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原

紅原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1960年,周恩來總理為紅原縣命名,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1]

2017年,紅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155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519萬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6874萬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49762萬元,同比增長2.8%。

紅原縣下轄4鎮7鄉,幅員面積為8439.9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總數為48878人(2017年末)。

2018年9月25日,紅原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紅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称	
 红原县
 气候类型	
 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政府驻地	
 邛溪镇
 邮政区码	
 24400
 面积	
 8398.23平方公里[3]	
 著名景点	
 月亮湾、瓦切塔林、红军烈士墓等
 行政区类别	
  县
 下辖地区	
 刷经寺镇、龙日乡、查尔玛乡等4镇7乡
 电话区号	
 0837(+86)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东部
 人口	
 户籍人口48878人(2017年)
 

展開 目 錄 1建制沿革 2行政區劃 3政府領導 4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 水文 5自然資源 草場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6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7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8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文化事業 衛生事業 生態保護 9交通 10風俗民情 11風景名勝 12榮譽稱號 13詞條圖冊

建制沿革

紅原縣境,西漢屬汶山郡。

晉、隋襲舊制。

紅原縣城區遠眺

唐代,在刷經寺地區設有恭州、流縣。

元朝,建立土司制,設松州、潘州,轄地包括今紅原中北部大部,後劃歸陝西行省。

明代,縣境中北部仍置松州,隸松潘廳;南部置雜谷安撫司。

清朝,縣境西北部隸松州,東南部壤口、四寨屬四土司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後又隸理番廳。

民國時期,紅原南部和北部分別由理藩縣和松潘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設治紅原刷經寺,時間長達4年。

1958年8月,阿壩州府遷治馬爾康,理藩縣由原地域遷往紅原境內,治地刷經寺,紅原始有正式建制。

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紅原縣。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紅原縣撤銷龍日鄉,設立龍日鎮。[4]

行政區劃

紅原縣地圖 截至2019年,紅原縣下轄5鎮6鄉,分別為: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鎮、瓦切鎮、龍日鎮、色地鄉、麥窪鄉、阿木鄉、壤口鄉、江茸鄉、查爾瑪鄉。共有33個行政村。

政府領導

楊文松:縣委委員、常委、書記[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原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與若爾蓋縣相鄰,西接阿壩縣,西南與馬爾康接壤,東鄰松潘縣,東南靠黑水縣。[6]地理坐標在北緯31°51′至33°33′,東經101°51′至103°22′之間。縣城位於北緯32°48′,東經102°33′。北與若爾蓋縣相接,東西與松潘、黑水、阿壩縣相鄰,南與馬爾康縣、理縣相連。縣境南北長154公里,東西寬55公里,總面積8398.23平方公里。縣城距省府390公里,距州府187公里。縣城平均海拔3507米,最高點位於縣境西南部,海拔4875米,最低點於刷經寺鎮境內梭磨河谷地,海拔3210米,縣城所在地邛溪鎮。[6]

地形地貌

紅原縣地勢為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狀高原過渡的典型特徵。縣境中部海拔4345米的查真梁子是縣境南北山原與丘狀高原的天然分界線,是長江、黃河流域分水嶺。南部為山原,北部為丘狀高原。紅原縣境內珠串狀盆地和小盆地廣泛分布,周邊鷓鴣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等高山。

氣候

紅原縣氂牛

紅原縣為大陸性高原寒溫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界線,氣候偏冷,春秋短促,長冬無夏,熱量低。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24.6℃,極端最低氣溫:-22.8℃,年降水量:860.8毫米,年日照時數:2,212.3小時。[6]

水文

紅原縣境域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以查針梁子為分水嶺,東南為長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紅原縣流域的21%,北部為黃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紅原縣流域面的79%。紅原縣境內沼澤面積240萬畝,占紅原縣總面積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飲用,多為軟水。

自然資源

草場資源

紅原縣境內天然草場面積達1158.03萬畝,占縣境總面積的91.8%。其中,可利用優質草場面積達1120.83萬畝。

生物資源

紅原縣風光

紅原縣境內植物有10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有67科850餘種,主要有紅景天、松貝、蟲草、雪蓮花、甘松、秦艽、羌活、大黃、黃芪等;動物有200餘種,主要有梅花鹿、馬鹿、天鵝、盤羊、蘇門羚、藏馬雞、猞猁、斑羚、喜馬拉雅山旱獺、藏狐、灰毛兔、鷹、狼、豹、豺、林蛙、黃河條鰍、厚唇魚、水獺、氂牛等。

礦產資源 紅原縣礦產主要有泥炭、黃金、砂石等種類。泥炭有礦床100餘個,儲量16億立方米;黃金主要分布於刷經寺鎮,儲量約有100噸;此外,還有儲量40萬噸的褐煤及石灰岩礦。

人口民族

人口

紅原縣藏族民眾 2017年末,紅原縣戶籍人口總數為48878人。其中:男性 24447人,女性24431人。總人口中農牧業人口33209人,非農業人口15669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58‰。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4.1%。

民族

紅原縣有藏族、漢族、羌族、苗族、回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7年,紅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155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519萬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6874萬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49762萬元,同比增長2.8%。

從產業結構分析,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4:28.3:39.3調整為31.9:29.0:39.1。第一產業結構比重調低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結構比重調高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結構比重調低0.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紅原縣生產建設

2017年,紅原縣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為130公頃,2017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61879萬元,同比增長4.5%。

年末肉類總產量達8069噸,其中牛肉總產量7765頓,羊肉總產量238頓。年末牛出欄75383頭,羊出欄13184隻,生豬出欄865頭。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0.82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7年,紅原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6730萬元,同比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358萬元,同比增長15.5%,規模以下實現增加值7372萬元。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75974萬元。主營業務收入達51755萬元,繳納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29萬元,實現利潤總額4300萬元,實現利稅總額3557萬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平均人數達783人。

第三產業

紅原縣自然風景

2017年,紅原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62萬元,增長10.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573萬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9589萬元,分別增長9.0%和16.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4876萬元,增長12.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286萬元,增長7.1%。

全年客運周轉量975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3961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5129萬元,增長5.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61戶;移動電話用戶達40670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392戶。

花海景區和月亮灣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虎頭山安多部落民俗風情村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新增紅原至拉薩航線。成功舉辦第二屆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共吸引12.8萬人次現場參與。全年接待中外遊客1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9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3%和10.1%。

社會事業

至2017年,紅原縣有中小學校共16所(未包括幼兒園),其中小學14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總數8142人。其中:小學生5080人;中學生3062人。專任教師總人數606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40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02人。

文化事業

紅原縣牧民新村

2017年,紅原縣舉辦第二屆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開展傳揚「孝善和美」孝德文化和「敬信勤新」紅原新民風活動。

衛生事業

2017年,紅原縣有衛生機構57個,衛生機構床位231個。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35人,其中:醫生103人。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工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7627人,覆蓋率達99%。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婦計中心和疾控中心創建「二級乙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生態保護

2020年2月12日,紅原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交通

至2017年末,紅原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96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802公里。

風俗民情

寺廟

藏族信奉藏傳佛教,在藏區到處都留下了宗教祭祀的場所和設施,寺廟、白塔、瑪尼堆、經幡、石經牆隨處可見,其中萬象大慈法輪林是川西北最大的寧瑪派寺院,紅原的經幡被背包客認為是最美的經幡。

服飾

藏族傳統服飾有肥腰、長袖、大襟、長裙、長靴、編發以及富有誇張色彩的金銀珠玉飾品等特徵。

飲食

紅原縣藏族放養氂牛 藏族飲食有地方特色,日常食物主要藏式麻花、糌粑、青稞酒、馬茶、酥油茶、手抓肉、肉腸、藏式粉湯等。

馬茶適合於高寒地區飲用,將高原泉水裝入茶壺加少許馬茶,用大火燒沸20分鐘,即可飲用。

藏式麻花是將面發酵後,做成各種花樣,油炸制熟,即可應用。

藏族多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洗淨曬乾後,炒熟磨成細粉。通常是做成糌粑湯或者糌粑團食用。

青稞酒以青稞為主要原料,用傳統工藝釀製而成,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之一。

手抓肉主要取材牛肉和羊肉,是將帶骨牛(羊)肉切成10公分大小洗淨,加水、鹽和香料煮熟,盛入盤中,用藏刀削成片(條),即可飲用。

肉腸用牛、羊肉為主要原料製成,將新鮮的牛、羊肉剁碎加入香料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肉腸,煮熟後羊藏刀切成小段食用。

酥油茶以馬茶水或磚茶水、酥油、花生、核桃仁、牛奶、雞蛋、鹽或蜂蜜為原料,用木製的酥油茶桶為工具,打制而成。

藏式粉湯用精牛肉和粉條、蔬菜作主要原料,再加上作料和鮮湯烹製而成。

風景名勝

紅原縣寺廟

日乾喬大沼澤

紅原縣有藏傳佛教寺廟10座,其中寧瑪派5座,即麥窪寺、茸塔寺、熱戈寺、龍壤寺、尼姑寺;格魯派3座,即達格則寺、康瑪爾寺、江宮寺;苯波教2座,即麻色寺、查龍寺。

日乾喬大沼澤

日乾喬大沼澤位於紅原縣北部,是紅色旅遊(紅軍過草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濕地-若爾蓋濕地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紅原縣瓦切日乾喬紅軍長征革命遺址被列為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遊區。

紅軍烈士墓

紅軍烈士墓位於紅原縣與黑水縣交界處的亞克夏山北坡的椏口上,距紅原縣劇經寺鎮約13公里。亞克夏山紅軍烈士墓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紅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0年3月31日,紅原縣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6月30日,紅原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3詞條圖冊 紅原縣風光紅原縣風光 紅原縣生產建設紅原縣生產建設 參考資料: 1. 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中國商務部 [引用日期2018-09-26] 2. 尹力主持召開省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 批准平武縣等3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四川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4-28] 3. 土地面積

紅原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0-05-17] 4.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阿壩州調整馬爾康市等10個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2號)

四川民政廳 [引用日期2019-12-24] 5. 楊文松任中共紅原縣委書記

人民網 [引用日期2021-03-04] 6. 紅原縣概況(2019)

紅原縣政府 [引用日期2019-12-12] 7.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生態綜合補償 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引用日期2020-03-04] 8. 翻越第二座雪山-亞克夏山(下)

搜狐網 [引用日期2014-09-07] 9. 【德耀四川・文明風華】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名單出爐 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嘛

鳳凰網資訊 [引用日期2017-12-17] 10. 2019年度四川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出爐 22地上榜

新浪網 [引用日期2020-03-31] 11. 四部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0-07-02] 詞條標籤: 地理 四川 阿壩州 區域地理 中國 中國地名 中國城市 品四川縣區

視頻

四川紅原縣俄木塘花海,美得讓人陶醉

信息來源

  1. 紅原縣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1960年,周恩來總理為紅原縣命名,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搜狐 - www.sohu.com/a... - 202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