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螞蝗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全景美食 的圖片

紅螞蝗七 為苦苣苔科植物螞蝗七的根莖或全草。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基本信息

科:苦苣苔科

分布區域:海拔400-1000m

別稱:蜈蚣、石螃蟹、石棉岩白菜岩螞蝗

中文學名:紅螞蝗七

界:植物界

拉丁學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 Mazz.

原形態

螞蝗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長,扁圓柱形,有橫紋,似螞蝗狀,下側生多數鬚根。

葉均基生;葉柄長2-8.5cm,有疏柔毛;葉片革質,卵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4-10cm,寬3.5-11cm,

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歪斜或寬楔形至截形,或一側心形,兩側不對稱,

邊緣有鋸齒,兩面疏被長伏毛。聚傘花序1-4(-7)支,骨1-5花;花序梗長6-28cm。

被柔毛;苞片狹卵形至三角形,被柔毛;花梗長5-30cm;花萼長約10mm,5裂至基部,

裂片線狀披針形形,邊緣上部有齒;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長4-6.5cm,外面疏被短柔毛,

在內面上唇有2條縱毛,花冠筒細漏斗,長2.5-3.8cm,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

花絲基部被疏柔毛,花葯相連,有髯毛;退化雄蕊2,無毛;花盤環狀;子房及花柱密被短腺毛,

柱頭2裂。蒴果長6-8cm,宇航局生短腺毛。種子紡錘形,長6-8mm。花期3-4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山地林中石上或岩石上、山谷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等地。

價值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本品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和痢疾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微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行滯消積;止血活血;解毒消腫。

主痢疾;肝炎;小兒疳積;胃痛;吃力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來源

  1. 《中華本草》,孔夫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