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田車站(竹田驛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田車站(竹田驛園)照片來自TravelKing旅遊王

竹田車站(竹田驛園)位於台灣屏東縣竹田鄉,於西元1940年建造,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了,是一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上深具歷史價值的鐵路車站,日本佔據時期該線計畫名稱為枋寮線。但自民國70年後竹田站客貨運量逐年下滑,民國81年7月14日正式將竹田站降為簡易站,站房拆除計畫傳出後,引起地方有識之士紛紛奔走維護這項頗具鄉土文化資產的日式木造站房;終於獲得行政院文建會重視,原木造的車站原地保存,竹田火車站正式被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今日實際通車的竹田站台則設於舊站北側月臺上,旅客可至『竹田車站』順訪『竹田驛園』的鐵路古蹟,尋幽一番!由竹田鄉公所認養承租規畫為客家文物展示館;內設涼亭、親水池、六堆客家文物展示館等等,會場古色古香,文人墨客值得一遊。[1]
     


特色介紹

池上一郎博士文庫紀念館照片來自TravelKing旅遊王

竹田車站所以能倖存,實要感謝政府機關、地方民眾及一群認同鄉土文化人士的不斷努力,最後終於在有鑒於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之下,將竹田車站列入政府城鄉新風貌改造計劃內,進行車站建築的修補工程。車站外面整理成為一個文化保存區,除保留車站原來樣式,即傳統的日式四柱造房舍,屋瓦加上斜屋頂,樑柱框架外露且構件不雕刻也不彩繪,完全簡單質樸的建築。另外同時也保留昔日的穀倉、碾米所、站房、候車室等設施,並增添景觀公園的景致,使得竹田車站雖奐然一新,仍古意盎然,舊車站的運輸功能不再,但竹田站卻得以『竹田驛園』的新風貌及名稱,於八十九年二月十九日正式揭幕展開其新生命。如今的竹田驛園除了木造車站外,另外還有『池上一郎博士文庫』、『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竹田文化館』、『德興碾米廠』、『火車風情咖啡屋』、『湧泉生態池』等,也加入竹田車站為台灣歷史作見證的行列中。非常值得前往這座充滿歷史意義及人文風味的特色車站![2]


「最美日式車站」--- 台灣史上第一個由鄉公所認養火車站

竹田車站是屏東線上僅存的木造車站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竹田車站曾被譽為「最美日式車站」,2019年迎接通車100週年,初建時為簡易停靠站,1938年因客貨運增加,擴建成現今的木造站房,但1992年時因運量減少,木造站房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危機,經地方極力爭取才得以保留。而竹田車站更是台鐵屏東線上僅存的木造車站,2017年左右曾公開招標委外管理,但管理成果不如預期,斑駁的牆壁與地面坑洞情形每況愈下,2019年竹田火車站滿通車百年,並於當年10月份被登錄為屏東縣歷史建築,鄉公所也積極運作,成立文化觀光所,並趁著今年合約到期收回管理權。而竹田鄉亦致力推動竹田城為國際慢城,未來計劃結合驛園空間,打造鐵道文化教育、觀光遊程導覽等功能,作為竹田鄉觀光起點,也讓當地居民和店家都很期待竹田車站能帶來更多的觀光及旅遊效益。[3]


配合竹田鄉加入「國際慢城聯盟」發展觀光

竹田鄉主辦「國際慢城—2020 台灣慢城聯盟年會」照片來自ETtoday新聞網

為了打造成為屏東縣第一個以慢食慢遊好生活的慢城小鎮,竹田鄉公所在2018年就宣示要加入「國際慢城聯盟」。其中竹田鄉擁有300年歷史的六堆客家文化,有機檸檬面積全台最大,豬糞尿灌溉種植的香蕉香甜令人愛不釋口,竹田鄉已準備好邁向慢城 [4]。而加入慢城的條件是人口5萬人以下小鎮,需符合7大面向和8大公約還有72項指標,竹田鄉這幾年積極向花蓮縣鳳林鎮、嘉義縣大林鎮及苗栗縣南莊鄉、三義鄉等4大慢城取經,更要與雲林古坑、屏東瑪家、花蓮玉里和台東池上與鹿野、台中和平等11個有意申請的鄉鎮區,一起出席觀摩首次舉辦的「台灣慢城聯盟年會」。而台灣的4大慢城會後也將共同推薦竹田鄉申請加入國際慢城,希望未來能為竹田觀光旅遊,帶來新的慢活定位[5]
而竹田鄉亦致力期許在推動竹田鄉成為國際慢城後,將來可結合驛園空間,打造鐵道文化教育及觀光遊遊導覽等行程,作為竹田鄉觀光起點,邁向真正的慢活之城。

視頻

【竹田車站走過一世紀 週末辦「頓物驛百年慶」】客家新聞20191109

【竹田車站】

【72年竹田車站 在地食材飯包飄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