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線條與色彩的狂歡(吳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線條與色彩的狂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線條與色彩的狂歡》中國當代作家吳曦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線條與色彩的狂歡

假如梵高沒有離開故鄉。假如梵高沒有離開巴黎。假如梵高沒有來到阿爾……那麼,梵高的命運是否能夠改寫呢?

人生沒有假如。命運指示着最後的歸宿。

如果梵高不離開北布拉班特。如果梵高不離開巴黎一直向南。也許就不會有阿爾的太陽、麥田和向日葵; 就不會有割下一隻耳朵的梵高; 也不會有37歲的生命在自己的手上寂滅; 更不會有梵高的藝術世界。梵高註定與阿爾有緣。與南方有緣。南方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梵高。因為那裡有熾烈的陽光和燃燒的色彩。這是梵高一生孜孜以求的聖靈。他對弟弟提奧說:「我需要太陽。需要那種炎熱非常、威力無比的太陽。」

為了尋找生命和藝術的陽光與色彩,梵高從北布拉班特出發,向着南方開始了永無止境的流浪。流浪。藝術從本質上說就是流浪。身的流浪與心的流浪。身在道路上流浪,心在藝術中流浪。在流浪中尋找靈魂的歸宿。尋找藝術的故鄉。

梵高的故鄉是陽光。是麥田。是北布拉班特空曠的原野。是遍地叢生的石楠與松林,金燦燦的麥子,流水淙淙的溝渠。是自家的花園與菜地,還有父親布道的教堂,教堂旁的墓地……無論走到那裡,他都無法忘卻這一切。無法忘卻那故鄉土地上洋溢着的陽光、泥土以及麥田的醉人氣息,它們是如此神聖地滲入到梵高的心靈深處,成為他生命中最久遠的記憶和最隱秘的傷痛。

對於梵高,故鄉之愛就是陽光與麥田之愛。就是自然與生命之愛。一如他那同體大悲的心靈之愛。這種愛,具有火山熔岩般的熱度和強度,在梵高的身上持續終生。正是這種被終極關懷所點燃的人性,以及充滿博大陽光而生機勃勃的麥田,讓梵高深深地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從始至終,他就渴望進入生活與藝術的麥田,讓生命在麥田裡永恆而堅韌地流動和燃燒,如火炬一般,祭起某種渾然而博大的使命。

獻祭的梵高。自虐與殉道的梵高。梵高的內心除了異常豐富的愛和感覺,常常充滿宗教式的狂熱與苦行僧式的偏執。無論對生活、宗教,還是藝術,都虔誠得近乎瘋狂。他的生命中有某種令人目眩神迷的複雜,如同他的畫一樣,或者洋溢着深厚的同情,樸素的摯愛,溫柔的渴望; 或者席捲着洶湧澎湃、流動不止、金光燦爛的旋律,令人不由自主地沉迷。或者深深地震撼。

在梵高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熾熱的陽光下開始金黃和燃燒起來的麥田; 看到了烈焰般噴涌燃燒的向日葵; 看到了宛如哲人所昭示的永恆火焰般燃燒的蒼穹……燃燒讓梵高渴望衝破畫布的局限,用濃彩重墨、痛快塗抹、直抒內心感受又直落對象形體的表現手法,讓陽光、麥田、原野、農舍、果園、星空……以某種絢爛炫目、飽滿欲滴、旋轉跳動、粗野神秘和至善臻美的成熟變體,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好比在畫布上拋擲自己的生命一樣,那些噴涌而出、異彩紛呈的顏料和筆觸,不正是梵高的生命原質麼?

梵高是將生命化作激情的藝術世界。又在藝術世界中噴發洶湧澎湃而又轉瞬即逝的生命激情。

那是獻祭。是色彩的絕望燃燒。

其實,南方對梵高來說,是一條不歸之路。阿爾是梵高短暫一生中最成熟的燃燒時期,也是與神秘命運進行的一次驚心動魄的殊死碰撞與較量。

梵高倒在了麥田下。

麥田高聳在世界藝術的山峰上。

[1]

作者簡介

吳曦,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霞浦縣作協常務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