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毛鎮隸屬于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西部,東鄰營根鎮,南接上安鄉,西連什運鄉,北與黎母山鎮交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72.76平方千米。

1958年11月,劃歸瓊中縣,隸屬五指山公社(含紅毛管區)。1983年,改設紅毛區公所。1986年,改設紅毛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毛鎮常住人口10295人。 截至2020年6月,紅毛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海榆中線157千米處。

2011年,紅毛鎮財政總收入1290.0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9.06萬元。截至2018年末,紅毛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1]

沿革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屬定安縣(含南建州1329~1369年),南鄉歸化圖紅毛上峒和中峒。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白沙縣二區,為紅毛上鄉和紅毛下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屬瓊崖民主政府特別區,為紅毛上鄉和紅毛下鄉。同年12月特別區撤銷,恢復白沙縣二區建制,為紅毛鄉。

1958年11月,劃歸瓊中縣,屬五指山公社(含紅毛管區)。

1961年5月,五指山公社析出紅毛公社。

1983年,社設紅毛區公所。

1986年,改設紅毛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紅毛鎮轄番響、牙挽、毛西、草南、什寒、什卓、羅擔、羅坎、坎茂、羅解、金屏共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紅毛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海榆中線157千米處。[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毛鎮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西部,東鄰營根鎮,南接上安鄉,西連什運鄉,北與黎母山鎮交界。鎮人民政府駐海榆中線157千米處。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4.3千米,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72.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紅毛鎮境內山高林深,山地面積占81%,高丘占16%,有17座海拔500米以上的五指山延伸山脈,有大小50多條溝道溪流,山垣梁峁和河川溝壑縱橫交錯,地勢呈西南高向東南延伸。

氣候

紅毛鎮位於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北緣,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2℃,正常年份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霜期短。

土壤

紅毛鎮境內土壤多為赤紅壤和黑土。

自然資源

紅毛鎮境內森林覆蓋率近80%。

2011年,紅毛鎮耕地面積11.6萬畝,人均11.3畝,林地面積8.4萬畝。

人口

截至2009年7月,紅毛鎮總人口為9229人。

截至2011年末,紅毛鎮總人口1332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26人,城鎮化率29.47%。另有流動人口39人。總人口中,男性7371人,占55.32%;女性5992人,占44.98%;14歲以下2552人,占19.15%;15~64歲9399人,占70.54%;65歲以上1372人,占10.30%。總人口中,漢族3504人,占26.30%。少數民族有黎、苗、壯等,共9819人,占73.70%;其中黎族920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3.77%;苗族35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61%。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6.34‰。

截至2018年末,紅毛鎮戶籍人口12293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毛鎮常住人口10295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紅毛鎮財政總收入1290.0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9.06萬元。

截至2018年末,紅毛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紅毛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番薯為主。

2011年,紅毛鎮生產糧食2910.1噸,人均295.0千克,其中水稻2744.1噸。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0.07萬畝,產量68.7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402.9噸。

2011年,紅毛鎮農業總產值8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53%。

紅毛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牛飼養量400頭,年末存欄300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57.8噸,其中豬肉589.5噸,禽肉類25.5噸,牛肉32.8噸;禽蛋7.4噸。

2011年,紅毛鎮畜牧業總產值0.2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8.4%。

截至2011年末,紅毛鎮累計防護林47051畝,經濟林115603.8畝,竹林101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9萬株,林木覆蓋率80.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28萬畝,產量2249.7噸,主要品種有龍眼、黃皮、荔枝、綠橙等。

商業

2011年末,紅毛鎮建有農貿市場1座。[4]

交通運輸

紅毛鎮境內有224國道貫穿南北,所有行政村均實現硬化道路通車。

2011年末,紅毛鎮區有街道兩條均硬化,且鋪設人行道和安裝路燈。 鎮區每日均有發往縣城班車,途經轄區的班車可直達省會海口以及周邊市縣城區。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紅毛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30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農家書屋12個,建築面積250平方米,藏書96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48人,占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2.92%。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黎錦苗繡、弩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毛鎮有小學5所,在校生664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6人,專任教師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6.9%,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紅毛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1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2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

2011年,紅毛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306人,參合率98%;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9人,參保率87.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9.2歲,其中男性76歲,女性79.4歲;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紅毛鎮的城鎮社區和84%的村民委員會都有運動場所。

社會保障

2011年,紅毛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56人,支出元,比上年增長0.2%,月人均220元,比上年增長0.2%;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人次,共支出0.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259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0.3%,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7.2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人,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9人次,共支出1.6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臨時救濟120人次,支出6萬元,比上年增長0.8%。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000人,緊急轉移安置6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畝,倒塌房屋20間,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救災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0.5%。[5]

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2011年末,紅毛鎮所有行政村均配有線廣播。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紅毛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營業網點3個。

給排水

2011年末,紅毛鎮區有水廠1座,主要供應周邊居民自來水,街道排水採用暗溝和明溝相結合,直接排入河流。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因古時當地峒民頭髮呈褐色略紅,舊志書稱紅毛峒故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