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線粒體內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線粒體內膜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線粒體內膜(英語: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縮寫為"IMM")是位於線粒體外膜內側,包裹着線粒體基質的一層單位膜。線粒體內膜比外膜稍薄,厚約5-6nm。線粒體內膜中蛋白質與磷脂的質量比較高(約為0.7:0.3),並含有大量的心磷脂(心磷脂與磷脂的質量比約為0.22:0.78)。線粒體內膜的某些部分會向線粒體基質摺疊形成嵴,嵴的形成可大大增加該膜的表面積。線粒體內膜的標誌酶是細胞色素氧化酶。

簡介

線粒體內膜含有比外膜更多的蛋白質,所以承擔着更複雜的生化反應。存在於線粒體內膜中的蛋白質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類,它們分別負責不同的生理過程:

運輸酶與載體蛋白:運輸酶可進行各種代謝產物和中間產物的運輸。此外,內膜中還有一些特異性載體蛋白,運輸鈣離子、磷酸、穀氨酸、鳥氨酸及核苷酸等。

生物大分子合成酶類:完成某些重要生物合成的酶。線粒體是線粒體DNA和線粒體RNA等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場所。

參與電子傳遞和ATP合成的酶類:這類酶是線粒體內膜的主要成分,參與電子傳遞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的合成。

控制線粒體分裂與融合的蛋白質。

評價

線粒體內膜不含有孔蛋白,所以通透性較線粒體外膜低。此外,線粒體內膜中的心磷脂與離子的不可滲透性有關。相對於外膜而言,內膜對於大多數的核苷、糖類以及較小的離子等都是不通透的,這些物質進出線粒體內膜需要利用各自對應的特異性載體。線粒體內膜對大多數離子的低滲透性為其建立質子梯度、驅動ATP合成並行駛其他正常功能提供了保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