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

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

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

啊啊!力喲!力喲!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1919年9、10月間作

(本篇最初發表於1920年1月5日上海《時事新報•學燈》)

作品賞析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涌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着同樣巨大的創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看吧,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着「力的繪畫」,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樂」,抒寫着「力的詩歌」,激盪着「力的律呂」。

這是一幅驚心動魄的力的畫圖,力的頌歌。寫作這首詩的時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岡的九州大學醫學部留學,那是在中國的「五•四」運動爆發不久的時間。「五•四」運動所產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着時代脈搏的年青氣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徵。再推開一層說,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規模的具體象徵。「五•四」運動對於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衝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同時以偉大的創造力建樹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代文明。「五•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

從第二個更宏觀的思想層次說,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日本,沖向中國,並且勢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詩中所描繪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樣可以看作是新興生產力戰勝落後生產力的強起奮進圖。詩人在同年寫的《筆立山頭展望》一詩中曾以極大的熱情歌頌這種新興的生產力:「一枝枝的煙筒都開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紀的名花!近代文明的嚴母呀!」互相參照印證,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詩的思想內容。

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作者說,在那段時間裡,「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乾淨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飆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盪了。」(《我的作詩的經過》)閱讀這首詩,讀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它是在感情激盪時一氣呵成的,是火山爆發噴涌而出的岩漿,其氣勢洶湧,灼熱逼人,使得後代的讀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張,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寫」字在古漢語中可以和「瀉」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詩歌,很多都是靈感到來一瀉直下的產物。讀這樣的詩,讀者會感到作者就站在讀者面前,他的火熱赤誠的心,澎湃激揚的熱情,一下子就把讀者全部感染了。[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