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拉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德國人,出生於德國漢堡市,西門子洋行代理人 、南京安全區主席。約翰·拉貝於1882年11月23日出生,1908年8月18日到達中國,先後在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937年11月,發起並成立南京國際安全區並擔任主席,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人道主義行為、以及作為南京大屠殺證據的《拉貝日記》而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貝因曾是納粹黨員而先後被蘇聯和英國逮捕。鑑於在南京時的功績,得到國民政府每月金錢和糧食接濟。1950年1月5日在德國因中風去世。由約翰·拉貝本人所著的《拉貝日記》於1997年出版,並被譯為中、英、日、德四種語言,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簡介

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一些外國人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安全區內設有25個難民收容所,聚集了近30萬難民。其中「西門子」難民收容所為拉貝租住的院子。「西門子」難民收容所收留了600多個附近的居民,丁永慶、宗有琴、李世珍,當年都在這裡得到過拉貝的保護。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難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與日軍鬥智鬥勇,與日本領事館反覆交涉、抗議,阻止日軍的恣意侵犯和屠殺。約翰·拉貝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捍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記錄了日軍暴行的500多個慘案;他帶領他的委員們尋求國際援助,募集資金,購買糧食和藥品,特別是歷盡艱辛,從上海搞來了能預防腳氣漫延的蠶豆。難民們對他頂禮膜拜,稱他為「活菩薩」。為表達對拉貝的敬意,麥卡勒姆牧師專門譜寫了一首《南京難民合唱曲》,歌詞幽默中隱匿着辛酸:我們要蠶豆做早飯,我們要蠶豆做午飯……開始,難民們都不知道他是拉貝,都稱他愛得培先生,他儘自己的所有能力保護了25萬難民,供他們吃喝住。他對婦女兒童非常關愛,對敵人卻相反。 一次,難民區圍牆翻進一個身配刺刀的日本兵,難民們大驚,急忙呼喊拉貝,拉貝急忙趕來,對日本兵大加斥責,日本兵連連認錯,準備從大門出去,拉貝命令他重新翻圍牆出去。難民們得到他的關懷,還經常得到食物 ;孩子們常常得到禮品。

評價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約翰·拉貝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生、商人等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不顧危險、奮不顧身地抗議和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施暴。安全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約翰·拉貝所著「南京卷」《拉貝日記》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同盟國——德國的公民所做的第三方視角記述,是證明南京大屠殺的最有力證據之一。1938年2月,西門子總部迫於壓力召回了拉貝。4月15日,約翰·拉貝回到德國,連續舉行報告會。6月8日,寫信給希特勒,提交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但報告當時沒有公開(一般認為,由於德日為盟國,故德國當局禁止他發表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之後,他甚至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同時帶走了6本日記和約翰·馬吉拍攝的影片膠捲。戰爭期間,約翰·拉貝工作是照料西門子公司出差在國外的職員。先是負責照料在阿富汗喀布爾的西門子公司職員,後來負責照料關押在印度拘留營里的西門子公司職工,代這些職工保持與總公司的聯繫。[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