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蝽是陸生昆蟲的一個科,沒有單眼。在中歐則只有1個屬和兩個種。成熟的紅蝽有9-13毫米長。主要吃掉落了的錦葵屬植物,如椴樹的種子。但有時候紅蝽也會襲擊其他和同伴昆蟲或者吃昆蟲的屍體。成蟲體長15毫米,頭、前胸、背板、腹節背面和前翅幾乎全為赭紅色,喙也大部紅色。

  • 中文名:紅蝽
  • 外文名:Pyrrhocoridae
  • 又   名:星椿象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   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   綱:有翅亞綱
  • 目:半翅目
  • 亞   目:異翅亞目
  • 科:蝽科
  • 屬:紅蝽屬
  • 種:紅蝽
  • 全世界共有:300種

形態特徵

是陸生昆蟲的一個科。它們沒有單眼,前胸背板側緣中央明顯內曲,胝部有顯著粗黑刻點;胸側板各節後緣暗色。前胸背板側緣近斜直,胝部較光滑,通常無刻點;至少後胸側板後緣淡色。

成蟲體長15毫米,頭、前胸、背板、腹節背面和前翅幾乎全為赭紅色,喙也大部紅色。前翅革質中央各有1個卵圓大黑斑,觸角黑色四節,第1節基部為朱紅色。各足基節外側有弧形白紋,足各節紅黑相間。若蟲初孵為黃色,半天后為紅色。2蟄若蟲背面出現黑點,兩側呈白紋。3齡出現翅芽,背面有3個紅褐斑,兩側各有3個白斑。5齡體長8-10毫米,與成蟲相似,頸白色。卵橢圓形黃色,表面光滑,長11毫米,寬0.8毫米。

和其他蝽類一樣,紅蝽也長有針狀口器。在行走時,針狀口器折向後下方收縮到腦袋底下。紅蝽有兩對翅膀。但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紅蝽的翅膀已經慢慢地退化掉,不再具備飛行的功能。

種群分布

全世界共有300種紅蝽。但在中歐則只有1個屬和兩個種。成熟的紅蝽有9-13毫米長。在常見的紅蝽種類里,其翅膀有著亮紅色和黑色的花紋。另外,其顏色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原因是溫度影響著角質層上色素的構成。[1]

生活習性

在紅蝽的發育過程中,期間幼蟲會五次蛻皮,翅膀的顏色也可以改變。多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體卵圓形,長8∼18公釐(0.3∼0.7吋)。群居性,有些種分為有翅和無翅兩型。棉紅蝽屬(Dysdercus )是棉花的害蟲,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鈴染紅。防治這種害蟲的方法是噴灑粉劑或液劑。但並非所有紅蝽都是害蟲,如印度的光紅蝽屬(Dindymus)的幼蟲吃白蟻,成蟲吃蒼蠅。

紅蝽是植食性的。主要吃掉落了的錦葵屬植物,如椴樹的種子。但有時候紅蝽也會襲擊其他昆蟲或者吃昆蟲的屍體,紅蝽並不會對植物構成傷害。但是,它們成群的出現,也挺招人厭煩的。自從三月份天氣轉溫暖後,成熟的紅蝽會離開它們地面上過冬的營地,並且為四月和五月的交配期做準備。

主要分類

紅蝽分類有很多種。[2] 1.闊胸光紅蝽 Dindymus lanius Stal,1863

分布:西藏(墨脫800m)、雲南(維西白濟汛2250m)、浙江湖北福建四川緬甸印度

2.藏光紅蝽 Dindymus medogensis Liu

分布:西藏(墨脫亞讓800m)。

3.泛光紅蝽 Dindymus rubiginosus(Fabricius)

分布:西藏(墨脫800m)、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緬甸,印度。

4.離斑棉紅蝽 Dysdercus cingulatus( Fabricius,1775)

分布:西藏(墨脫1200m)、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

5.細斑棉紅蝽 Dysdercus evanescens Distant

分布:西藏(樟木2250m)、雲南(瀘水2000m);緬甸,印度(錫金邦)

6.聯斑棉紅蝽 Dysdercus poecilus( Herrick- Schaeffer,1843)

分布:福建、廣東、台灣、廣西、雲南(六庫),東南沿海島嶼;日本,菲律賓,緬甸,印度尼西亞。

7.原銳紅蝽 Eucopus rufipes Stal,1870

分布:雲南(維西白濟汛1780m)、台灣、廣西;日本,緬甸,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

8.絨紅蝽 Melamphaus faber(Fabricius)

分布:西藏(亞東2800m)、雲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印度。

9.小斑紅蝽 Physopelta cincticollis Stal,1863

分布:四川(汶川映秀900m)、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台灣、廣東;印度東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