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泰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程泰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5年12月9日
江蘇省南京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浙江美術館,上海鐵路南站建築設計方案

程泰寧,男,1935年12月9日出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建築學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築境設計主持人 。

程泰寧1956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1956年7月起,在中國科學院土建研究所工作;1958年1月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委員會建築科學院籌備處工作;1958年8月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工作;1970年12月起,在山西省臨汾地區設計室工作;1981年3月起,任杭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1991年1月起,任杭州市建築設計院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2002年12月起,任東南大學教授 。2004年,程泰寧獲"梁思成建築獎" [3]

截至2018年12月,程泰寧主持設計國內外工程150餘項,多項作品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其中,杭州黃龍飯店、杭州鐵路新客站入選"中華百年建築經典";加納國家劇院、馬里共和國議會大廈入選國際建協(UIA)《廿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選》 。

人物經歷

1952年9月至1956年7月,程泰寧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學習,獲建築學學士。

1956年7月至1956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土建研究所工作。

1958年1月至1958年8月,在中國國家建設委員會建築科學院籌備處工作。

1958年8月至1970年12月,在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工作。

1970年12月至1981年3月,在山西省臨汾地區設計室工作。

198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1年3月至1990年12月,任杭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1983年3月至1987年3月,被選為浙江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杭州市建築設計院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

2002年12月起,任東南大學教授 。

2019年5月11日,程泰寧建築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程泰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程泰寧參加過北京人大會堂等重大工程的方案設計,主持了杭州鐵路新客站、南京博物院、加納國家大劇院等中國國內外重要工程五十餘項。四項獲全國優秀設計獎,十三項獲省部級特、一等獎。1999年,世界建築師第20次大會"當代中國建築展"展出中國建國50年間的50項優秀建築設計作品,程泰寧一人有三項入選並獲建築創作成就獎。2004年,杭州鐵路新客站、黃龍飯店入選"中華百年建築經典"。國際建協主編"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選"在全球20世紀百年中選出1000件作品,他在中國國外設計的兩項工程"加納國家大劇院"及"馬里共和國會議大廈",被中國國外建築師推薦入選。

程泰寧認為應改變現時中國建築設計千城一面,避免建築文化傳統的割裂,杜絕長官意志對建設設計的致命影響。他主張適應自然,主張用一些自然的方法來解決建築功能、舒適性等問題,提出了"立足此時,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創作主張 。

學術專著

1、程泰寧.程泰寧建築作品選[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2、程泰寧主編;潘月明,張晨譯.中國建築設計年鑑2016上[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3、程泰寧著.程泰寧文集[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4、程泰寧著.程泰寧建築作品選1997-2000[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程泰寧編.中國建築設計年鑑[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6、程泰寧主編.中國建築設計年鑑2017[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7、程泰寧編.中國當代建築實錄[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8、程泰寧著.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語言與境界[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

9、程泰寧著.程泰寧建築作品選2009-2014[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

10、程泰寧 潘月明 張晨.中國建築設計年鑑2016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11、程泰寧.中國建築名家文庫文集[M].華中科技出版社.2011.

12、程泰寧著.程泰寧建築作品選2005-2008[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13、程泰寧著.程泰寧建築作品選2001-2004中英文本[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

學術論文

1、程泰寧.追夢·山水間程泰寧建築作品展[J].建築知識.2018,(7):102-103.

2、程泰寧.構建"形""意""理"合一的中國建築哲學體系[J].探索與爭鳴.2016,(2):16-18.

3、程泰寧.加納國家大劇院,阿克拉,加納[J].世界建築.2015,(1):60-65.

4、程泰寧.HOPE CHALLENGS STRATEGIES[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6).

5、程泰寧.文化自覺引領建築創新[J].建築設計管理.2015,(2):26-28.

6、程泰寧.沒有終點的航行關於寶貴先生與寶貴石藝[J].建築設計管理.2014,31(1):7-9.

7、程泰寧.希望.挑戰.策略-當代中國建築現狀與發展[J].建築學報.2014,(1):4-8.

8、程泰寧.文化自覺引領建築創新[J].中國勘察設計.2014,(12):36-39.

9、程泰寧.希望挑戰策略:當代中國建築現狀與發展[J].建築設計管理.2014,(2):28-30.

10、程泰寧.沒有終點的航行[J].建築設計管理.2014,(1):7-9.

11、程泰寧.文化自覺引領建築創新[J].山西勘察設計.2014,(4):22-24,18.

12、程泰寧.跨文化發展與中國現代建築的創新[J].中國學術期刊文摘.2014,(1):3.

13、程泰寧."舞動南海"--湛江文化中心[J].世界建築.2014,(12):124-127.

14、唐斌,程泰寧.從城市事件到城市的日常--以杭州2022年亞運村概念性城市設計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8,(12):30-36.

15、程泰寧,殷建棟.華夏幸福環南京產業服務新城文化建築群[J].建築知識.2018,(9):86-89.

16、桂汪洋,程泰寧.由站到城:大型鐵路客站站域公共空間整體性發展途徑研究[J].建築學報.2018,(6):36-39.

17、費移山,程泰寧.語言·意境·境界--程泰寧院士建築思想訪談錄[J].建築學報.2018,(10):1-11.

18、程泰寧.程泰寧·從2012看未來十年[J].城市環境設計.2013,(3):88-89.

19、程泰寧.序言[J].世界建築.2013,(10):17,142.

20、程泰寧.跨文化發展與中國現代建築的創新[J].科技導報.2013,31(23):3.

21、程泰寧.建築·我:一生的邀請[J].科學中國人.2012,(7):24-32.

22、程泰寧,王藝琦.希望·挑戰·策略--當代中國建築現狀與發展[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23):100-102.

23、程泰寧,費移山.補白·整合·新構--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建築創作訪談[J].建築學報.2015,(9):50-53.

24、王藝琦,程泰寧.希望·挑戰·策略:當代中國建築現狀與發展[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23):100-102.

25、程泰寧,王藝琦.HOPECHALLENGESSTRATEGIESvelopmentofChines[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理論).2015,(6):100-102.

26、程泰寧.尋找中國建築精神[J].幼兒100(教師版).2011,(12):3-4.

27、程泰寧.尋找中國建築精神[J].建築設計管理.2011,(11):3-4.

28、程泰寧.實踐·理念·跨文化發展[J].城市環境設計.2011,(4):52-55.

29、程泰寧.實踐·理念·跨文化發展[J].城市環境設計.2011,(4).

30、程泰寧,康娟.程泰寧:"藝術范兒"的建築師姚先生[J].城市環境設計.2014,(5):26-27.

31、程泰寧.從人居環境論城市的宜居問題[J].現代城市.2010,5(2):5-7.

程泰寧

32、程泰寧.悼光復[J].建築師.2010,(1):99-100.

33、程泰寧.低碳住宅,技術難題很多[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中旬刊).2010,(9).

34、程泰寧.中國建築師走在自主創新的路上[J].建築學報.2007,(10):8-9.

35、程泰寧.感動與祝福[J].建築創作.2007,(10):148-149.

36、程泰寧.中國當代建築名人--程素寧[J].城市建築.2007,(7):92-93.

37、程泰寧,吳妮娜.語言與境界:龍泉青瓷博物館建築創作思考[J].建築學報.2013,(10):23-25.

38、程泰寧.程泰寧:田園文化是一種精神[J].建築與文化.2007,(B05):10-10.

39、程泰寧.化而後創[J].建築創作.2006,(9):167-168.

40、程泰寧.上海市公安局辦公指揮大樓[J].建築學報.2006,(3):48-51.

41、程泰寧;.《程泰寧建築作品選2001-2004》·代序--東西方文化比較與建築創作[J].華中建築.2005,(6).

42、程泰寧.面向未來走自己的路[J].中外建築.2005,(3):插頁.

43、程泰寧.《程泰寧建築作品選2001~2004》·代序―東西方文化比較與建築創作[J].華中建築.2005,23(6):25-29.

44、程泰寧.東西方文化比較與建築創作[J].建築學報.2005,(5):26-31.

45、程泰寧.我的創作理念[J].城市環境設計.2005,(2):48-55.

46、程泰寧.感受上海[J].時代建築.2000,(1):49.

47、程泰寧.競爭、市場意識與建築師的職能[J].建築學報.1994,(9):25.

48、程泰寧.環境·功能·建築觀--杭州黃龍飯店創作扎記[J].建築學報.1985,(12):35-42+84.

49、程泰寧.時代環境人──議建築特色的形成(提綱)[J].建築學報.1995,(1):14-15.

50、程泰寧.雲山飯店建築設計[J].建築學報.1983,(12):50-52,65.

51、程泰寧.立足此時立足此地立足自己[J].建築學報.1986,(3):11-14,84.

52、程泰寧.在歷史和未來之間的思考[J].建築學報.1989,(2):39-41.

53、程泰寧.理性與意念的結合:--杭州鐵路新客站建築設計介紹[J].時代建築.2000,(4):40-43.

54、程泰寧.以簡馭繁,寓"土"於今--海寧博物館創作[J].建築學報.2003,(10):25-27.

55、程泰寧.重要的是觀念[J].浙江建築.1997,(3):2-4.

56、程泰寧.設計興建中的杭州百貨大樓[J].科學24小時.1982,(3):2-4.

57、程泰寧.從加納國家劇院創作想起的--漫議建築創作機制與體制[J].新建築.1996,(1):3-7.

58、程泰寧.競爭、市場意識與建築師的職能[J].建築.1994,(10):34-34.

59、程泰寧.折射與導向:從"歐式建築"的流行談起[J].重慶建築.1999,(1):21-22.

60、程泰寧.重要的是觀念--杭州鐵路新客站建築設計後記[J].浙江建築.1997,(3):3-5.

61、程泰寧.重要的是觀念--杭州鐵路新客站創作後記[J].建築學報.2002,(6):10-15.

62、程泰寧.面向未來,走自己的路:在歷史和未來之間的再思考[J].建築學報.1997,(1):7-15.

63、程泰寧,薄宏濤.換一種思路:南潯行政中心建築群設計策略[J].建築學報.2012,(9):58-59.

64、何軍林,程泰寧.尋找中國建築精神[J].建築工人.2012,33(2):52.

65、程泰寧,吳妮娜,楊濤,劉鵬飛.龍泉青瓷博物館[J、.建築學報.2013,(10):18-22.

66、程泰寧,崔愷,孟建民,李興鋼,劉克成,趙辰,王輝,王路,周暢.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設計研討會[J].建築學報.2017,(1):22-29,16-21.

67、程泰寧,費移山.跨文化發展與中國現代建築的創新[J].世界建築.2011,(6):108-109.

68、程泰寧,王大鵬.通感·意象·建構:浙江美術館建築創作後記[J].建築學報.2010,(6):66-69.

69、程泰寧,胡新,羌婧.築境·山水間訪中聯築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J].時代建築.2012,(5):142-147.

70、程泰寧,劉鵬飛.在"無限"中選擇:中國海鹽博物館創作散記[J].建築學報.2010,(11).

71、程泰寧,王大鵬.杭州的房子--"金都華府"居住小區設計散記[J].建築學報.2007,(11):52-56.

72、程泰寧,鍾承霞.圖書館建築設計理念的更新和發展--寧波高教園區圖書信息中心的設計探索[J].建築學報.2007,(5):70-74.

73、程泰寧,王幼芬,王大鵬,柴敬,張朋君,劉輝瑜,駱曉怡,應瑛.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J].建築學報.2015,(9):36-43.

74、包志禹,程泰寧.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訪第三屆梁思成獎獲得者程泰寧院士[J].建築學報.2006,(3):6-10.

75、程泰寧,薄宏濤,於晨.湖州市南潯區行政中心[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20-123.

76、程泰寧,梁檠天,邱文曉.李叔同(弘一大師)紀念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06-109.

77、程泰寧,鄭茂恩,胡洋.四川建川博物館·不屈戰俘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82-89.

78、程泰寧,王峰,邱文曉,戴曉玲.紹興魯迅紀念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90-93.

79、程泰寧,鄭茂恩,胡洋.四川建川博物館·不屈戰俘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82-89.

80、程泰寧,王幼芬.環境·空間·建築形象--浙江大學新校區第三組團設計[J].建築學報.2004,(1):42-45.

81、程泰寧,姚振生.杭州友好飯店建築設計[J].建築學報.1987,(2):38-40.

82、程泰寧,葉湘菡杭州市建築設計院.加納國家劇場創作簡介[J].世界建築導報.1995,(2):68-68.

83、劉克成,程泰寧,鄭炘,劉青昊.文化遺產是城市的記憶: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話[J].建築與文化.2009,(6):38-41.

84、程泰寧,陳溯,劉錦標.無形·有形·無形:四川建川博物館戰俘館創作札記[J].建築創作.2006,(8):20-36.

85、程泰寧,鍾承霞,吳章傑,徐亞東,徐海鵬.寧波市高教園區圖書信息中心[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16-117.

86、程泰寧,程躍文,陳玲,謝曦,段繼宗.銀川國際會展中心[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12-115.

87、程泰寧,吳妮娜,劉鵬飛,李澍田,楊濤.龍泉青瓷博物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02-105.

88、程泰寧,徐東平,周雲丹,徐亞東,吳章傑.上海市公安局辦公指揮大樓[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18-119.

89、程泰寧,潘公凱,朱小地,崔彤,溫宗勇,寒碧,呂品晶,李翔寧,陳展輝,方振寧,陽作軍,蔣驥,柳青.藝術介入建築:建築師與藝術家的對話[J、.城市環境設計.2014,(5):206-209.

90、程泰寧,葉湘菡,徐東平.中小型建築創作小議[J].建築學報.1979,(6):14-20+5-6.

91、程泰寧,王依苹,執筆.裝配式住宅建築藝術處理問題的探討[J].建築學報.1961,(8):15-19.

92、程泰寧,葉湘菡,蔣淑仙.理性與意象的複合:加納國家劇場創作扎記[J].建築學報.1990,(11):21-25.

93、程泰寧,程躍文,吳妮娜,楊濤,李澍田,吳文竹.中國海鹽博物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74-81.

94、程泰寧,鄭慶豐,楊濤,駱曉怡,李澍田,葉俊.杭州鐵路東站概念設計方案[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26-127.

95、程泰寧,王幼芬,王大鵬,柴敬,張朋君,應瑛,楊濤.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30.

96、程泰寧,錢伯霖,王大鵬,鄭茂恩,胡洋,郭莉,吳健,陳淵韜.浙江美術館[J].城市環境設計.2011,(4):94-101.

97、程泰寧,鄭慶豐,唐暉,程躍文,陳悅,段繼宗,葉俊,楊濤,駱曉怡,劉鵬飛,潘知鈺.寧夏大劇院[J].城市環境設計.2011,(4):124 .

成果獲獎

2010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中國海鹽博物館

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 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

2009年- 優秀勘察設計獎(部級獎)一等獎,浙江美術館

2006年-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寧波高教園區圖書信息中心

2005年-梁思成建築獎

2002年-浙江省優秀設計獎一等獎,紹興市民廣場

2000年- 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程泰寧

2000年- 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杭州鐵路新客站

1988年-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杭州黃龍飯店

1981年-中國國家七十年代優秀設計獎,太原雲山飯店

人才培養

2008年,程泰寧的母校東南大學希望他能回寧"傳道、授業、解惑",為培養更多的建築設計新人貢獻力量,程泰寧欣然接受。

程泰寧在教育中強調,中國的建築設計應該"寫自己",完全照搬西方不可取。他比較反感學生動輒講中國國外是怎麼做的!當前世界文化格局正在重構,中國建築師的路既不在西方,也不在後方,而是在前方。中國建築師不應該以模仿趨同,而應該以一種獨特、同時也能為世界所理解、所共享的建築作品和理念與國際接軌 。

榮譽表彰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程泰寧"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4]

2000年,程泰寧被評為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2004年,獲梁思成建築獎。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社會任職

2001年1月-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2006年1月-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2006年1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2006年1月起,浙江工業大學講座教授

--- 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人物生活

少年喜讀

程泰寧的母親出身於南京名門望族,外祖父曾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政院參政;祖父、父親都是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往陪都重慶。程家隨之逃難,住在重慶鄉下。

因為父親工作變動,程泰寧從2歲到13歲跟着家人換了5個城市、5個學校,至少經歷7次搬家。在那段期間,程泰寧所受的教育算不上系統。不過,他對書的喜愛與生俱來。他讀過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也看過四大名著,但最愛的卻是武俠小說。程泰寧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名號"鎮三山轄五嶽踏浪無痕鬼見愁小諸葛程泰寧"。

讀初中,程泰寧寫過幾萬字的武俠小說準備投稿;高中時,他曾是《文匯報》的特約通訊員。博覽群書對他的最大影響是培養跳脫的思維 。

名師點播

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為方便就業,程泰寧順從了父親意見,高考填報紡織、機械和建築3個專業,結果以第三志願被南京工學院建築系錄取,開始進入建築殿堂。

學生時期,程泰寧的是恩師楊廷寶--近現代中國建築設計第一人,特別是楊先生所說"建築設計無定式、無成法"給他深刻印象。隨着實踐增多,他日益體會出"無定式、無成法"的深刻含義。

後來程泰寧認為,而今人們很關注建築形式,什麼'歐陸風現代風新中式'。其實,脫離了時代和環境去評價一種建築並沒有意義。項目的基地條件、功能要求、特別是建築所處的時代、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建築樣式。對形式的固化理解、對某種'程式'的跟風,正是當下'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的重要原因 "

潛心設計

20世紀80年代,北京、天津的幾家單位都來商調程泰寧,包括建築工程部的"老領導"也力邀程泰寧回京,但都被他婉拒。為找個安靜的地方做設計,他到了完全陌生的杭州。

1982年,杭州第一家合資飯店黃龍飯店籌建,業主方選擇了美國和香港的知名建築師做設計,程泰寧也想爭取這個項目。程泰寧無償提供比選方案,供外方建築師參考。黃龍飯店的方案做了整整一年,共有三輪修改,終審在北京舉行,由國家旅遊局主持。會場上曾主持設計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張鎛、張開濟等人,針對港方提出的各種管理問題,做了有理有據的充分論證。最終,程泰寧的方案以全票勝出。

程泰寧總結,設計方案一開始他就意識到項目的複雜性,需綜合考慮好功能、流線、結構、經濟、管理等問題,特別是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項目中標主要是中國哲學中的整體性思維帶來的重大啟發。程泰寧因為設計杭州黃龍飯店一戰成名。2004年,黃龍飯店入選《中華建築百年經典》;2017年,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

晚年創業

1995年,程泰寧對建築設計還沒"干過癮"卻面臨"退休"。儘管有各種公司機構想高薪聘請他,但他知道,這些並非自己期望的"探索建築創作之路"。

2002年,他從報紙上偶然得知,建設部即將試點改制--對以"名人(院士或大師)+設計大院"形式新創辦的設計機構予以放寬特批。最終,67歲高齡的程泰寧攜手中國聯合工程公司,創辦中聯程泰寧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現中聯築境建築設計公司)。其間,程泰寧陸續設計了杭州鐵路新客站、浙江美術館等不同類型的建築設計項目。在他看來,一個好的建築方案需綜合處理好功能、形式、場地、技術、經濟和文化等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而建築設計就是要找到那個平衡點 。

程泰寧

設計理論

2004年,程泰寧提出"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景合一"的中觀層次建築創作理論。2010年以後,他開始思考能否從哲學美學層面出發,打通古今、融合東西,建立一種基於中國當代情境的建築理論體系,也就是從哲學境界、美學意境、語言載體三個層面來解讀建築創作。

程泰寧反對照搬傳統建築中那些具象的形式元素來表達中國文化。他認為,這種表面化、低層次的設計反而影響建築創新。

程泰寧設計的溫嶺博物館,遠看,採用非線性的語言塑造了一塊"石頭","乍看它有點'怪'。但在高樓林立的環境中,作為一個城市的主要文化建築,要有自己的氣場。博物館表達了溫嶺市四大文化之首的'石文化',又恰恰建在石夫人山下,和自然、人文環境很契合。博物館'石頭'的瘦、透、皺、漏,別有一種中國韻味!

2018年啟動建設的南京美術館新館,程泰寧賦予其主題為"雲中山水 寫意金陵"。新館周邊有很好的綠化帶,因此,他將美術館距基座18米架空,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山水與城市景觀,建築成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立體園林。散落布置在高架層及下沉廣場中的文化休閒與商業服務設施,為觀眾和市民休憩創造了條件。

程泰寧認為,"中國文化,包括建築文化,要往前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很多人,包括他尊敬的學者李澤厚先生都說'西體中用',但他主張'中體西用',在某些方面需要'互為體用'。中國不是去西方這棵大樹上嫁接一個新枝條,而是要培育中國本土這棵大樹不斷壯大,這是中國建築師的責任 。

人物影響

2010年9月,程泰寧院士捐贈人民幣50萬元,設立"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程泰寧獎勵基金",以資獎勵優秀的青年建築學子。程泰寧院士還將以其每年在東南大學教學所得收入作為基金的持續來源注入基金總額中 。

人物評價

程泰寧提出的將"天人合一"(人與非"人"因素的合一)作為自己的一種"建築觀"、加上"理象合一"(理性與非理性的合一)、"情景合一"(主觀-神、情、意與非主觀,即客觀-形、境、景的合一),三個"合一"構成了他的"創作理念"。"三個合一"是一種建立在中國哲學基點上並與西方建築創作理念迥然有別的東方設計觀。它是創造、開拓以東方為體的中國新建築文化所需"建構的中國自己建築理論體系"的先鋒吶喊。程泰寧大師的理論見解和建築精品的名聲早已播于海內外,無疑,應屬是眾多才華橫溢的中國建築師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華中建築》評)

程泰寧的建築創作受到了境外同行的關注,美國等多個國家以及港、台等地以講座、書刊報導等方式介紹了他的作品。他的"立足此時、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創作主張以及他的富於原創精神的作品得到了中國國內和國外同行的認同和積極評價,他為中國現代建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工程院評)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是中國第三代建築大師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梁思成、楊廷寶、沈理源、陳植等中國近代建築設計先驅身後,他以南京長江大橋、加納國家大劇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美術館等作品,在中國的建築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新浪網評)

視頻

程泰寧院士眼中的杭州城市發展

家國科學路——程泰寧院士

參考來源

  1. 建築學家 程泰寧 ,央視網, 2017年06月14日
  2. 程泰寧 ,中國工程院網
  3. 程泰寧院士——60年成就建築一家之言 ,搜狐, 2017-12-08
  4. 程泰寧 ,中國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