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溪區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是瀘州主城三區之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宜賓市江安縣,北鄰江陽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千米(2011年),轄12個鎮2個街道,176個村民委員會,1843 個村民小組,22 個社區。人口48.26萬人(2011年),2013年,納溪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07億元。[1]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

西漢至西晉本江陽縣地,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

東晉穆帝(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

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

唐屬江安、涇南縣地。

北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

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

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

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

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歷史。

區劃沿革

1995年12月24日,納溪區轄原市中區的安富街道辦事處和鄰玉鎮的先農、紫陽2個村,原納溪縣的護國、花果、大渡口、白節、合面、上馬、打古、豐樂8個鎮和棉花坡鄉、龍車、渠壩、新樂、樂登5個鄉。

1997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8個鎮、5個鄉:安富街道、護國鎮花果鎮大渡口鎮白節鎮合面鎮上馬鎮打古鎮豐樂鎮、棉花坡鄉、龍車鄉、渠壩鄉、新樂鄉、樂登鄉。區政府駐安富街道。樂登鄉改天仙鎮。

2000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9個鎮、4個鄉: 安富街道、大渡口鎮、護國鎮、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花果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鄉、新樂鄉、渠壩鄉、龍車鄉。

2002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12個鎮:安富街道;豐樂、護國、渠道、合面、上馬、白節、打古、大渡口、龍車、天仙、棉花坡、新樂。共有238個村委會、35個居委會、9個社區,1844個村民小組。

2003年底,納溪區轄街道2個、鎮12個:大渡口鎮、護國鎮、打鼓鎮、上馬鎮、合面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鎮、新樂鎮、渠壩鎮、龍車鎮、安富街道;共有238個村委會、19個社區委員會(其中農村社區10個,城市9個),3個居委會(原出處另一處沒有提到這3個居委會),1844個村民小組。

2004年底,納溪區轄1個街道(安富)、12個鎮(護國、白節、合面、打古、上馬、豐樂、天仙、渠壩、新樂、龍車、大渡口、棉花坡),村委會238個、村民小組1844個、農村社區10個,城市社區9個。

2014年,新設立東升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納溪區轄12個鎮:大渡口鎮、護國鎮、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鎮、新樂鎮渠壩鎮、龍車鎮,3個街道:安富街道、永寧街道、東升街道,176個村,1843 個村民小組,22個社區。[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納溪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江安縣,北鄰瀘州市江陽區。 地理坐標東經105°09′~105°37′,北緯28°02′14″~28°26′53″,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納溪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2011年)。

地形地貌

納溪區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納溪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岩。納溪區有條形山脈2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於西部,境內綿延40餘千米;一支橫亘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蜿蜒30餘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

水文環境

納溪區境內有大小溪河130餘條,總長度640餘千米。長江流經區境北部長28千米,經大渡口鎮、新樂鎮、安富向瀘州奔流。永寧河是區境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安富注入長江,境內流長56.8千米。

氣候環境

納溪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總降雨量909.4毫米,比歷年平均降雨量偏少241.4毫米;年平均氣溫18.1℃,比歷年平均偏高0.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7℃;年日照1050.5小時,比歷年平均日照時數偏少136.9小時。[3]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1年,納溪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林地面積48600公頃,森林覆蓋率51.2%,是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全國十三大雜竹縣(區)和四川省25個林業產業強縣培育縣之一。納溪區竹林總面積達到61.5萬畝,雜竹蓄積量360萬噸,年可採伐雜竹50萬噸。

土地資源

2011年,納溪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農用地104968.35公頃,占幅員面積的91.3%,其中有耕地40824.97公頃;建設用地7618.16公頃,占幅員面積6.6%;未利用地2433.30公頃,占幅員面積的2.1%,其中河流水面1989.90公頃。有4個土類,8個亞類,21個土屬,65個土種。

水資源

2011年,納溪區水資源總量為6.8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540毫米,年均水模數為59.1立方米/平方公里。納溪區人均占有水量為1463立方米。過境河川徑流量為18億立方米(不含長江)。平均徑流深由南向北遞減,南部文昌一帶徑流深為600毫米,而北部棉花坡、安富一帶徑流深僅為450~480毫米。徑流深高達600毫米以上。納溪區年徑流的70%集中在5~9月,多以雨洪出現,枯水期一般長達半年之久。納溪區共有各類水利設施3142處。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28座,山坪塘2737口,石河堰160條,引水堰68條,電力提灌站142處,有效蓄引提水能力6100萬立方米。[4]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截至2015年末,納溪區人口為4782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人。

民族詳情

截至2015年末,納溪區民族以漢族為主,有苗族、回族、彝族、壯族、滿族、水族、白族、仡佬族、蒙古族等21個少數民族1287人。

區域經濟

綜述概述

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18.12億元,同比增長(下同)10.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39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54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19億元,增長9.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36億元,增長38.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9億元,增長13.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18億元,增長17.3%。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6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0510元,增長12.3%。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7.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達到26.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6億元,增長4.12%,實現農業增加值17.51億元,同比增長4.38%。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2.15億元,增長11.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4.1%;集體企業下降5.3%,股份制企業增長11.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3.3%;私營企業增長15.2%;非公有企業增長14.9%;大中型企業增長6.4%。輕工業增長14.9%,重工業增長6.9%。

全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39.19%,比上年提高1.9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21.82%,比上年提高11.99點,資產負債率53.34%,比上年下降3.41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5.65次,比上年提高0.97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76%,比上年下降0.57點,

85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04億元,同比增長49.2%;產成品存貨6.53億元,同比增長48.6%;實現利稅總額8.23億元,同比增長68.6%;實現利潤總額3.6億元,同比增長137.8%。

2013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9.21億元,同比增長36.5%,增幅比2012年同期上升10.8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3.32億元,增長40.1%;更新改造(工業技改)投資41.19億元,增長35.7%;其他投資7243萬元,同比增長874.8%;房地產投資3.58億元,同比下降10.7%。

第三產業

2015年,全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19億元,增長9.3%。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9億元,增長13.5%。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總額8.18億元,增長46.8 %;零售業實現銷售總額40.13億元,增長9.3 %。全年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3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4.85億元。[5]

社會事業

科技發展

2009年,納溪區舉辦科普講座、培訓185餘次,實施重點科技項目32項,推廣新技術、新品種51項,3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教育事業

2009年末,納溪區共有中、小學、職業中學31所,其中:小學13所(教學點87所),普通初中12所(含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2所,職業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職工總數3189人,其中:小學教職工1589人,初中教職工1020人,高中教職工390人,中職教職工178人(其中民辦職業中學教職工66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12人。中小學在校學生57031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0189人,初中在校生1589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074人,職業高中在校生4781人,特校學生96人。全年高考報名人數1999人,文考上線人數1218人,其中普通類1182人(本科一批57人,本科二批282人,本科三批187人,專科一批198人,專科二批458人),另有藝術、體育類本科雙上線35人,飛行員1人,合計本科上線率28.1%,專科(高職)上線率61%。各類成人高校招生報名1093人,錄取684人,錄取率62.7%。納溪區自考報名1359人,報考2581科次,28人獲得自修本、專科畢業證書。

醫療衛生

2009年末,納溪區共有各級衛生機構581所,其中區級醫療衛生單位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家;鎮衛生院13家;企業醫療機構1家;民營醫療機構4家。從事醫療衛生人員863人,其中區鎮級公立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5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374470人,參合率達95.69%。

文化事業

2009年,納溪區有線電視用戶達30349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100%。2009年城區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3300戶,發展數字電視用戶550戶。納溪區現有公共圖書館1座,圖書總藏量6萬冊,2009全年外借圖書1.3萬冊,接待讀者2.5萬人次,其中電子閱覽室接待讀者近9千人次。2009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達60次以上,舉辦各類運動會和體育活動46次以上,參賽運動員達6000餘人。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5枚、銀牌12枚、銅牌20枚。

基礎設施

2015年,全區公路總里程1245千米。瀕臨28.5公里長江黃金水道,321國道縱貫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隆納高速公路(與成渝高速公路相連)、瀘宜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隆黃鐵路。納溪城區距瀘州14千米,距瀘州飛機場8千米,距瀘州港集裝箱多用途碼頭20千米。[6]

歷史文化

名優特產

納溪泡糖

納溪泡糖,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縣的著名特產,具有造型獨特,工藝精巧,香甜松 脆,入口化渣,不粘牙等特點。

護國陳醋

護國陳醋主要用麩皮、大米作原料,以當歸、當參、人參等100多種中藥為配方,通過傳統工藝製成,具有獨特的濃厚襯香、酸味醇厚、回甜爽口、餘味悠長、久存不腐、陳香更佳的特點。

川南雀舌

川南雀舌,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縣的著名特產,外形扁平伸直,色澤翠綠,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

護國沙田柚

護國沙田柚,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縣護國鎮的著名特產,因其品質出眾,先後被西部博覽會、農業部等機構或單位評為全國柚類優質果品、名優農產品等稱號。[7]

風景名勝

納溪區鳳凰湖

鳳凰湖風景區地處瀘州納溪城西15公里的大渡口鎮,鳳凰湖旅遊區擁有水域面積 157 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89%。湖中大小島嶼10餘座,湖泊九彎十八拐,由48條汊河密布而成,被譽為「西蜀玉珠」。擬建成包括度假酒店、老年康體社區、運動休閒社區、濱湖生態社區的高山濱湖休閒度假區域,國家濕地公園創建中。

天仙硐

天仙硐風景區位於納溪樂登鄉境內321國道旁、瀘納高等級公路納溪段終點處,距瀘州市區、瀘飛機場、納溪城區分別僅20公里、15公里、9公里,均為水泥路相連接,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在沿山的岩石上有明代石刻浮雕,景區基礎設施完善,開通程控電話,設有集餐飲、娛樂、會議、住宿於一體的天仙洞度假村,景區內修建了一條縱貫景區長達2700米的旅遊棧道。

倒流河

倒流河旅遊風景區位於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鄉境內,面積6.2平方公里,地處瀘州市腹地。毗鄰瀘州市納溪區河東新區,距瀘州城中心8公里,納溪城區3公里,瀘州機場4公里,連接川滇黔的321國道、瀘納高等級公路穿行其間,區位條件十分優越。風景區氣候溫和濕潤,河水清澈,四季長流不斷。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風光為"一灘一峽一浦",即以天然奇石群為主的漁劍灘;體現山地自然風光,以天然植物園著稱的羅漢峽和擁有飛瀉直下的瀑布群的大橋浦。[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