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理信息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管理信息系統
圖片來自幫考網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MIS)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拓展和維護的系統。[1][2]

系統簡介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MIS)、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新型學科,MIS的定義隨着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更新,在現階段普遍認為管理信息系統MIS、是由人和計算機設備或其他信息處理手段、組成並用於管理信息的系統。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採集、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儲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維護和信息的使用六個方面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具有以下四個標準:確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採集與可加工、可以通過程序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可以對信息進行管理。具有統一規劃的數據庫是MIS成熟的重要標誌,它象徵着管理信息系統MIS是軟件工程的產物.、管理信息系統MIS是一個交叉性綜合性學科,組成部分有:計算機學科(網絡通訊、數據庫、計算機語言等).數學(統計學運籌學線性規劃等)、管理學、仿真等多學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資源,管理工作的成敗取決於能否做出有效的決策,而決策的正確程度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的質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管理信息系統在強調管理、強調信息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得到普及。

產生背景

20世紀,隨着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眾多經濟學家紛紛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論。20世紀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賴於信息和決策的思想。同時期的維納發表了控制論,他認為管理是一個過程。1958年,蓋爾寫到:「管理將以較低的成本得到及時準確的信息,做到較好的控制。」這個時期,計算機開始用於會計工作,出現數據處理一詞。

1970年,Walter T.Kennevan給剛剛出現的管理信息系統一詞下了一個定義:「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向經理、職員以及外界人員提供過去的、現在的、預測未來的有關企業內部及其環境的信息,以幫助他們進行決策。」在這個定義里強調了用信息支持決策,但並沒有強調應用模型,沒有提到計算機的應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統的創始人,明尼蘇達大學的管理學教授Gordon B.Davis給了管理信息系統一個較完整的定義,即「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利用計算機軟硬件資源,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數據庫人-機系統。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這個定義全面地說明了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功能和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統在當時達到的水平。

系統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資源

企業來說,人、物資、能源、資金、信息是5大重要資源。人、物資、能源、資金這些都是可見的有形資源,而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以前人們比較看重有形的資源,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以後,信息資源就顯得日益重要。因為信息資源決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信息資源是人類與自然的鬥爭中得出的知識結晶,掌握了信息資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資源,使有形資源發揮更好的效益。

2. 管理信息是決策的基礎

決策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對客觀外部情況、對企業外部情況、對企業內部情況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所以,決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過去一些憑經驗或者拍腦袋的那種決策經常會造成決策的失誤,越來越明確信息是決策性基礎。

3. 管理信息是實施管理控制的依據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來控制整個的生產過程、服務過程的運作,也靠信息的反饋來不斷地修正已有的計劃,依靠信息來實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沒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聯繫組織內外的紐帶

企業跟外界的聯繫,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繫也是通過信息互相溝通的。因此要溝通各部門的聯繫,使整個企業能夠協調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組織內外溝通的一個紐帶,沒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溝通內外的聯繫和步調一致地協同工作。

基本功能

1.數據處理功能

2.計劃功能

根據現存條件和約束條件,提供各職能部門的計劃。如生產計劃、財務計劃、採購計劃等。並按照不同的管理層次提供相應的計劃報告。

3.控制功能

根據各職能部門提供的數據,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比較執行與計劃的差異、分析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輔助管理人員及時加以控制。

4.預測功能

運用現代數學方法、統計方法或模擬方法,根據現有數據預測未來。

5. 輔助決策功能

採用相應的數學模型,從大量數據中推導出有關問題的最優解和滿意解,輔助管理人員進行決策。以期合理利用資源,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

系統劃分

1. 基於組織職能進行劃分

MIS 按組織職能可以劃分為辦公系統、決策系統、生產系統和信息系統。

2. 基於信息處理層次進行劃分

MIS基於信息處理層次進行劃分為面向數量的執行系統、面向價值的核算系統、報告監控系統,分析信息系統、規劃決策系統,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

3. 基於歷史發展進行劃分

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櫃、筆記本等。第二代MIS 增加了機械輔助辦公設備,如打字機、收款機、自動記賬機等。第三代MIS 使用計算機、電傳、電話、打印機等電子設備。

4. 基於規模進行劃分

隨着電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MIS 從地域上劃分已逐漸由局域範圍走向廣域範圍。

5. MIS的綜合結構

MIS可以劃分為橫向綜合結構和縱向綜合結構,橫向綜合結構指同一管理層次各種職能部門的綜合,如勞資、人事部門。縱向綜合結構指具有某種職能的各管理層的業務組織在一起,如上下級的對口部門。

適用條件

大量的研究與實踐表明,管理信息系統在我國應用的成敗並不單單取決於技術、資金、互聯網系統、應用軟件、軟件實施等硬環境,還取決於企業的管理基礎、文化底蘊等軟環境,而且這些軟環境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管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只有在信息流通順暢、管理規範的企業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1.規範化的管理體制。

從目前國內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情況來看,通過組織內部的機制改革,明確組織管理的模式,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業務標準化、報表文件統一化和數據資料完整化與代碼化是成功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必須具有市場信息管理、財務管理、原材料供應與庫存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生產計劃管理、產品質量管理、人事與勞資管理、生產與管理流程管理等功能,而且所有功能都應該與總體目標相一致,否則很難建立起一套切合企業實際、能夠真正促使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高效管理信息系統。

2.具備實施戰略管理的基礎或條件。

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運行和發展與組織的目標和戰略規劃是分不開的。組織的目標和戰略規劃決定了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實現這些功能的途徑。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是關於管理信息系統的長遠發展計劃,是企業戰略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由於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項耗資巨大、歷時長遠、技術複雜的工程,更因為信息已成為企業的生命動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直接關係着企業能否持久創造價值,能否最終實現企業管理目標。一個有效的戰略規劃有助於在管理信息系統和用戶之間建立起良好接口,可以合理分配和使用信息資源,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一個好的戰略規劃有助於制定出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時還可以促進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而這些正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的必要條件。離開良好的戰略 管理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即使可以取得成功,也不可能長久。

3.挖掘和培訓一批能夠熟練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人才。

一個項目能否得到成功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人才系統運行的狀況和人才存量對項目目標、組織任務的適應狀況。要在企業中成功實施信息化管理,就要求企業配備相應的技術與管理人才,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挖掘其他企業的人才;培訓企業內部現有人才。

4.健全績效評價體系。

實施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場管理革命,必須有與之配套的準則把改革成果鞏固下來。總體來說,健全的評價體系應該做到:有助於激勵員工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創造價值;有助於企業將信息化企業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對企業績效進行縱、橫向比較,從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有助於企業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設資源。當然,這些目標的實現還取決於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指標體系、配套的獎懲制度與監督制度等。企業是否具備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需的績效評價體系,要結合企業現狀和同行業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並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檢驗。在推行管理信息化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就應當及時予以改進與完善。

開發過程

規劃階段

系統規劃階段的任務是:在對原系統進行初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開發新系統的要求,根據需要和可能,給出新系統的總體方案,並對這些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產生系統開發計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兩份文檔。

分析階段

系統分析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系統開發計劃所確定的範圍,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確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標和邏輯模型,這個階段又稱為邏輯設計階段。

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體現在「系統分析說明書」中,這是系統建設的必備文件。它是提交給用戶的文檔,也是下一階段的工作依據,因此,系統分析說明書要通俗易懂,用戶通過它可以了解新系統的功能,判斷是否所需的系統。系統分析說明書一旦評審通過,就是系統設計的依據,也是系統最終驗收的依據。

設計階段

系統分析階段回答了新系統「做什麼」的問題,而系統設計階段的任務就是回答「怎麼做」的問題,即根據系統分析說明書中規定的功能要求,考慮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即設計新系統的物理模型。所以這個階段又稱為物理設計階段。它又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產生的技術文檔是「系統設計說明書」。

實施階段

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包括計算機等硬件設備的購置、安裝和調試,應用程序的編制和調試,人員培訓,數據文件轉換,系統調試與轉換等。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實施進度報告」。系統測試之後寫出「系統測試報告」。

維護與評價

系統投入運行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記錄系統運行情況,根據一定的程序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