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科爾沁沙草地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科爾沁沙草地(Horqin sandy land),是中國最大的沙地,位於西遼河中、下游幹流及支流沿岸的沖積平原上,北部和西北部與大興安嶺南段東側山地、丘陵相連,東北部與松嫩平原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遼河平原連接,南部和西南部有燕山余脈努魯爾虎山和七老圖山,西部與錫林郭勒高原毗鄰。沙地分布區面積約為6.63萬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積3.51萬平方公里。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形態主要是梁窩狀沙丘、灌叢沙堆和沙壟等;流動沙丘主要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較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溫差較大,冬季漫長乾冷。河流屬西遼河水系,湖泊、泡子、水庫等星羅棋布,排灌渠道縱橫交錯。

科爾沁沙地屬於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蘇尼特右旗晚華力西地槽褶皺帶開魯坳陷。從第三紀以來,先後沉積了厚達100到200米的沖積、洪積、湖積沙層,分布廣泛,第四紀繼續接收河流沖積物。由於長期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在沖積-湖積平原上形成了現在的自然景觀。沙地處於華北、東北及蒙古植物區系的交界地帶,主要植被類型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草甸、沼澤等植被。

截至2020年9月,科爾沁沙地尚有流動和半固定沙地430萬畝急需治理,有810萬畝退化林分急需修復。科爾沁沙地有草原[1]、沙地、森林以及湖泊和水庫等景觀,民族風情濃郁,又是契丹的發祥地,以遼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歷史古蹟豐富,具有發展草原民俗旅遊、沙漠游、湖泊風光游、文化考古游等旅遊資源的基礎。

目錄

地理位置

科爾沁沙地位於內蒙古東部的西遼河中下游通遼市附近,處於大興安嶺和冀北山地之間的三角地帶。地勢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低。西遼河水系貫其中。是中國最大的沙地。科爾沁沙地面積大約5.06萬平方千米。

地理風貌

地貌

地貌最顯著的特點是沙層有廣泛的覆蓋,丘間平地開闊,形成了坨甸相間的地形組合,當地人稱它為「坨甸地」。沙丘多是西北——東南走向的龔崗狀,西遼河上游老哈河流域還有沙黃土堆積。

植被

在沙崗上廣泛分布着沙地榆樹疏林,以虎榛子灌叢和油松人工林為主。科爾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樹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東南部大青溝內分布有水曲柳林。

氣候

科爾沁沙地離海洋較近,受濕潤氣流的影響,平均降水量可達300—400mm。降水量多集中於7—9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沙地南部由於受海洋氣團影響相對較大,降水量高於沙地中部。受蒙古冷高壓和太平洋暖低壓消長變化影響,當地冬春季以西北風和偏北風為主,夏季以東南風為主。自2011年以來突遇近20年來的大旱,連續380多天滴雨未下。

土質

科爾沁東部和東北部有少量鈣土分布,科爾沁西部大興安嶺山前沖積扇上主要為栗鈣土;南部黃土丘陵山地主要是褐土、黑壚土。沙質平原廣泛分布,其中風沙土是主要土壤,按土壤分類,可分為:流動風沙土、生草風沙土和栗鈣土型風沙土。風沙土是科爾沁沙地的基本土類。

流動風沙土是風沙土中分布面積最廣的。生草風沙土主要分布在科爾沁沙地的東部,翁牛持旗松樹山的沙地油松林生長在此之中。它們可固定沙丘、沙地和丘間低平地,成土時間較早,土層較厚是草原植被長期作用形成的。大青溝沙地水曲柳[2]林生長在此種土壤中。栗鈣土型風沙土主要分布在科爾沁沙地西部和西北部,有鈣積層和鹽酸反應,是沙地榆樹疏林分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