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磚美術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磚美術館 原圖鏈接 新浪網

紅磚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東北部何各莊一號地國際藝術區,由企業家、收藏家閆士傑曹梅夫婦創辦,2012年12月初步建成並試運營,於2014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設計

美術館的建築設計由著名建築師、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贛擔綱,與周邊土地相結合、在原有環境中生長,採用紅色磚塊作為基本元素,輔以部分建築上青磚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備有當代山水庭院的園林式美術館,並也因此成為紅磚美術館在眾多美術館建築中脫穎而出的最大特色。觀眾在這裡可以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不僅能夠觀看到室內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於戶外各種景觀之中。獨特的建築語言和創新的園林景觀為當代藝術與文化的發生、碰撞、呈現,提供了不同於傳統美術館的多種可能性。[1]

建築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簡陋而巨大。臨街牆面陣列着的六米見方洞口,將內部牆壁侵蝕得不成樣子,簡易鋼架棚頂上,貫穿南北的條形天窗,雖是光線充足,但直射的陽光和投影,外牆改造是最關鍵的問題。改造後的功能為美術館,庭院部分涵蓋餐飲、辦公、北部園林則提供遊憩。

作為對西方建築與景觀專業分離的批判,紅磚美術館的建築與庭園設計分三部分展開:一方面,以白居易的《大巧若拙賦》對「巧」的匠心要求,將原有大棚的簡陋空間,改造為意象密集的美術館展示空間;另一方面,為改觀當代景觀圖案式設計的乏味,本設計借鑑中國園林長達千年的城市山林的經驗,並嘗試經營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密集意象;作為對封閉美術館與北部山林間的過渡,庭院部分的設計,作為對之前設計的清水會館的思考延伸,嘗試着將生活場景更準確的表達出來,並以此庭院部分連接北部園林與南部的建築部分。[2]

簡介

紅磚美術館 原圖鏈接 搜狐網

作為一號地的地標性建築,紅磚美術館占地面積近二萬平米,其中包括8000平米的室外園林。主體建築方面:地上部分設置有8個展示空間,包括3個集兒童活動、公共教育等功能在內的休閒空間、1個接待大廳、1個藝術衍生品空間;地下一層配有三間適用於影像作品(資料論壇圖庫)的放映室;而院內部分則設置有學術報告廳、餐廳、咖啡廳、會員俱樂部等配套功能區域。

美術館的建築設計由著名建築師、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贛擔綱,與周邊土地相結合、在原有環境中生長,採用紅色磚塊作為基本元素,輔以部分建築上青磚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備有當代山水庭院的園林式美術館,並也因此成為紅磚美術館在眾多美術館建築中脫穎而出的最大特色。觀眾在這裡可以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不僅能夠觀看到室內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於戶外各種景觀之中。獨特的建築語言和創新的園林景觀為當代藝術與文化的發生、碰撞、呈現,提供了不同於傳統美術館的多種可能性。

目前紅磚美術館的永久收藏包括有:克里斯丁·萊默茨(ChristainLemmerz)、奧拉夫·埃利亞松(OlafurEliasson)、邁克·魁恩(MichaelKvium)、托尼·奧斯勒(TonyOursler)、黃永砅吳山專英格等等國內外重要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部分藏品還曾在2012年12月試運營初期的收藏展中進行過展出。

未來,依託本館空間、景觀和地域特點,紅磚美術館將致力於當代藝術的深度研究和典型呈現,以具有學術性、前瞻性、國際性的一系列策展、駐地、教育、出版等活動打造藝術推廣與交流的國際平台,形成北京文化藝術生態中的新的共同體,並為公眾提供優質的藝術教育和文化休閒資源。同時,也是在此過程中,以實際經驗為中國當代民營美術館的運營與發展模式提供可行性參考。[3]

2019年1月18日,「ART4(for)YOU」新聞發布會於北京松美術館舉辦。當天下午紅磚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松美術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四家美術館負責人齊聚松間,與攜程網華北大區負責人一同宣布此次四館藝術聯票舉措,並向到場嘉賓及媒體詳細介紹2019年展覽計劃及公眾活動。[4]

圖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