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海爾二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海爾二世(金幣像)原圖鏈接來自 知乎 的圖片

米海爾二世(希臘語:Μιχαήλ Β',Mikhaēl II,770年-829年10月2日)綽號「結巴者」,拜占庭帝國皇帝(820~829年在位),阿莫利王朝(也稱弗里吉亞王朝)的創立者。在位期間試圖緩和9世紀由於「聖像破壞之爭」對拜占庭造成的分裂。

天主教和東正教所認可的聖人是不同的。認可不同聖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東西教會大分裂[1],或與地方因素有關。在教父時期,有些人在某地區被奉為聖人,故只有該地區的敬奉(敬禮)。一般來說,只有《聖經》提及的人物(如耶穌的門徒[2]和極少數知名人物)才會受到普世基督徒的敬奉。

人物生平

米海爾出身卑微,從軍後不斷晉升,成為一名軍事指揮官。他是亞美尼亞人利奧,即後來的皇帝利奧五世(813~825年在位)的戰友。在803年巴爾達尼斯(Bardanes Turcus)與尼基弗魯斯一世爭位期間時,米海爾和利奧開始支持巴爾達尼斯,後來倒戈加入尼基弗魯斯一方。在尼基弗魯斯一世、斯陶拉基奧斯、米海爾一世和利奧五世在位期間,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820年,米海爾被懷疑參與宮廷陰謀而被昔日好友利奧五世投入監獄。820年12月24日被判處死刑。但是次日,其黨羽暗殺了利奧五世,宣布米海爾為皇帝。米海爾登基時,腿上還戴着鐐銬。

米海爾登上寶座不久,一位名叫托馬斯(Thomas the Slav)的部下發動叛亂,內戰一直持續到823年,米海爾在保加爾人的幫助下才最終鎮壓的叛亂。內戰削弱了拜占庭帝國的實力。阿拉伯人隨後征服了克里特島(826或827年)和西西里島部分地區(827~829年)。

儘管米海爾反對偶像崇拜,但他奉行寬容的宗教政策,停止了對偶像崇拜者的迫害,被流放的人重歸故里,包括之前的大教長尼基弗魯斯和聖狄奧多爾都被赦免。

家庭

米海爾先是取了巴爾達尼斯(Bardanes Turcus)的女兒特克拉為妻,生有一子狄奧斐盧斯。特克拉在823年去世後,他又迎娶了君士坦丁六世的女兒優芙洛西尼。

視頻

米海爾二世 相關視頻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唐加文#
幾分鐘看完世界三大宗教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