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符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符浩
出生 197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書法家
知名作品



符浩(fu hao),陝西寶雞人,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畢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協創作委員,陝西省青年書協常務理事兼行草委秘書長,寶雞市書協副主席,寶雞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被陝西省書協授予「陝西省優秀青年書法家稱號」。

人物簡介

符浩,1974年生於陝西寶雞,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協創作委員,陝西省青年書協常務理事兼行草委秘書長,寶雞市書協副主席,寶雞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被陝西省書協授予「陝西省優秀青年書法家」稱號[1]

人物成就

作品獲獎情況

獲全國第二屆商鼎杯書法展銀獎

獲第三屆顏真卿獎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

獲陝西省首屆臨帖大展最高獎

首屆、第二屆全陝青年書法篆刻大展均獲最高獎

獲陝西青年書法獎

獲寶雞市政府第六屆文藝大獎一等獎

獲寶雞市文藝創作貢獻獎

作品入展情況

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大展

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大展

全國第二屆草書大展

第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

全國首屆西部書法展

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展

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大展

「絲綢之路」全國書法大展

首屆中國普洱茶鄉書法大展

榮登第二屆中國書壇百強榜

西泠印社首屆國際書法展

西泠印社全國首屆楹聯展

西泠印社全國首屆手卷展

發表情況

書畫作品發表於《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媒體,《寶雞日報》《陽光報》等曾專版介紹。

人物評價

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我讀符浩和他的書法

文/吳川淮

書法這種藝術,因為和語言聯繫在一起,便生出了無數的意味,無數的念想。

但一旦成為藝術,它就有自己的系統與法度,理解和掌握這門藝術,一個是養,一個是悟,養和悟之間,也有不少的意外。

符浩的書法,對他自己是一種意外,對高手如林的陝西書壇,也是一種意外。他這個不事張揚的低調的書者,以一種有別於他人的狀態,闖了進來。他的書法是和一堆古人所聯繫的,但在一堆面目相同者的書作前,顯示了一種獨特。意外與獨特,讓他進入了書壇。雖然已是小有名聲,雖然在依然低調之中守護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他是在這種孤獨與寂寞里得到了一種充裕與收穫。

介乎於碑帖之間,介乎於明清與唐人之間,


介乎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也介乎在魏晉與個性的聯絡之間。符浩的書法存在在這種「介乎」,應了《周易》里的「謙」卦,

符浩是聰明的,他一直在尋找着自己的語言,尋找着自己的線條,自己的結體。不斷地和古人在碰撞,和現代人在碰撞,也和自己碰撞。碰撞出的是一種感覺,似帖非碑,傳統在裡面生長着,符浩自己也在生長着。符浩的書法,基本定位在碑與帖的結合里,碑味要比帖味重,但又以這種碑的筆法去寫行草,這條路從前人講,于右任是走出來了,但很多人都在半道上就歇住了腳。符浩依然在跋涉着。當代書壇,南北書風的差異已經不大,但從細膩的帖學一路的感覺上,北方的書家還是遜於南方的書家,但在碑學的書風中,北人卻勝於南人,這或許是地理氣候與歷史淵源的緣故吧。符浩的書法中也能讀到一些細膩的表現形式,但他還是骨子裡透出的是一種剛韌,一種質感的力度。否則,在連續第九、第十兩屆國展上他都能入展,完全以自己的技術情感的密切結合的紮實實力完成的。

司空圖在《詩賦》中說:「知非詩詩,未為奇奇,研昏煉爽,戛魄淒肌。神而不知,知而難狀。揮之八垠,卷之萬象。」這裡說的是詩,我看的卻是符浩,把一種執着的精神貫穿進來,把不同的傳統調動到自己的風格之中,也許並不完美,但它存在着,存在證實着一種個性的存在,這也是一種聰慧。

認識符浩十年,十年都在變,似乎並不穩定,但一種統一的風格是一致的。一個人所有的變化,都蘊藏在自己一體,有的人不會發掘,有的人在發掘中把自己給放大了,符浩是一個在精神上放大的人,但他有很內斂,很低調。符浩能守能變,一任性情,倔強守拙,見朴知性。符浩最大的沒有變的,是身上的樸素,這是他的本色,是他原始的精神。雖然他從傳統中汲取了很多,不斷地在變化着自己的形式,從書寫大字到蠅頭小楷,從篆籀八分到行草創作,他守的是一個自己。

書法十年,我和符浩都成了「書法人」,既是職業亦是業餘,既在其內又在其外。在這裡我不想稱為「書法家」,書法在我們心裡太神聖了,以至於把這個「家」字放在我們身上有些奢侈!

十年,書法就像種子一樣紮根在了心頭。這個時代給我們這一批人打開了一個書法的空間,也打開了一個精神世界無限被放大的空間,這是在建國的前三十年間所無法想象的。由一種愛好,甚至是父母要求的一種訓練,成為了以此為職業和身份,以此成為可以混社會的手段。活人難,難活人,書法卻讓人活着容易,深入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對於現實的超脫,沒有追求,昏昏碌碌,小日子也許會過得非常的滋潤,打打牌,寫寫字,聊聊天,喝喝酒。有一批寫字的人就這樣地墮落下去了。自省者是在不斷地打磨,打磨成一個尖銳的方石,還是打磨成一個柔滑的圓石?這是我的比喻。

符浩在堅持地追求着,書法於他是一個不斷開墾的世界,是一個不斷開拓的外延。無論從傳統的吸收,還是對當代的吸收,他都在敏銳地把握,敏銳地渴求。但他又是能夠把熱情放在自己理性的控制之中,把傳統與技術和情感與性情自然地結合,把對自我的表達放在一種自己可控的範圍之中。他在尋找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不是精雕細琢、完美雅致的,它帶着那種草根對於文化的理解,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傳統的虔誠。「精神鬱勃,莫可制抑。」(魯迅語)力量感與情緒性都灌注於作品之中,這是符浩的長處。

2004年5月,在灃峪口,我認識了符浩。我們都成為了當代「書法運動」


(這是我對當代書法的一種描述)的一個分子,無論在寶雞還是銅川,無論在西安還是西府,無論在北京還是陝西,同道與兄弟之情使我們不論隔了多遠,都在精神的感召中呼應,都在這種跋涉中互相慰藉。

2007年,一次偶然,符浩和唐永平兩人路經銅川,我們在銅川市一中的宿舍里徹夜長談,第二天三人又同上了藥王山,一同觀賞了《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和其他北魏碑刻。符浩的感悟力很強,他驚嘆北魏的書法,在對原碑的仔細觀察中嘖嘖稱嘆。

倏忽已經七年……

在北京寂寞的書齋里,我想如果符浩來到北京,最好是金秋的十月,滿山紅葉,我將邀請他上香山,雖沒有書法的勝跡,但菊香書屋那是一定要去的,上了山頂,在一片片紅葉之中,去體驗這人生的一瞬,就宛同七年前的藥王山。

蒼頡鳥跡既茫昧,

字體變化如浮雲。

陳倉石鼓又已訛,

大小二篆生八分……

(吳川淮,號同官一水齋主,1963年生人,為中國書協新聞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榜書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書協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雜誌編輯、陝西省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出版《以書為道》、《朦朧詩賞析》、《涵蘊無語》等著作。)

視頻

符浩書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