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瑟夫·馮·夫琅和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瑟夫·馮·夫琅和費(物理學家)原圖鏈接來自 個人簡歷網 的圖片

約瑟夫·馮·夫琅和費(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1826)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從一個光學研究所的工人成為該所的負責人,曾自己設計製造了許多光學儀器,如消色差透鏡、大型折射望遠鏡、衍射光柵等,在當時的物理界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夫琅和費最具影響力的貢獻是發現並研究了太陽光譜中的吸收線,即夫琅和費線。

夫琅和費集工藝家和理論家的才幹於一身,把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對光學和光譜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1]。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黑洞[2]之王霍金等。

人物經歷

1787年3月6日出生於慕尼黑附近的斯特勞斯,是一個玻璃匠的第十一個孩子,父母非常貧窮。夫琅和費11歲成為孤兒,1806年在慕尼黑的一家玻璃作坊當學徒。

1801年,這家作坊的房子崩塌了,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親自帶人將其從廢墟中救起。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十分愛護夫琅和費,為其提供了書籍和學習的機會。8個月後,夫琅和費被送往著名的本訥迪克特伯伊昂修道院的光學學院接受訓練,這所本篤會修道院十分重視玻璃製作工藝。

1818年,夫琅和費已經成為光學學院的主要領導。他設計和製造了消色差透鏡,首創用牛頓環方法檢查光學表面加工精度及透鏡形狀,對應用光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影響。他所製造的大型折射望遠鏡等光學儀器負有盛名。由於夫琅和費的努力,巴伐利亞取代英國成為當時光學儀器的製作中心,連邁克爾·法拉第也只能甘拜下風。

1823年擔任慕尼黑科學院物理陳列館館長和慕尼黑大學教授,慕尼黑科學院院士

1824年,夫琅和費被授予藍馬克斯勳章,成為貴族和慕尼黑榮譽市民。由於長期從事玻璃製作而導致的重金屬中毒,夫琅和費年僅39歲便與世長辭。

主要成就

夫琅和費的科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光譜方面。1814年,他發明了分光儀,在太陽光的光譜中,他發現了574條黑線,這些線被稱作夫琅和費線。現在人們已經發現了三萬多條。

夫琅和費由於發現了太陽光譜中的吸收線,認識到它們相當於火花和火焰中的發射線,以及首先採用了衍射光柵(也曾製成了各種形式的光柵),也可被認為是光譜學的奠基者之一。

1821年,他發表了平行光通過單縫衍射的研究結果(後人稱其為夫琅和費衍射,遠場衍射),做了光譜分辨率的實驗,第一個定量地研究了衍射光柵,用其測量了光的波長,以後又給出了光柵方程。

視頻

約瑟夫·馮·夫琅和費 相關視頻

第1課 物理學起源
盤點:中國近現代偉大的科學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