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粒子植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粒子植入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粒子植入

全 稱:「放射性

粒子植入治療技術」

植 入:腫瘤內部

作 用:持續釋放出射線

粒子植入全稱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是一種將放射源植入腫瘤內部,讓其以摧毀腫瘤的治療手段。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臨床運用的是一種被稱為碘125的物質。每個碘125粒子就像一個小太陽,其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粒子植入治療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早期前列腺癌在美國等國家已成為標準治療手段,在國內其治療理念也漸漸得到認可。 [1]

技術簡介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主要依靠立體定向系統將放射性粒子準確植入瘤體內,通過微型放射源發出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限度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只有微小損傷。

專家認為,相比其他腫瘤治療技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本身技術含量並不高、難度並不大。但由於直接植入人體內,而且是放射源,所以要嚴格把握適應症。

粒子植入治療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早在 1909年,法國巴黎鐳放射生物實驗室就利用導管,將帶有包殼的鐳置入前列腺,完成了第一例近距離治療前列腺癌。但早期技術由於劑量掌握不當,會造成患者直腸嚴重損傷,所以運用並不廣泛。

直到1931年,瑞典研究人員提出了近距離治療的概念,並發明了劑量表格計算方法,才減低了併發症風險。上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紀念醫院開創了經恥骨後組織間碘粒子種植治療前列腺癌的先河,形成了今天前列腺癌近距離治療的基礎。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早期前列腺癌在美國等國家已成為標準治療手段,在國內其治療理念也漸漸得到認可。

參考來源

  1. 粒子植入,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