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紀堯姆·布律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紀堯姆·馬里·安納·布律納

Guillaume Marie Anne Brune
圖片來自搜狐
民族    法國

出生    1763年3月13日

逝世    1815年8月2日

性質    法國元帥

紀堯姆·馬里·安納·布律納Guillaume Marie Anne Brune,1763年3月13日-1815年8月2日)法國軍人和政治人物,法國元帥[1]

簡介

布律納是一位律師之子,生於法國科雷茲省布里夫拉蓋亞爾德,法國大革命之前在巴黎學習法律,成為一名政治記者。大革命後他加入(Cordeliers),並成為丹敦的朋友。1793年在北方軍團升為準將,負責清除反革命。1796年,被派往意大利軍團,晉升為少將。1798年進軍瑞士,將日內瓦併入法國,1802-1804年任駐土耳其大使,被授於法國元帥。1815年拿破崙一世退位,他在赴巴黎途中在阿維尼翁被群眾殺害,其遺體被拋入萊茵河。

紀事

拿破崙陛下前後有二十六位元帥,除了貝西埃和拉納戰死沙場,其他大多生老病死或者被殺死在復辟的保皇黨手裡。而被保皇黨一派殺死的人當中,最令人唏噓的,恐怕莫過於布律納元帥了。 紀堯姆·馬里-安內·布律納, (Guillaume Brune )通稱布律納伯爵。共和派將領,1763年3月13日出生於布里夫拉賈亞爾德,他的父親是一位律師,後來送他巴黎去學法律,還在那裡擔任一位檢察官的秘書。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子承父業,當一名正牌律師或者檢察官法官,過上安穩日子。

可惜子不遂父願,布律納離開大學之後生活困頓,在巴黎曾作過一段時間的打字員、印刷廠工人和作家,結識了丹東等革命領導人,他還曾經獲得一部印刷機,用來出版諷刺性的新聞刊物。在革命初期,他同哥提埃、茹爾尼亞克·德·聖梅阿爾一起出版"農村和城市總匯報"。不久他加入革命政黨,從而成為堅決的共和政體支持者。

1789年,革命到來後,年輕的布律納全心全意地擁護她,並成為了科德利埃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這個俱樂部囊括了一些最傑出的革命家,包括丹東、馬拉、德穆蘭和埃貝爾。不僅如此,布律納已經在國民自衛軍中當上了上尉,現在還是丹東的朋友和門徒。

也就是說,對於拿破崙而言,其實布律納就是他非常堅決的反對派,反對他稱帝建立帝國,後來他並不怎麼被拿破崙重用其實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從一方面來說,其實也體現了拿破崙的用人之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法國人民攻打巴士底監獄

1789年,年僅16歲的布律納參加了國民自衛隊並被選舉為上尉。1791年10月,布律納加入了塞納-瓦茲省志願軍第二營。他的導師丹東在革命隊伍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於是布律納的命星也冉冉上升。在1792年10月,布律納被提升為上校,隨後被派到迪穆里埃的北方軍團參謀部工作。接下來,布律納在1793年7月出任鎮壓卡昂(Caen)附近叛軍的部隊的參謀長。他在厄爾河畔帕西(Pacy-sur-Eure)取得了勝利,一個月後晉升為準將,時年20歲。

在繼續戰鬥於翁斯科特(Hondschoote)之後,布律納被派往吉倫特,被任命為波爾德奧克斯兵營司令,作為波爾多的指揮官鎮壓更多叛軍,威懾當地親保皇派的居民。

法軍戰鬥中

1793年末,布律納被選入國民公會的戰爭委員會。在此期間他與一位年輕的金屬拋光女工安熱莉克·皮埃爾(Angélique Pierre)結為伉儷。當他的保護人丹東被羅伯斯庇爾處決時,布律納卻置身事外,投靠了巴拉斯,從而在恐怖時期中倖免。之後他留在巴黎,和巴拉斯聯合起來,並作為波拿巴將軍的下屬,在1795年10月3日的葡月暴動中協助鎮壓了保王黨,捍衛了督政府。

隨後,布律納將軍與弗雷龍(Fréron)一道前往馬賽,以確保當地不會反抗政府。同年12月,布律納被召回巴黎。

1796年,被派往意大利軍團。11月,布律納戰鬥於阿爾科拉,然後又在1797年1月參與了聖米歇爾和里沃利的戰鬥。兩個月後,布律納開始指揮馬塞納的前衛軍,在4月被波拿巴將軍擢升為少將。

1798年,瑞士發生反對伯爾尼寡頭的起義,為法國提供了干涉的藉口。督政官巴拉斯讓布律納去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名義上是解放瑞士,實則是劫掠這個國度。布律納於2月5日開始指揮在洛桑(Lausanne)的部隊,然後向瑞士快速挺進。

他很快打敗了瑞士中部各州的僱傭兵,繳獲130門大炮和60000支步槍。接着,他照抄法國政體,把中央集權制強加於原來處於分散狀態的瑞士聯邦,又將日內瓦併入法國,並掠奪了價值2350萬法郎的財物充實法國國庫。

一個多月後,他被任命為意大利軍團司令,最後在4月到任,這時他已經掠奪完了瑞士,特別是裝滿了自己的腰包。在意大利,布律納也毫不遲疑地大肆劫掠。

1799年1月,他被任命為駐荷蘭陸軍總指揮,由於布律納在瑞士和意大利的惡名,荷蘭人並不樂意和他密切合作,但當一支英國軍隊在1799年8月登陸於荷蘭時,布律納指揮法國和巴伐利亞共和國的聯合軍前去抵抗,指揮阻擊英俄聯軍的戰鬥。8月27日,他成功地將聯軍阻止於赫魯特-凱滕,但於9月10日戰敗。9月16日,英國約克公爵率聯軍35000人進攻貝爾根,布律納率領法-巴達維亞軍隊22000人迎擊。9月19日,聯軍的攻勢被挫敗,損失4000人;法軍傷亡3000人,繳獲了20門大炮和200面軍旗。史稱第一次貝爾根之戰。10月2日,兩軍在貝爾根附近的濱海埃赫蒙德再次會戰,各損失2000人,史稱第二次貝爾根之戰。10月6日,卡斯特里克姆之戰,聯軍戰敗,損失3500人;法軍損失2500人。約克公爵認識到他無法將法軍逐出荷蘭,於是從海上撤走,荷蘭歸法國所有,並在10月18日的阿爾克馬爾會議上得到確認。

當時,儒爾當在比利時;馬塞納在瑞士,都確保了法國的利益和萊茵河國界,三人被並稱為功臣。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後,將布律納從荷蘭召回,任命他為參議員和西方軍團司令。1800年初,受命指揮旺代的西路軍,5月,布律納被派往第戎,後於7月指揮在第戎的預備役第二軍團。8月接替馬塞納任意大利軍團司令,並在12月抵達意大利指揮作戰。

開始,他取得了些許成功,但在通過明喬河時,由於猶豫不決,險些使杜邦師遭到滅頂之災;只是由於絮歇將軍的及時趕到,厄運才未發生。拿破崙曾評論此事說:"意大利戰役表現了布律納天才的局限性。",不過,他還是成功推進到波爾薩諾,戰敗的奧軍不得不簽訂停戰協定,退出反法戰爭。

外交放逐

1801年當選國會議員。1802年,拿破崙將布律納派去土耳其任法國大使,他日後還會據此評價布律納,認為後者不適於指揮大部隊。這實際上是"外交放逐",因為布律納是有名的共和派將領,拿破崙不想讓他干擾自己的登基。

布律納到達當地後,法蘭西帝國建立的消息就傳來了,他也被封為帝國元帥(時年41歲),他沒有象莫羅那樣起來反對帝制,而是默默接受了既成事實。並在1804年5月,被任命為榮譽軍團官員。然而,土耳其人拒絕承認法國新政府或者其大使的合法性,失意的布律納在1804年12月回到了法國。

1805年戰火重燃後,布律納擔任海防陸軍總司令,統帥由奧地利前線各團第三營組成的佯攻部隊,以牽制和阻遏英軍。

第三次反法同盟騎兵

1806年12月,他被任命為漢薩同盟城市總督,來年指揮一個軍占領了施特拉爾松德(Stralsund)。接下來布律納和瑞典人就呂根島(Island of Rugen)簽署了一份和約,但和約的措辭惹火了拿破崙,因為文件上寫的是「法軍」而不是「皇帝及國王陛下的軍隊」。布律納因此被解職,退役到了聖瑞斯特(St. Just)。

1807年率領一個軍圍攻保衛波羅地海邊的柯爾貝格要塞,普魯士的格奈森瑙將軍拚命抵抗,最後被迫投降。7月,進攻瑞典的波美拉尼亞省,由於幫助瑞典的英軍被抽去攻打法國的盟國丹麥,瑞典軍隊在施特拉爾松德之戰被布律納打敗,法軍於8月占領了波美拉尼亞。

由於他在封鎖英國人的海上貿易中失利,加上他對帝制的反感情緒,拿破崙一世解除了他的職務。後來,參加了法國的啤酒黨。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後,布律納元帥迅速投向了波旁王室。作為回報,路易十八封他為聖路易騎士。然而,1815年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歸來後,布律納又轉向了皇帝,被任命為比利牛斯軍團司令(實際上只轄一個觀測軍),法國貴族和土倫總督。以防禦西班牙軍隊。

瘋狂報復的寫照

在得知拿破崙一世退位的消息後,布律納拒絕將三色旗換為金鳶花旗,隨後在土倫向聯軍投降,然後趕赴巴黎。在路上,他離開了護送隊伍,在阿維尼翁駐足以更換馬匹。

8月2日,布律納在阿維尼翁被憤怒的人群包圍。這些人指控他是殺害1793年暴動的保皇黨軍隊俘虜的兇手。在當時,他是押送犯人軍隊的一員,但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他參與了屠殺。不幸的是,人們抓着他遊街示眾,並殘忍地將他撕成碎片,其遺體被拋入萊茵河,時年52歲。據說他死時口中喃喃說道:"仁慈的上帝!我在戰場上百死一生,不料卻死於此地"。布律納是帝國元帥中下場最慘的一位,他的結局是當時反動勢力復辟後對拿破崙支持者的瘋狂報復的寫照。

政客

其實布律納更像是一個政客而不是一個軍人,一位元帥。他缺乏訓練和專業知識,經驗不足,有勇氣但是不能對手裡數萬士兵的生命負責。拿破崙一世曾評價他說:"儘管這位將軍有最大的勇氣和巨大的決心指揮一個旅,但他似乎不適宜於指揮一支軍隊。"[2]

參考文獻

  1. 紀堯姆·布律納,artsandculture
  2. 拿破崙二十六元帥之—布律納 ,搜狐,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