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種植麻竹

麻竹是中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築用,如樑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乾、筍衣等。毛竹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於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麻竹(原栽培型)

學 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 Latiflorus '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組:麻竹組 Sect. Sinocalamus Hsueh

形態特徵

稈高20-25米,徑15-30厘米,梢端弓形下彎,中部節間長40-60厘米,新杆被白粉,無毛;基部數節節間具黃褐色毛環,籜環常有籜鞘基部的殘餘物。小枝具6-10葉;葉鞘背面疏生易脫落刺毛,葉耳不明顯或無,鞘口無縫毛,葉舌高1-2毫米,先端平截;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8-30(-50)厘米,寬4-8(-13)厘米,兩面無毛,側脈11-15對。筍期7-9月。籜鞘革質,堅而脆,頂端呈圓口鏟形,兩肩寬圓,背面疏被易脫落棕色刺毛,中部較密,或無毛;籜耳小,易脫落,鞘口具縫毛;籜舌高約3毫米,具細齒;籜葉卵狀披針形,外反,腹面有毛。產浙江南部、台灣、福建、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及雲南,常栽植平地、緩坡、溪邊;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有少量栽培。越南及緬甸有分布。為我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供建築和篾用。筍味甜美,供制筍乾、罐頭,暢銷國內外。竹姿雄偉優美,庭園栽培,供觀賞。[1]

分布範圍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在浙江南部和江西南部亦見少量栽培。越南、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台灣和香港。

栽植技術

A。栽植季節:以春節後至3月底栽植為宜,最遲在5月上旬栽植完畢。

B。栽植密度:以每畝50-70株為宜,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土壤貧瘠的可的可密些。

栽植方法:在坎內挖一條15厘米深的栽植溝,把母竹平放入溝內,竹蔸稈柄向下,放入溝深的一頭,然後覆土10厘米左右,稈尾部覆土5厘米左右,踩實後再蓋上一層鬆土,淋水。

鬆土除草

栽植後的第一、二年,要每年除草培土3-4次,第三年以後全面鬆土除草2次,以利於竹子生長,前3次除草分別在6月、7月、8月上、中旬進行,最後一次除草在11-12月進行,剷除的雜草、灌木,可鋪作林地和竹蔸周圍或埋入土中。

施肥

栽植後的前2年,要結合鋤草鬆土施肥2次,每蔸竹施氮肥0.5-1公斤、磷肥1公斤、鉀肥0.5公斤。第一次施肥,第一年在開始出筍時進行,第二年在3月進行;第二、三次在6-8月進行。第四次在冬季進行,施肥時在竹蔸周圍開溝施基肥(農家肥)4-5公斤。第三年以後進入筍、竹盛產期,必須保證水肥供應。每年施肥3次,每蔸竹施氮肥1公斤,磷肥3公斤,鉀肥1公斤,豬、牛廄肥5-6公斤。施肥分別在3月、8月、12月進行開溝施放。冬季在竹蔸周圍開溝施基肥,溝深20-30厘米,先將竹園內清理的雜草、竹葉放入溝內,然後放入基肥,覆土時將3月份培到竹蔸上的客土扒入溝內,讓筍芽露出,以增加光照促進筍芽萌動。在3月份開溝施肥覆土時,要將行間客土培到竹蔸上進行一次培土。

采筍技術。在每年8月份以前出產的竹筍全部採收,以利於養分供應潛芽長出。9月份以後到出筍末期,要注意在竹蔸周圍選留分布均勻筍體粗壯1-3株,留作母竹,後期長出的竹筍細弱,應全部採收。

病蟲害防治

A。竹螟:又稱竹蔸蟲,竹卷葉蟲。每年5-9月幼蟲葉絲綴葉成苞,取食竹葉,影響竹林正常生長。在蟲害發生初期用敵敵畏氧化樂果等藥劑1000-1500倍液噴殺。 B。蚜蟲和煤煙病:蚜蟲危害竹子,常伴隨煤煙病的發生。可用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噴殺,蚜蟲消滅之後,煤煙病也會逐步消失。[2]

采筍養竹技術

A。采筍技術:第一、二年發生的竹筍應全部保留,以利壯大竹蔸。第三年開始採收。以筍用為主的竹園8月份以前出產的竹筍應全部採收,以利養分供應潛芽長出。9月份以後到出筍末期,要注意要竹蔸周圍選留分布均勻筍體粗壯的竹筍1-3株,留作母竹,後期發出的竹筍細弱,應全部採收。

B。採伐老竹:在每年的各季至翌年春季這段時間,可將三年生的老竹全部採收利用,以免消耗養分,而促進幼竹生長。

主要價值

本種是我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筍乾和罐頭上市,甚至遠銷日本和歐美等國。竿亦供建築和篾用,庭園栽植,觀賞價值也高。


相關視頻

八渡培訓班 麻竹

麻竹種植 八渡鎮培訓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