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友人贈烏紗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答友人贈烏紗帽》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答友人贈烏紗帽》是詩人李白的五言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8卷第6首。

此詩為天寶元年(742)玄宗征詔李白入京前在兗州魯門東家中之作。[1]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九年(741):「白居東魯,子明月奴生於魯中,取名伯禽,約在本年。」又天寶元年(724):「《南陵別兒童入京》詩謂:『兒女嬉笑牽人衣』,度其時白之兒女蓋在三五歲間」。此詩與《南陵別兒童入京》同為天寶元年(742)玄宗征詔下至家中後所作。稚子為平陽、伯禽。

此詩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戴烏紗帽猶勝白頭巾、兒子言辭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圖,詩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以畫面清晰勝,濃墨淡彩,人、物、情渾然一體,寫詩人生活細節、小有情致,透露了詩人脫卻山人服、試戴烏紗帽時的喜悅心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答友人贈烏紗帽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答友人贈烏紗帽》[2]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蘺。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

白話譯文

戴上了烏紗帽,真是比白色接籬好得多。

我並不去照鏡子,因為小兒子已經說很合適了。

詞句注釋

領得:詩曰「領得」,此烏紗帽當為兗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贈。

烏紗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烏紗帽,以烏紗抽扎帽邊。隋帝王貴臣多服烏紗帽,後民間貴賤皆服。

白接蘺:白接籬,意指白頭巾,白帽。《爾雅》註:鷺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江東取為接籬。李白《襄陽曲》

(二)有「頭上白接籬」。《廣韻》:「接籬,白帽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說:「《隋志》: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天子在上省,則帽以烏紗,在永福省,則白紗。隋時以白幍通為慶、吊之服,國子生服白紗巾。晉人著白接籬,竇苹《酒譜》曰:『白接籬,巾也。』南齊桓崇祖守壽春,著白紗帽,肩輿上城。……郭林宗遇雨墊巾,太子(李)賢注云:周遷《輿服雜事》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幍。

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廢。今國子學生服焉,以白紗為之。……《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紗帽。其下服如裙襦襪皆以白。視朝聽訟,燕見賓客,皆以進御。然其下注云:亦用烏紗。」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籬。」陸游《避暑近村偶題》詩:「紅塵冠蓋真堪怕,還我平生白接籬。」

山人:李白自謂。李白奉詔入京之前,應正隱於徂徠山之竹溪,故自稱「山人」。

稚子:稚,幼也。《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此「稚子」指李白愛子伯禽。時伯禽年齡在十至十四間,故謂。

作品鑑賞

查舊版《辭海》「烏紗」條,謂「古官帽名」,並引《晉書·輿服志》及《唐書·輿服志》作為佐證。說是「古官帽名」,當然無誤;但讀了此條,失之太簡,仍不能使人明白烏紗帽的來龍去脈。

其實,烏紗帽早先並非官帽。如果望文生義,以為李白既然戴了烏紗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實不然,烏紗帽在唐代與「白接 」一樣,是一種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詩所寫,只是隱處期間的一件小事;並進而論曰:「宋元時代,尚未見將官帽稱為『烏紗帽』,而明以後的文學作品中,則屢見不鮮。」(「烏紗帽」小考,《學林漫錄》六集)這個結論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此詩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戴烏紗帽猶勝白頭巾、兒子言辭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圖,詩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詼諧地表達出詩人生活細節、小有情致的隱居生活。

此詩以畫面清晰勝,濃墨淡彩,人、物、情渾然一體,透露了詩人脫卻山人服、試戴烏紗帽時的喜悅心情,與《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中「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據詩意,此詩略在前,《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稍後。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4]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古詩賞析

康震:李白一生和長江的不解之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