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坪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下轄的鄉,鄉政府駐周家灣,人口25422人(2017年),面積163.42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2019年9月24日,竹坪鄉(綠茶)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1]

中文名稱: 竹坪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湖北竹山縣

面 積: 163.4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5422人(2017年)

基本概況

竹坪鄉19個村委會:興竹路、周家灣、解家溝、涼水溝、寬坪、陳家河、馬鞍山、陳家嶺、沈家營、仁和寨、水庫、店坪、佛洞、六合、安河塘、合興金花洞、龍王埡、新茶、長安。

改革開放使竹坪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面貌一新,農業生產穩步增長,資源經濟迅速壯大,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展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野稻果飄香,山林鬱鬱蔥蔥,新興的企業,寬闊的街道。

竹山縣系南方48個林業重點縣之一,竹坪鄉擁有多處宜林荒山、荒地。竹坪的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千畝無公害蔬菜、水培花卉等綠色環保植物;千畝青青錢柳、金銀花等中藥材;千畝棗、梨、桔、茶葉等「明月灣生態農莊」,「竹坪農家土菜」名聲遠揚,「土字號」養殖業蓬勃興旺。

行政區劃

郵編:442215

轄:佛洞村、水庫村、合興村、店坪村、興茶村、六合村、寬坪村、陳家嶺村、周家灣村、金花洞村、陳家河村、仁和寨村、安河塘村、解家溝村、龍王埡村、沈家營村、馬安山村、涼水溝村。

地理位置

出古艾修城西行12公里,即進竹坪。竹坪方圓60平方公里,轄六村一居委,人口25422人(2017年),由武吉高速公路,二級省道柯櫳公路通連內外;七百里修河源自幕阜山脈,河水清冽,依依而流,修河「十里秀水」自然生態景致宜人,竹坪境內原生態濕地帶,野趣昭然。

自然景觀

風景秀麗,屬城郊地帶,距修水縣城13公里,總面積為163.42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林面積10萬畝,耕地面積為7054畝,全鄉六個行政村,一個茶場,25422人(2017年)。交通方便,省道柯龍線穿境而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景色宜人。竹坪經濟發展快速,農業生產穩步增長,資源經濟迅速壯大,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生態農業

竹坪鄉有的蔬菜產業,300畝茶園、100畝花卉,農業開發列入開發項目,全力打造生態農業。濟發展環境好,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辦石板廠,發展種養產業;啟動竹坪至沈坊、馬家坳至津台兩條村級水泥路的鋪設和縣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實施沈坊水庫和丘源山塘除險加固工程,修復漸上山塘和樊坑河堤等重點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

經濟資源

竹坪青石板的蘊藏量在華東地區居首位,產業經多年整合,產品已形成鋪地石等八大系列,以天然亞光平整(全國第一)、色澤純綠等五大特色點綴着眾多優雅人居,國內11省24大都市,歐美、東南亞地區15國均睹其返樸歸真的風采。有石材廠50家,竹坪鄉按照「十個龍頭企業廠百家,年創稅利達千萬,產值超出一億元」的規模,依國際標準,開發精品,延長產業鏈,打造「華東青石板第一鄉」。

發展優勢

獨特的區位優勢。竹坪鄉位於馳名全國「十星級」文明創建先進縣竹山縣的西北部,跨東徑109度34分-109度46分,北緯32度25分-32度33分。西與陝西旬陽接壤,南與竹谿縣洛河鄉交界,東接秦古鎮,北抵大廟鄉。下轄19個行政村,1個林場,1個居委會,總人口26311人。鄉政府所在地離陝西省「十強縣」旬陽縣99公里,距竹山縣城91公里,距竹谿縣城35公里。兩條竹旬路交匯於竹坪,構成竹坪鄉小「Y」型經濟走廊。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竹坪由以前的區位劣勢一躍成為由鄂入陝、承東啟西的重要門戶,成為名副其實的鄂陝邊貿口子鄉,竹山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

文化特色

竹萍鄉,歷史悠久,有着濃郁的文化特色。文曲戲俗稱「曲子」、「文詞調兒」,清代流行於境內。初為坐唱形式,後仿漢劇的分行和表演,並吸取其音樂、配上鑼鼓登台演出,漸成劇種,1981年出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確認為「文曲戲」。曲調有文詞、南詞、四板、秋江、平板及其他常用曲牌小調。旋律優美清新,音調柔婉中見深沉,伴奏力求渲染鄉土氣息。道白初期使用普通話,後期現代戲用九江官話加工提煉:古裝戲則分大白與小白,大白為戲曲韻白,小白為九江方言,使之更加地方化。

採茶戲

原名「茶燈戲」,俗稱「茶戲」,進入半班形式後稱「採茶戲」。明末清初,廣泛流傳於境內及九江府轄各縣,故《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定名為「九江採茶戲」。曲種分南河、北河兩大流派,縣內採茶戲屬南河派。聲腔可分平板、花腔、漢腔、雜調和曲牌五大類。演出時,不用絲竹樂器,而以打擊樂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員於打擊樂器前演唱,台後眾人幫腔。後受黃梅戲及其他劇種影響,有的戲班將打擊樂移於台側。傳統劇目有《告經承》、《香珠記》、《白扇記》和《王氏勸夫》、《烏金記》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

田歌

農民慣於一邊田間勞動,一邊唱歌,以歌助興,尤以湧泉、新塘等地最為風行。音階屬五聲調式,曲調高亢、悠長、樸實、奔放,演唱多一領眾和。歌詞可根據勞作活動程序,自然配套成組歌形式,如「開秧門」、「活馬」、「洗馬」;「牽號」、「消號」等。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竹坪鄉(綠茶)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視頻

竹山縣竹坪鄉合興村田家灣生態小區多彩節目鬧元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