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絲尾鳥翼鳳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絲尾鳥翼鳳蝶

學 名 : Ornithoptera paradisea,鱗翅目鳳蝶科,鳥翼鳳蝶屬的一種蝴蝶。

俗 名 : 鉤尾鳥翼鳳蝶極樂鳳蝶

分佈地理 : 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巴布亞新幾內亞。

保護級別 : 《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級別:二類。

列   入 :中國國家林業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科: 鳳蝶科 Papilionidae

亞科: 鳳蝶亞科 Papilioninae

族: 裳鳳蝶族 Troidini

種: 絲尾鳥翼鳳蝶

屬: 鳥翼鳳蝶屬 Ornithoptera

亞: 目錘角亞目

形象特徵

絲尾鳥翼鳳蝶一般的體型都很大(最大的亞歷山大鳥翼蝶達7.6厘米長,翼展28厘米),顏色奪目(呈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甚至藍色或橙色),前翅幼長及呈矛尖形。

除了極樂鳥翼鳳蝶及絲尾鳥翼鳳蝶外,其他的後翅都沒有鳳尾。兩性異形只在鳥翼鳳蝶屬中明顯,雌蝶較大及顏色單調。

裳鳳蝶屬的雄蝶及雌蝶都很相似,前翅呈黑色至褐色,有灰色至奶白色的翅脈。屬內最少有菲島裳鳳蝶的臀脈及觸角是有感熱體,觸角上也有濕度感受器,可以幫助它們控制體溫及哂太陽時避免過熱。

生活習性

該蝶種多數成蝶訪花。蜜源以馬鞭草科、紫茉莉科、錦葵科、茜草科、杜鵑科、豆科及忍冬科為主。幼蟲寄主植物為各種馬兜鈴科之馬兜鈴屬植物。

幼蟲以馬兜鈴屬植物為食,攝食尾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dielsiana)和狹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schlechteri)等植物的葉。[1]

生命史

鳥翼蝶棲息在雨林中,成蟲一般可以在森林周邊瞥見得到。牠們會在冠層吃有花蜜的花朵,加上它們飛行能力很強,是長程的傳粉媒介。它們也會在日光下曬太陽。[2]

不同種類的鳥翼蝶有些許不同的繁殖行為。雌蝶相對地較為被動,會由一處慢慢的飛到另一處;雄蝶則很精巧的在雌蝶以上20-50厘米飛行。交配後,雌蝶會立即尋找合適寄主植物,尤其是馬兜鈴屬及擬馬兜鈴屬。

雌蝶會在葉子底產卵,每塊葉一顆卵。

毛蟲

毛蟲不斷的吃食,但移動得很緩慢,一些甚至會吃下整條藤。若因太擠迫而變得飢餓,它們甚至會吃同類。毛蟲背上有像棘的結節,身體呈深紅色至褐色。一些的結節有明顯的顏色或是較為淡色的斑紋。

它們的頭後有可以伸縮的器官,稱為丫腺,在受到騷擾時會分泌帶有惡臭的萜烯化合物。大部份掠食者也會因它們的毒性而避開它們:它們所吃的藤上含有馬兜鈴酸,是一種有毒的物質,對大家鼠甚至是致癌的。毛蟲吃下後會積聚在其組織內,一直留在身體至成蟲階段。

鳥翼蝶的蛹偽裝為枯葉或樹枝。毛蟲在結蛹前會遠離其寄主植物。亞歷山大鳥翼蝶需要4個月時間才破蛹而出,不過撇除被掠食的情況,它們卻只有約3個月的壽命。

棲息地

分佈於熱帶雨林中,海拔由500米—2500米左右,成蝶活動於森林的樹冠層或灌木層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