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謝爾曼·庫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謝爾曼·庫珀(英語:John Sherman Cooper,1901年8月23日-1991年2月21日)是美國肯塔基州政治家、法學家和外交官。他曾4次當選聯邦參議員,基督教徒。

基督宗教中,聖人或聖徒,指從世界中分別出來而被聖化的人。《新約聖經》中所稱「聖人」包括所有信耶穌的人[1]、已死的信徒和殉道者。後來在一些基督教宗派中,聖人是指因生前德行以及奇蹟表明其行在神的特殊恩寵與親密共融中,經由認證的程序,而被該宗派認可具有尊榮地位的人物[2]

簡介

1927至1929年,庫珀當選肯塔基州眾議員,拉開從政生涯序幕。1930年,他成為普瓦斯基縣法官。1939年競選州長失敗後,他於1942年加入美國陸軍。二戰期間,庫珀在盟軍取得歐洲戰場勝利後重整巴伐利亞的司法體系,並因此獲銅星勳章。雖然尚在德國,但他卻當選為肯塔基州第28巡迴法院法官。庫珀返回故鄉出任法官,任職不到一年後,A·B·「哈皮」·錢德勒辭去聯邦參議員職務,庫珀於是也辭職競選聯邦參議員,以4萬1823票的大幅優勢取勝,刷新肯塔基州共和黨人競選公職的得票優勢紀錄。

庫珀首度擔任參議員期間的投票立場較為獨立,基本遵循黨派立場的只有51%。1948年競選連任失利後,他接受總統哈里·S·杜魯門任命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大會代表,還在北約組建時期出任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的特別助理。1952年,他重返參議院完成他人任期,此時人氣高漲的庫珀本來很有希望在1954年贏得連任,但卻由於民主黨人找來前副總統阿爾本·W·巴克利應戰而落敗。在普選中不敵巴克利後,庫珀於1955年由共和黨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任命出任駐印大使。他上任後贏得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信任,大幅改善美國和剛剛獨立的印度之間的關係,還幫助阻止蘇聯在亞洲繼續共產主義擴張的戰略。巴克利於1956年去世,艾森豪威爾要求庫珀競爭巴克利的議席。庫珀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接受總統安排,並在選舉中再次勝出,完成巴克利的任期。

1960年,庫珀贏得連任,取得6年完整任期。昔日的參議院同僚約翰·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並任命庫珀在莫斯科和新德里秘密展開調查。肯尼迪於1963年11月遇刺,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繼任,並任命庫珀進入沃倫委員會調查暗殺事件。庫珀很快開始直言不諱地反對新總統加大美軍對越南戰爭介入力度的決定,主張同北越談判。1966年贏得連任後,他和愛達荷州民主黨議員弗蘭克·丘奇合作制訂一系列修正案,旨在取消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撥款。評論認為,這些修正案是國會首次在戰爭期間真正試圖遏制美國總統指揮軍事行動的權力。由於年齡日長,聽力也不斷退化,庫珀沒有再於1972年競選連任。1974至1976年,他出任駐東德大使,1981年又擔任聯合國大會副代表。1991年2月21日,約翰·謝爾曼·庫珀在哥倫比亞特區的養老院逝世,享年90歲,身後遺骨下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

視頻

約翰·謝爾曼·庫珀 相關視頻

14、申命記二 大衛鮑森新舊約縱覽
世界三大宗教之:佛教全球傳播路線地圖!中國對佛教傳播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