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穆圩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穆圩鄉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西北角,鄰沭陽、東海和海州,南兩面隔古沂河與小伊、龍苴兩鄉相望,西與沭陽縣交界,北有卓王河與東海縣、海州區相隔。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716畝,13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7636戶,總人口3.2萬人。

2013年,撤銷龍苴鎮、穆圩鄉,將原龍苴鎮和穆圩鄉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龍苴鎮,鎮政府駐原龍苴鎮龍苴居委會。行政區域調整後,龍苴鎮行政區域面積128.01平方公里,總人口8.679萬人,轄2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

資源優勢

穆圩鄉交通便捷,南有可停泊千噸位貨輪的海河通道古泊漣河。鄉內村村通公路,距市區僅26公里,距寧連、徐連、汾灌高速公路都在10公里左右,相距12公里的204國道接交接網,距白塔民航機場僅有30公里,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只有40公里,326省道即將穿境而過。穆圩鄉電力電訊發達,依託華東電網,鄉內專設35KV變電所,架設10KV變壓線40公里,配電變壓器138台,照明和工農業生產用電供應充沛,穆圩鄉居民擁有程控電話4300門,開通了移動電信、無線傳呼、傳真電話、國際互聯網。穆圩鄉工業小區雖已初具規模,進區企業已達8家,水、電、路皆通,但還有180畝空閒場地和60間廠房待用。穆圩鄉氣候宜人,屬溫暖地帶,年平均氣溫13.7℃,年降雨量為960mm,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條件適合農作物生長。

農業經濟

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5年3.5萬畝三麥喜獲豐收,總產量達14606噸,創歷史新高。重點建設三大園區,即朱橋、喬盪、鄒莊5000畝連片無公害稻麥,孫港、漣北、葛莊1500畝連片秋西紅柿栽植和鄒莊村500畝連片春蔬菜經濟園區。全鄉生豬飼養量達2.6萬頭,牛飼養量達1260頭,羊飼養量達3500隻,三禽飼養量達8.3萬羽,全年牧業總產值達3560萬元,同比增長13.3%。着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轉出勞動力7400餘人,創直接經濟效益6400萬元。

工業經濟

2005年全鄉工業總產值達38715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年創產值7900萬元。滬雲冶金爐料有限公司年銷售額在4000萬元以上,上繳國家稅收78萬元。招商引資完成內聯客方到位資金8000萬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個,投資1100萬元的滬雲釩鐵項目,於2005年4月在穆圩鄉工業園區正式投入生產;投資500萬元的利民服裝廠於2005年5月投入運行;投資3000萬元的興彩機械項目和投資2000萬元的保鮮設備生產項目落戶我縣板浦工業園;投資3000萬元的氯化鈦生產項目和投資3000萬元的獸藥生產項目落戶縣城工業園區。滬雲冶金爐料、威士行複合材料被評為市先進民營企業。[2]

社會事業

認真落實中央惠民政策,全力以赴抓好水稻直補,稻麥良種補貼發放及農業稅減免工作,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民收入。加強水利建設,新建排澇站1座,疏浚中北漣4500米,南北洪6500米,挖大中溝48條,土方80萬方,總投資160萬元。強力推進道路、改水、醫療等工程建設,新建自來水廠一座,新增飲用水受益人口8200人,新鋪鄉村水泥路10公里,完成草危房改造269戶,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參合人數24000人,參合率達80.6%。進一步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鋪設街道水泥路2公里,下水道1600米,新裝路燈50盞,總投資達60萬元。社會保障工作紮實開展,共落實低保戶367戶,人口706人。

發展思路

2006年穆圩鄉黨委政府將緊緊圍繞九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縣委"項目興縣、環境立縣、富民強縣"戰略,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勢推進穆圩經濟社會提速升位跨越發展。主要工作目標:2006年底,力爭引進1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完成客方到位資金18000萬元,工業用電量突破2000萬千瓦時,增長20.1%,財政收入增長9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8%,計劃生育率達90%以上。

安全生產

穆圩鄉緊緊抓住"安全生產月"的契機,在穆圩鄉範圍內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增強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管理,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工作,促進了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

穆圩鄉安全生產宣傳工作以"關注安全生產,共創健康美好生活"為主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工作原則,做到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持續不斷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公眾喜歡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了政府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企業單位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和社會公眾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穆圩鄉懸掛橫幅8條,發放宣傳材料1500餘份,形成了"關注安全生產,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濃烈氛圍。

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裡和確定的區域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亦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這也正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實現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包括的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沃土工程等土地治理項目。

穆圩鄉黨委、政府將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做到以沼氣為切入點,抓整體建設,走以"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橄欖產業,把其發展成為前鋒鎮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奔康至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為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化事業

灌雲縣穆圩鄉文化站積極聯繫各村關工委把各村的留守兒童組織起來,同時聯繫省內各大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小組來穆圩參加暑期社會實踐。這一做法旨在把高校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和留守兒童聯繫起來,通過高校社會實踐小組為留守兒童捐贈童話書籍、送鉛筆、書包、輔導功課等形式,讓留守兒童的暑假豐富多彩,受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歡迎。

穆圩鄉文化站聯繫了淮海工學院、揚州大學、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城市職業學院、江蘇工業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省內高校的大學生社會暑期實踐小組來穆圩鄉參加社會實踐,採用多種形式豐富留守兒童的暑期學習生活。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城市職業學院把200多套兒童書籍、300多隻鉛筆和橡皮送到穆圩鄉吳南村留守兒童手中,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同時還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台精彩的晚會。淮海工學院的同學們為穆圩鄉朱橋小學的留守兒童補習功課,趁暑假好好為下學期的學習打基礎。南京農業大學派出了一個紅十字會社會實踐小分隊,為孩子們檢查身體、講解夏日防暑等基本常識,讓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們感受另一種關愛,也讓他們的父母更放心的在外打工。孩子們都說,這個夏天是最豐富多彩的。[3]

著名人物

顏振高(1875---1938),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顏灘,排行第五,復聖公顏子74代孫,人稱"高五太爺"。

高五太爺年少時精明強幹,及壯年,體貌豐偉,英俊瀟灑,飽讀詩書,閒暇時習武練功,堅持不懈,天長日久,臂力過人,百餘斤石鎖操作自如,強公硬弩,百步穿楊。第一次趕考,主考官說是魔術,不敢相信是真的,被落選,第二次趕考才得中舉人,那年他23歲(1898年)。

高五太爺中舉後,皇封安徽督軍,赴任途中,路遇窮困,慷慨解囊,盤纏告罄,只得回家籌錢。

回家後,大失所望。原來其胞兄振舉,精通麻衣相術,測己陽壽32歲,因此豪賭揮霍,欠下巨額賭債,賭徒索賠,賣糧還債,糧倉如洗。 高五太爺托親告友,七挪八借,近半月才籌足路費,但已誤了任期。

安徽督軍被同窗馬聯甲(1865---1924)頂替上任。

自那時起,高五太爺更加尚德修節,疏財仗義,急人之難,解人之厄,一時名聞遐邇,社會賢達,鄉紳士子,咸與結交。

官銜在,官服在,加之威望在,海州官和他交往甚密。平時個性耿直,愛打抱不平,懲治了古城的路霸劉大寇,嚴辦了孫港的毀壞青苗案······使得當時顏姓後裔免遭惡人欺侮。

鄰里,後代多受其薰染或感化。

其子承藻公(1893--1948),其孫景元公(1922--1951),杏林懸壺濟世,兼設私塾,教壇執鞭化民,有教無類,澤被鄉里。深得四鄉八鎮好評,譽滿海州南鄉。

高五太爺雖然未能冠烏紗,領千軍,封妻蔭子,但其德行,何讓於鵰翎紫蟒;其識見,何短於帷幄經綸;其氣概,何遜於橫刀卻敵。其事跡,實在可傳之於後世.。在海州顏氏一族中有着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