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眼蝶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眼蝶屬

學 名 :Erebia是眼蝶亞科眼蝶族紅眼蝶亞族中的一個屬。

分布地理 : 分布於全北界包括北美西部至歐亞東部等地。

中國分布 : 中國北方有分佈。東北地區目前已記錄紅眼蝶。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總科: 真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科: 蛺蝶科 Nymphalidae

亞科: 眼蝶亞科 Satyrinae

族: 眼蝶族 Satyrini

亞族: 紅眼蝶亞族 Erebiina

屬: 紅眼蝶屬 Erebia ,Dalman, 1816

與渲黑眼蝶屬為近緣屬

紅眼蝶屬與渲黑眼蝶屬(Atercoloratus Bang-Haas,1938)為近緣屬。

其主要區別為:紅眼蝶屬前翅R2脈由中室前緣伸出,與R3 - R5脈不共柄;渲黑眼蝶屬前翅R2脈與R3 - R5脈共柄。[1]

中國學者王直誠翟卿等則將渲黑眼蝶屬作為紅眼蝶屬的異名記錄。[2]

形態特徵

中等規模的高山蝴蝶,翼展 45-51毫米。

體軀細瘦,頭小,顏色暗淡。翅膀表面黑褐色至黑色,沒有任何白色斑紋。雖然大多數標本都是統一的顏色,但某些個類種群有鐵鏽色的斑紋。

圓球形,兩側圓形隆起,頂部和底部有凸塊。奶油色。卵從兩端頂點中心位有微型雕紋。

幼蟲

一齡幼蟲奶油淺綠色,並有一些細毛。

二齡幼蟲綠色,有棕色頭殼。

第三至第五齡幼蟲,頭呈膠囊狀黑褐色,綠色身體有黑色斑紋。

幼蟲身體呈紡錘形,每一節上有橫皺紋,頭大。寄主為禾本科植物。 前足退化,毛刷狀,折在胸下不能行走,無爪。

幼蟲越冬,在地面上化蛹。蛹為垂蛹,蛹很短,卵圓形,從頭部至身體顏色從橄欖綠變到褐色,其腹部是中等棕色與綠色。

雄差異

雄蝶通常有第二性徵,包括後翅正面亞前緣區的特殊鱗斑(斑上有倒逆的毛叢)及前翅正面近A脈基部的腺褶。[3]

生活習性

紅眼蝶屬在一年多的時間達到成熟階段。

雄蝶巡沿山脊和越過落石積極追求潛在的伴侶。交配後不久產卵,卵產在岩石附近的燈心草、草和莎草上,會被粘附在草葉上。

幼蟲在草地上取食,食物和寄主包括:早熟禾、羊茅(高羊屬)、大麥、莎草或燈心草。成蟲食花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