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符明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符明經

[圖片網址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符明經(1901年6月-1946年)[1],又名符文光,出生於海南瓊東縣(今瓊海市)大路鎮角塘村的一戶貧農家庭[2]。1925年,符明經在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今瓊台師範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學生印刷革命傳單,張貼標語,參加聲援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鬥爭。同年秋畢業,按照中共瓊崖地委指示,到嘉積鎮瓊崖仲愷農工學校附設的高小班任教,指導瓊崖東路(包括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的青年團組織活動[3]

1946年在指揮隊伍強渡過江時溺水犧牲,時年45歲[4]

快速導航:關係表

中文名 :符明經

出生地 :廣東省瓊東縣(今海南島瓊海市)大路鎮角塘村

別名: 符文光

出生日期:1901年6月

逝世日期:1946年

性別: 男

目錄

1人物生平

1人物生平

1901年6月生於廣東省瓊東縣(今海南島瓊海市)大路鎮角塘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符永清,母親張氏,繼母齊氏,均以務農為生。符永清是個通情達理,

頭腦精明的鄉間小能人,農閒時也挑些貨物販賣,家庭生活尚能維持。符永清夫婦生育二男四女,其家教甚嚴,他為兩兒子起名為明經、明緯,其意就是

要兒子一生行為規範,通曉經緯,知書明理,明辨是非,懲惡揚善。

符明經自幼銘記父親的囑訓,7歲進私塾,10歲進學堂,15歲進大路初等小學。1920年秋,他以優良的成績考進了瓊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當時正好是瓊

崖五四運動傑出領導人楊善集在該校任校長。楊善集在民選進步縣長王大鵬的支持下,以學校為陣地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改革舊的教育制度。這些

改革和活動,深受師生和群眾的讚揚,但也遭到一些封建頑固分子的反對,他們煽動一些落後學生、鬧風潮企圖驅逐楊善集。符明經明辨是非堅定不移地

團結進步同學,支持楊善集和王大鵬平息了這場風潮。

1923年秋,符明經小學畢業並考進了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他進入第六師範後,除了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外,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進步書刊,廣泛結交

進步同學,積極參加各種政治運動,上街遊行示威,下鄉宣傳發動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反對軍閥統治等。符明經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考驗,思想

產生了新的飛躍,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夏轉為中共黨員。此時,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明經小學時的校長楊善集奉命從穗來瓊,與

王文明主持召開中共瓊崖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王文明被選為地委書記。符明經在海口拜會了楊善集,進行師生加同志式的長

時間懇談。楊善集詳細地向他介紹了蘇俄的革命經驗,分析中國的革命形勢,勉勵他努力工作,當個名副其實的現代青年和共產主義戰士。符明經對此十

分感動,並牢記於心中。

1926年7月,符明經從第六師範畢業,受中共瓊崖地委委派,到嘉積瓊崖仲愷農工學校附設高小班任教,同時與陳世珍、李修獻等負責指導瓊崖東路各縣

青年團工作。為了掃除學生運動中的障礙,在各地黨團組織的領導下,瓊崖全屬學生聯合會發動了一場新的「擇師運動」。符明經等深入到各縣具體指

導,使各學校的「擇師運動」搞得轟轟烈烈,省立十三中的反動校長張韜被驅逐出校;萬寧中學校長陳儒敷迫害進步學生被撤職等。擇師運動沉重打擊了

校內外的反動勢力,發展和加強了學校中的進步力量,促進了教育制度的改革,把改革教育與反帝反封的政治鬥爭結合起來。

1927年4月22日,瓊崖事變前夕,符明經在海口接到中共瓊崖地委書記王文明關於「立即撤離城市」的緊急指示後,立即乘車返回嘉積,向中共瓊崖東路

部委書記、瓊崖仲愷農工學校校長雷永銓傳達了緊急指示。雷永銓當機立斷派員奔赴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通知黨組織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撤退。符

明經根據雷永銓的部署,22日晚趕到瓊東縣城通知縣農訓所黨支部書記符功桓做好撤退的準備工作。在雷永銓和符功桓的統一部署下,全縣大部分黨團

員,各鄉農自衛軍,各中學進步師生,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的教師、學員等共360多人,當晚10時安全撤出縣城,集中到瓊東縣第四區郭村、帝涌一帶農村

駐紮,在那裡宣傳發動群眾,收集槍支、整編隊伍,準備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的革命力量,也都在國民黨反動派大屠

殺之前撤離了縣城,避開了大屠殺的鋒芒。符明經為保存瓊崖東路各縣革命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瓊崖事變後,中共廣東省委派楊善集再次返瓊,加強瓊崖革命的領導。楊善集返瓊後與王文明主持召開地委緊急會議,根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將地委改

為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楊善集任特委書記,王文明任肅清反革命委員會主席,會議決定迅速恢復各級黨組織,建立和發展革命武裝隊伍,以革命的武裝

反對反革命的武裝。9月,舉行了全瓊武裝總暴動,楊善集在暴動中英勇犧牲。11月,省委派楊殷來瓊與王文明主持召開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補選

了特委領導成員,王文明被選為特委書記。符明經出席了這次會議,並被選為特委委員。會後,符明經作為特委巡視員被派往瓊東縣配合縣委開展各項工作。

1928年夏初,國民黨蔡廷鍇部隊來瓊進行反革命「圍剿」,由於敵強我弱加上戰略指導失誤,反「圍剿」鬥爭失利,革命根據地遭到破壞。7月,中共瓊

東縣委進行調整,符明經兼任縣委組織委員。同年冬,瓊崖中心根據地樂四區失守,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領瓊蘇機關和紅軍向定安縣母瑞山區轉

移,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符明經受王文明的委派,與瓊東縣委書記馮世江留在瓊東縣堅持地方活動,把受破壞的黨組織和群眾組織逐步恢復起來。

1929年7月,中共瓊崖特委機關在海口被破壞,特委領導黃學增、官天民、陳大機等被殺害。8月,中共澄邁縣委書記馮白駒獲悉特委機關被破壞的消息

後,到母瑞山向王文明主席報告,並提議召開各縣代表聯席會議,重建特委。馮白駒的提議得到王文明和各縣的支持。同月中旬,王文明在定安縣內洞山

主持召開各縣代表聯席會議,符明經代表瓊東縣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特委機關被破壞的慘痛教訓,分析了全瓊革命形勢和對策。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瓊崖

特委臨時委員會,王文明、馮白駒、符明經等九人被選為臨委委員。9月,經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王文明任書記。王文明因重病在身、精力不支,由

馮白駒主持日常工作。會後符明經回到瓊東,認真貫徹會議精神,恢復和建立了一批鄉蘇維埃政府,建立健全各級黨和群眾組織,使瓊東縣的革命形勢得到了迅速發展。

1930年4月,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選舉產生新的特委領導成員,符明經再次當選特委委員。為了便於指導全瓊革命鬥爭,特委決定把

特委、瓊蘇機關和紅軍師部於8月遷往瓊東縣第四區駐紮。符明經對東四區的情況熟悉,便同瓊崖經濟委員會主任符鎮一起前往東四區發動群眾,做好籌

糧籌款,借用民房,籌辦消費社、縫紉局、軍械局和紅軍醫院等工作。同時為了保證特委駐地的安全,符明經和紅軍陳海根營指戰員一起,對周圍的反動

勢力進行打擊,拔除了駐大路的民團據點,擊斃民團團長林開拔,為特委等機關的安全進駐和順利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1年4月,瓊崖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萬寧縣第四區加榮村召開,選舉產生了第三屆蘇維埃政府。符明經因為恢復甦區工作成績顯著,被選為蘇維埃

政府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之後,符明經帶領全體委員,深入全瓊各縣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先後發布了12號政府通令,對全瓊的蘇維埃政權建設,革

命武裝隊伍的恢復發展,加強蘇區的經濟、文化建設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和部署。至1931年底,全瓊有九個縣恢復和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參加各種群眾

組織的人數達33000多人,紅軍發展到2000餘人,蘇區的人口超過100萬。蘇區人民響應黨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踴躍開展土地革命,發展生產,支援前

線,參軍參戰,蘇區農村呈現一派興旺景象。

瓊崖革命根據地的恢復和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1932年秋,在蔣介石調集5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的同時,為了撲滅

瓊崖的革命烈火,廣東陳濟棠也派警衛旅長陳漢光率領3000多兵力進瓊,向瓊崖蘇區和紅軍進行第二次反革命「圍剿」。陳漢光部進瓊後,分路駐紮,齊

頭並進。採取「軍事政治兼重,剿撫兼施」的方針,以「迅雷疾風」的手段和「先攻重點、重重包圍,分進合擊,各個擊破」的戰術,對各革命根據地和

紅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整個瓊崖大地被白色恐怖所籠罩。

各根據地軍民在特委的統一領導下,奮起頑強反擊敵軍的「圍剿」,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加上黨和紅軍對於這次反「圍剿」鬥爭的思想準備不足,各個根據地先後失守,特委、瓊蘇機關和紅軍師部被迫再次向母瑞山轉移。在敵人的嚴重封鎖和重重包圍下,特委書記馮白駒、瓊蘇委員長符明經、秘書長王業熹等帶領黨政機關和紅軍餘部160多人,被困守在母瑞山的深山老林中,堅持了八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最後剩下馮白駒、符明經、王業熹等26人,於1933年4月,突圍下山回到馮白駒家鄉,與黎民等瓊文縣委的領導同志會合,重新恢復發展瓊崖革命。

6月,為了戰勝困難,重開革命新局面,特委在瓊文縣塔市鄉茂山村召開了臨時會議,會議總結了革命失敗的教訓,研究如何重建黨的各級組織,恢復發展紅軍隊伍,開展武裝鬥爭,把全瓊革命推向高潮。會議組成了新的特委領導核心,書記馮白駒,委員王白倫、符明經、黎民、朱運澤等。會後各委員分散到各縣聯絡潛伏在各地活動的革命同志和武裝人員,做好革命的恢復和發展工作。

為了開闢西南新區的工作,特委根據6月臨時會議的決定,派符明經、王業熹、李漢、馮安全等人組成西南臨時工作委員會,符明經為臨委書記,赴西南地區開展恢復工作。根據特委的決定,各人以做生意、當裁縫、收購舊銀等職業為掩護,一方面收集失散的同志,積極發展武裝力量;一方面聯絡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並逐漸擴展到農村,發展黨組織,打開工作局面。但由於新區的群眾基礎薄弱,符明經等經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工作,局面還是不能打開,特委對此很不滿意,並於1935年底決定解散了西南臨委,符明經等調回特委另行安排工作。

1937年7月,全國抗日戰爭爆發,符明經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2月,日軍侵瓊,瓊崖抗戰開始。同年8月,中共瓊崖特委和總隊部為適應當時瓊崖抗日戰爭已由瓊東北的瓊山、文昌擴展到瓊西南的澄邁、臨高、儋縣、昌江、感恩等五個縣的抗戰形勢,準備向瓊西南遷移,創立山區抗日根據地,於是派遣曾經在西南一帶工作過的符明經到正在西南開展游擊戰爭的獨立總隊第三大隊任副官,負責開展瓊西南各縣的抗戰工作。符明經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因此到任後,便帶領由戰士們組成的宣傳工作隊,深入山區、農村宣傳抗日救亡,發動群眾起來支援前線抗日,動員男女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組織抗日武裝。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細緻的宣傳發動工作,儋縣洛基、陶江、南豐、和祥、清平、蘭洋等鄉都組建了農民武裝大隊,隨時準備配合第三大隊打擊日敵。

當時駐儋縣那大鎮的日軍經常進犯周圍村莊,到處姦淫、搶劫、殺戮,無惡不作。為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掃除創立瓊西山區根據地的障礙,第三大隊和儋縣黨組織決定對那大鎮之敵發動一次襲擊,將日軍驅趕出那大鎮。於是獨立總隊隊附馬白山在南豐鄉松門村召集第三大隊部領導和當地黨政領導人,一起共商軍民合作攻打那大鎮事宜。經過認真討論,確定對那大鎮日軍採取圍困戰術,並決定成立圍攻那大行動委員會和指揮部,以馬白山為行委會主任兼總指揮。並決定洛基、陶江、南豐、和祥、清平、蘭洋等鄉農民武裝大隊配合部隊作戰。會後,符明經根據決定,積極組織周圍各鄉的農民武裝大隊和群眾開展夜間行動,破壞日軍通住那大鎮的公路橋樑和通訊線路,封鎖了敵軍的交通通訊。同時在各鄉開展了防諜除奸活動,肅清敵偽軍在各鄉的明哨暗眼,為圍攻總行動做好各項準備。

10月21日,圍攻那大鎮戰鬥開始,我軍採取日間包圍,夜間襲擾的方法,使駐那大鎮的日軍處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日夜不得安寧。日軍懾於我軍和群眾的威力,不敢出擊,駐新州鄰近日軍也因為摸不清情況,不敢向那大鎮增援。直至11月5日深夜,困守不支的日軍,乘夜幕掩護,棄城逃跑。我軍突擊隊進入市區,向守城的偽軍中隊開火,被困不支的偽軍不堪一擊,當即向我軍投誠繳械。6日早晨,我軍攻克了整個那大鎮。突圍逃跑的日軍,在東成、長坡途中遭到當地農民武裝和群眾的攔路截擊,幾乎被全殲,逃生無幾。此役,我軍擊斃日軍官一名,日偽兵十餘名,俘虜80多名,繳獲槍支80餘支,子彈幾千發,軍用物資一批。符明經在這次戰鬥中是一個出色的群眾工作者,戰鬥結束後他被任命為第八中隊指導員。

符明經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能上能下,善於群眾工作的黨員幹部。1940年7月,以抗大為楷模的瓊崖抗日公學在美合根據地創辦,馮白駒兼任校長。在戰爭環境中創辦學校,最棘手的工作是後勤工作。為了辦好這所學校,為全瓊抗戰培養急需的人才和骨幹力量,馮白駒點將符明經出任公學總務處主任。符明經知難而上,二話不說立即到職視事。符明經經過一番繁忙的張羅,總算是選定了校址,定好各班級的課堂、宿舍,迎接來自全瓊各地、各個團體、各個階層的第一批抗日愛國學員。第一期共招收初級班、高級班、工農班、婦女班、兒童班400多人。當時學校條件很差,生活很艱苦,學習又很緊張,但是師生們的思想統一,目標一致,就是一切為了抗日。因而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吐露半句怨言。師生們同舟共濟,克服各種困難,使公學越辦越好,以至名揚全瓊,飲譽海內外,當時有不少馬來西亞、泰國等愛國華僑慕名前來求學。

瓊崖抗日公學1940年7月創辦至12月美合事變時解體,先後招了兩期共600多名學員。他們畢業後都分配到全瓊各地和各部隊,成為瓊崖抗戰的骨幹力量,有些還為瓊崖的抗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瓊崖抗日公學創辦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它在瓊崖抗戰史上卻留下了熠熠生輝的一頁,其中也傾注了符明經不少的心血。

1941年9月,在瓊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會上,符明經以滿票當選為瓊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瓊東縣地處瓊崖東部,東南臨海,西北靠山,方圓35公里,設有14個鄉鎮,共有23萬人口。日軍已占領了嘉積、縣城、大路、煙塘、長坡、潭門、福田等墟鎮。但廣大農村還在我們鄉鎮抗日民主政府控制之中,敵人既然靠據點、靠公路包圍我們,我們則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面向群眾,背靠山區,以敵進行反包圍。因此,縣委、縣政府決定放手發動群眾,大膽發展和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以廣大山區為依託,發展、擴大抗日根據地,狠狠打擊日敵。

施政方針確定之後,符明經身先士卒帶領縣府人員深入各區鄉鎮,充分發揮抗日民主政府的職能,廣泛開展群眾抗日運動。縣政府主要抓了如下幾項工

作:第一,建立健全群眾抗日組織。符明經狠抓建立健全全縣、區和鄉鎮三級青年、婦女、農民、華僑抗日救國會等群眾組織,並在縣、區組織中配備專

職幹部具體負責領導群眾抗日運動。到1942年底全縣參加各種群眾抗日組織的有4000多人,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日力量。第二,動員青年參軍參戰。縣

政府從成立至翌年秋,就動員1000多名青年參軍。第三,建立健全抗日交通站線,瓊東縣抗日政府成立後,任命馮克森為縣交通總站站長,並新開闢兩條

交通線。一條東起官回山,上接瓊文抗日根據地,下聯沙浦嶺、彬村山,稱為東南線;另一條南起彬村山,北至大庵山,西至內洞山,稱為南北線。交通站線的主要任務是傳遞黨政的情況、文件,接送黨政軍人員,這些交通站線在整個抗戰中起到了溝通我黨政軍各級組織的橋樑作用。第四,動員群眾發展生產,搞好民運支前工作。縣政府成立後,採取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抗戰的工作方針,動員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支援抗日前線。符明經身體力行帶領各級政府人員深入農村關心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在農忙季節動員工作同志參加勞動,盡力幫助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動員群眾互通有無,調劑解決種子、農具、耕牛等生產資料不足的困難,此外,還動員群眾養蠶織布,挑海水煮鹽,生產日常生活必需品等。對生產、生活有特殊困難的軍烈屬,政府給予適當的救濟補助。

由於黨組織和政府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因而群眾的抗戰情緒空前高漲,縣政府便因勢利導,及時在各根據地開展「一元一彈」的群眾性捐獻支前運動,收集了大批物資和銀元,有力地支援了抗戰前線。同時動員群眾積極配合主力部隊開展游擊戰爭,狠狠打擊日軍。

當時瓊東縣城駐有日偽軍60餘人,他們平時為非作歹,蹂躪城鄉,群眾恨之入骨。縣委、縣政府決定襲擊這股狂敵,以儆效尤。並將情況報告了瓊崖獨立總隊部,總隊部決定派參謀長陳求光帶領一個中隊參加襲擊戰鬥。縣委、縣政府經過周密的偵察,準確地掌握了敵偽軍據點內的布防設施和火力部署等情況,並決定了我軍襲擊行動的方針。1942年1月10日黃昏;天正下着毛毛細雨,我軍冒着小雨從縣政府駐地良玖村向縣城進發,陳求光部署一個排在雙發嶺橋,警戒嘉積日軍的援兵,其餘兵力集中進攻日軍碉堡,控制日軍的出擊。這次襲擊行動的主要目的是打擊漢奸,沒收奸商的藥品和物資,燒毀日軍的糧庫。午夜時分,部隊準時發起進攻。日軍被控制在碉堡里動彈不得,黃大仿、符明經等帶領的武裝大隊迅速從東門進入城裡,砸毀了維持會,燒毀了日軍糧庫,沒收了藥品和物資。整個戰鬥約進行了兩個小時,我軍行動隊伍便安全撤出。這次襲擊勝利,大滅日偽軍的威風,大長群眾抗日的志氣,達到了擴大政治影響的目的。

1942年秋,日軍開始對瓊東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他們首先集中優勢兵力對瓊東與瓊文根據地毗鄰的村莊施行「三光」政策,企圖以此切斷瓊東與瓊文根據地的聯繫,以達到孤立和消滅兩個根據地的目的。瓊東縣一、二、三區不少村莊被摧殘成為「無人村」。面對窮兇惡極的日軍,廣大共產黨員和抗日軍民並沒有屈服於日軍的淫威,不畏強暴,不怕流血犧牲,頑強地堅持戰鬥在抗日第一線。符明經帶領縣政府武裝小分隊,採取日伏夜行的方法深入各鄉村,組織軍民與日軍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動員群眾進行「堅壁清野」,把各種物資分散隱藏起來,讓日軍到處撲空。同時組織武裝人員採取各自為戰,各村為戰,就地堅持鬥爭,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鬥爭策略,搞得來犯之日軍進退兩難。在這場艱苦的反「蠶食」反「掃蕩」鬥爭中,瓊東抗日根據地的軍民,不但沒被日軍所征服,而且鍛煉得更加堅強和成熟,他們以更加堅定的抗戰必勝的信心,投入到抗擊日敵的鬥爭中,迎接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取得了最後勝利。為了建設和平、民主、團結的新瓊崖,中共瓊崖特委於9月將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和各縣的抗日民主政府改為民主政府,同月,符明經調任瓊山縣民主政府縣長。符明經到任後,根據特委的指示,組織全縣軍民,召開抗戰勝利祝捷大會,組織群眾配合瓊崖縱隊對日軍受降,宣傳特委關於和平、民主、建設的主張。

然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不但不支持中共瓊崖特委及其領導的武裝隊伍對日偽受降,反而密令廣東和瓊崖國民黨當局,限期三個月內消滅瓊崖共產黨。9月,國民黨第五十四軍副軍長葉佩高帶領經濟、交通和空軍等部門的接收人員到瓊,大肆劫收瓊崖人民抗戰勝利果實;10月,又派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第四十六軍來瓊,一面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一面準備發動內戰。

1946年5月間,國民黨四十六軍在澄邁縣六芹山區企圖消滅瓊崖黨政軍領導機關及主力的陰謀破產後,不甘心失敗,又傾其全力向瓊山縣解放區發起新的「清剿」。當時,中共瓊山縣委駐新馬鄉桂南村,縣政府和抗日新聞社駐新馬紅樹林一帶。駐防瓊文的國民黨四十六軍一八八師一個團,配合瓊山、文昌縣地方武裝,約3000餘人,兵分三路,一路將瓊山縣新馬紅樹林邊沿的十餘個村莊全部占領,村村駐軍,日夜把守,切斷中共瓊崖領導機關人員的陸地退路;另一路駐在茄芮鄉的蘇土、道學等村莊一帶,防止我人員渡河突圍;第三路是在海上用船隻封鎖海面,切斷海上通道。敵人的計劃是異常周密和毒辣的,他們除了水面和陸地重重包圍外,天上每天還有兩架飛機輪番轟炸,白天強迫群眾開船帶路進入紅樹林「清剿」。被圍困在紅樹林中的縣政府和新聞社共有70多人,他們面對頑敵,臨危不懼,渴了飲露水,餓了就吃生魚蝦蟹和摘枷定樹果充飢,等待時機準備突圍。直到第六天,縣委書記陳說摸清敵軍包圍情況後悄悄派員進入紅樹林告知縣長符明經。符明經與副縣長陳其美等研究後,決定兵分三路乘夜幕突圍。陳其美、馮飛等帶領的兩路人員突圍成功,安全轉移。符明經帶領的隊伍因地理環境惡劣和敵軍追擊,傷亡慘重。符明經在指揮隊伍強渡過江時溺水犧牲,時年45歲。[1]

參考資料: 1. 符明經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1-10-14] 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官員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

  1. [1],海南警方-weixin.qq.com - 2021-06-09
  2. 又名符文光,出生于海南瓊東縣(今瓊海市)大路鎮角塘村的一戶貧農家庭 ,特種兵夏令營-weixin.qq.com - 2017-04-04
  3. 指導瓊崖東路(包括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的青年團組織活動 ,搜狐, 2014-06-27
  4. 1946年在指揮隊伍強渡過江時溺水犧牲,時年45歲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