有了興趣,連忙問老姐姐還有空地嗎?大姐說有,有好多咧。於是,我幫大姐吆喝一起賣完了菜,就請大姐帶我去江北看地。來到江邊看有大片長有一人多高的蘆葦地,我頓時十分高興,就叫大姐幫我選了一塊地,並給大姐工錢叫大姐幫我開墾岀來。

在蘆葦地開墾是件很困難的事,蘆葦根像竹子的根一樣,盤根錯節像魚網一樣密織並扎地很深,很難挖岀來,蘆葦的生命力也非常強,那怕挖斷了只有一厘米的殘根還在土裡,用不了多長時間又會生長岀來,在頭兩三年的時間里,我吃盡了蘆葦除根不淨的苦頭。

經過大姐老倆口努力幫我開出了有五六十平方一塊像模像樣的地,隨後自已又不斷的向四周「擴張」,現在終於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一分三厘地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我地的四周所有蘆葦地已都被種地愛好者全部開墾出來了,我也失去了向四周延伸擴展的空間,沒有了做大「地主」的機會,但有失也有得,讓我結交了一些很好的種菜朋友,吃了他們許多送給我沒有種的菜,也得到了他們送給我的菜秧和苗種以及傳授給我的種植技術。

論種地我還是有基礎的,對土地也是很熱愛的。我雖沒有當知青下放農村種地的經歷,但在我十六歲參加工作前,也就是很小的時候就跟土地在打交道在種地了。這主要是源自家境貧窮,吃不飽飯的痛苦經歷,從我記事起就是經常餓肚子,只到十六歲參加工作時,因長期飢餓都沒有長成人形。小時候為了找吃的,天天挎着個竹籮到農村的田地里去撿谷撿麥拾豆子,淘苕淘花生,農民四季收什麼我就去撿什麼,整天在農村的地里打轉。那時農村的收割也是十分仔細的,講究顆粒歸倉。我們幾個一起撿拾的小夥伴們也是比眼尖腳快手准,慢一步就被同伴搶走了。在我五六歲的那年,同小夥伴們一起淌水去對岸撿谷時,我溺水了,被路人撈起放在田埂上趴着,只到我母親趕來給我吐水才沒有死成。現已九十二歲的老母親至今還在念念不忘那個救命恩人。

六十年代因家裡人口多,生活困難,父親下班後四處開荒種地,我是家中的老大也是他唯一的幫手。記得當年父親在運輸部汽車隊大門對面的馬路邊上開了一塊地,種的是綠豆,有部分已成熟,我和父親一起在採摘,一輛排渣的車把渣土倒在地里把豆子壓了,父親與他們發生了爭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現在,每當我看到手機小視頻上有損毀待收割的莊稼時,我都會抑制不住的開罵,表示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我家原住在老機修宿舍時,父親在房頭開了一大片地,並在四周挖了溝,用泥巴壘起並在上面插上了樹枝圍起了一個很好的菜園,還在園子裡埋了一個油桶用來漚肥。父親每天下班後就在菜園地里種了許多種蔬菜,解決了我們一家人的吃萊問題,彌補了家庭經濟不足。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夏天澆菜水就是我的事,那時一棟二層樓的房子幾十戶人家,只有四個自來水籠頭,用水靠搶或瞅着人少的時候去接水。夏季的莧(汗)萊,竹葉菜等青菜完全是要靠水才能長得快的,水澆的越多長勢越好。那時的我個子矮小,搶水的印象深刻。二是要解決種菜的肥料,當時沒有聽說過化肥,既使有也不會花錢去買。那時是公共廁所,被農村的生產隊派人24小時住在岀糞口旁邊搭個小屋裡守着,防止偷糞。父親為收集肥料,全家人的洗臉洗腳水,洗衣水都要倒在菜園的鐵桶里漚肥,晚上家裡放置尿桶,收集全家人的尿液用於漚肥。為了積肥我總是趁天黑和無人之機去鐵桶處大便。三是我們家一年四季基本上不買菜,春夏秋三季都有自已種的新鮮菜吃,那時吃的最多的莧(汗)菜、白菜苔、絲瓜、南瓜等容易長也長得多的菜。到現在這幾種菜仍是我的最愛,百吃不厭,可以當飯吃。冬季就是吃醃的蘿蔔絲,醃的蘿蔔菜,父親是做醃菜的高手。母親的手不能去罈子裡抓醃菜,只要她去抓,醃菜就會爛。我們家每年做的醃菜要吃到第二年的春季。

因我從小就知道去地里刨食,對土地充滿着好奇和熱愛。我知道只要在地里播下種籽,它就會給你長岀喜人的莊稼來,就會有收成有吃的,就不餓肚子。土地能給人以生存,給人希望。六十年代生活物質饋乏,各種物質憑票供應,如當時沒有開荒種地的自由,我們家的生活可能會更艱難。正是因為有父親的開墾了土地加上勤勞苦做,是土地讓我們家度過了難關。土地讓我從小對它的重要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也是土地培養了我對它的熱愛,也激發了我退休後種地的熱情。我也非常痛恨土地被拋荒和因建設大肆破壞侵占土地的行為,我還真希望用一次饑荒來教育一下現代不重視土地、不重視農業、不珍惜糧食的人。

我在開出江北這塊地種植前,也曾在我家樓頂平台上用十幾個泡沫箱子種過菜,還到皇姑嶺朋友轉租給我的地去種過,直到有了江北這塊地,我才感到了「可靠」和幸福。為此,我置備齊全了種地所需要的農具,我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牽掛,精神也有了寄託。心裡老在盤算種什麼,怎麼種才有好收成。有時因乾旱或洪澇顆粒無收,也因買的是假劣種子,只長苗不結果,也有成熟的果實被人偷走等等讓人生氣的事發生,無論是多苦多累,勞而無獲我都沒有想過放棄。

我種地雖在投入和產出上不成比例,卻給了我許多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一個人在地里安靜自在,無拘無束通過勞動鍛煉得到快樂。每當一批新的種植計劃實施前,要上網查資料,要看天氣預報選好播種時機,要防止買的假劣種子。下種前如何整地,施什麼樣的底肥,種植密度是多少等等有許多事要思考。下種後如何防鳥防蟲防鼠侵食,出苗後怎樣鋤草和做田間管理,從下種到收穫,看似簡單,想做好還真的是不容易,想高產則更需要做好記錄,認真總結和好好學習

我每次下地,心情很愉悅,總覺得有做不完的活,這也想做,那也想做,有時覺得很累,但從不覺得苦。當看到種子從發芽長出嫩綠的小葉到滿地的青翠碧綠和果實纍纍時,在這不斷的過程中我總是在期盼之中度過時光。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就心生喜悅,給自己增添了無盡地快樂。回到家裡飯也吃的多,覺也睡得香。[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