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元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元鎮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童元鎮,桂林右衛人。明中晚期將領,歷任指揮使、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

基本信息

本 名: 童元鎮

所處時代:明

出生地:桂林右衛人

主要成就:明中晚期將領

人物簡介

童元鎮,桂林右衛人明中晚期將領,歷任指揮使、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曾剿滅廣西、廣東兩省三十七巢、六十三山農民起義軍。萬曆朝鮮之役間調任浙江總兵負責直搗倭國本土,後因朝鮮戰事先期結束而作罷。遂調往貴州平楊應龍叛亂,於烏江被敵擊破,所部三萬止存什一。朝議至死,敘前功謫戍煙瘴,死於戍所。

明史記載

童元鎮,桂林右衛人。萬曆中為指揮,從討平樂賊莫天龍有功,屢遷游擊將軍。高江瑤反,從呼良朋破平之。歷永寧、潯、梧參將,進副總兵。擢署都督僉事,為廣西總兵官。未幾,改廣東。

二十三年,總督 陳大科以元鎮熟蠻事,仍移廣西。岑溪西北為上、下七山,介蒼藤間,有平田、黎峒、白板、九密等三十七巢。東南為六十三山,有孔亮、陀田、桑園、古欖、魚修等百餘巢,與廣東羅旁接。山險箐深,環數百里無日色,賊首 潘積善等據之,久為民患。及羅旁平,積善懼,乞降。為設參將於大峒,兵千餘戍之。其後,將領多掊克,士卒又疲弱,賊復生心,時出剽。會歲飢,粵東亡命浪賊數百人潛入七山,誘諸瑤為亂。元鎮先以參將戍岑溪,得諸瑤心。至是,積善及其黨韋月咸願招撫自效,六十三山諸瑤多受約束。有訛言將剿北科瑤者,諸瑤謂紿己,大恨,遂與孔亮山賊攻月,殺之,火大峒參將署。督撫陳大科、 戴耀屬元鎮討之。時副將 陳璘、參將 吳廣罷官里居,大科起令將兵,與元鎮並進。賊伐大木塞道,環布箛簽,元鎮佯督軍開道,而潛從小徑上。孔亮山賊憑高,弩矢雨下。諸軍用火器攻,大破之。俘馘千五百有奇,余招撫復業。時府江韋扶仲等亦據險亂,元鎮與參政 陸長庚謀,募瑤為間,乘夜獲其妻子,誘出劫,伏兵擒之。餘黨悉平。元鎮以功增秩賜金。會日本破朝鮮。廷議由浙、閩泛海搗其巢,牽制之,乃改元鎮浙江。既而事寢,移鎮貴州。

二十八年, 李化龍大征 楊應龍,令元鎮督永順、鎮雄、泗城諸土軍,由烏江進。元鎮憚應龍,久駐銅仁不進,屢趣乃行。時 劉綎、 吳廣諸軍已進,群賊議分兵守,其黨孫時泰曰:「兵分則力薄。乘官軍未集,先破其弱者,余自退矣。」應龍善之。聞元鎮發烏江,應龍喜曰:「此易與耳。」謀縱之渡江,密以計取。監軍按察使 楊寅秋言烏江去播不遠,宜俟諸道深入,與俱進,元鎮不從。於是永順兵先奪烏江,賊遣千餘人沿江叫罵以誘之。諸軍既濟,復奪老君關。前哨參將謝崇爵乘勢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關。三月望,賊以步騎數千先沖水西軍,軍中驅象出戰,賊多傷。俄駕象者斃,象反走,擲火器者又誤擊己營,陣亂。泗城兵先走,崇爵亦走,爭浮橋,橋斷,殺溺死者數千人。河渡既敗,烏江相去六十里,猶未知。明日,參將 楊顯發永順兵三百出哨,道遇賊數萬,咸為水西裝。永順兵不之疑,賊掩殺三百人,亦襲其裝,直趨烏江。烏江軍信為水西、永順軍,不設備,遂為賊所破,爭先渡江。賊先斷浮橋,士卒多溺死,顯及二子與焉。元鎮所部三萬人,不存什一,將校止崇爵等三人,江水為不流。貴陽聞警,居民盡避入城,遠近震動。化龍用上方劍斬崇爵,益徵兵,檄鎮雄土官隴澄邀賊歸路。隴澄者,即 安堯臣,水西 安疆臣弟也。軍不與元鎮合,獨全,當事頗疑其通賊。寅秋以鎮雄去播止二日,令搗巢立效,澄許之。河渡未敗時,澄已遣部將 劉岳、 王嘉猷攻拔苦竹關及半壩嶺。暨敗,二將移新站。賊伏兵大水田,別以五千人來襲,敗還。嘉猷乃揚聲搗大水田,而潛以一軍拔大夫關,直抵馬坎,斷賊歸路,與疆臣合,賊遂遁。會都指揮徐成將兵至,合泗城土官岑紹勛兵,再克河渡關。賊將張守欽、袁五受據長箐、萬丈林,永順兵擊破之,生擒守欽。攻清潭洞,復擒五受。會朝議責元鎮敗狀,令 李應祥並將其軍,遂合水西、鎮雄諸部,直抵海龍囤,竟滅賊。

兵初興,元鎮坐逗遛,謫為事官。及是,逮至京,下吏,罪當死。法司援前岑溪功,謫戍煙瘴。遇赦,廣西巡撫戴耀為請,部議不許,竟卒於戍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