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葉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葉小檗

中文名稱:細葉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

別稱:三顆針、針雀、酸狗奶子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毛茛目、小檗科

屬:小檗屬

命名來源:Mitt.Deutsch.DendrGes.180,1906

細葉小檗(學名:Berberis poiretii)是小檗科小檗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朝鮮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山西河北青海內蒙古遼寧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2,300米的地區,常生於礫質地、山地灌叢、草原化荒漠、山溝河岸或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生于山地灌叢、礫質地、草原化荒漠、山溝河岸或林下。細葉小檗的根和莖可用於痢疾、黃疽、關節腫痛等症。

形態

落葉灌木,高1-2米。老枝灰黃色幼枝紫褐色,生黑色疣點,具條棱;莖刺缺如或單一,有時三分叉,長4-9毫米。葉紙質,倒披針形至狹倒披針形,偶披針狀匙形,長1.5-4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具小尖頭,基部漸狹,上面深綠色,中脈凹陷,背面淡綠色或灰綠色,中脈隆起,側脈和網脈明顯,兩面無毛,葉緣平展,全緣,偶中上部邊緣具數枚細小刺齒;近無柄。

穗狀總狀花序具8-15朵花,長3-6厘米,包括總梗長1-2厘米,常下垂;花梗長3-6毫米,無毛;花黃色;苞片條形,長2-3毫米;小苞片2,披針形,長1.8-2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寬1.3-1.5毫米,內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銳裂,基部微部縮,略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2毫米,藥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通常單生,有時2枚。

漿果長圓形,紅色,長約9毫米,直徑約4-5毫米,頂端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1]

分布地域

產于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陝西、山西、河北。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灌叢、礫質地、草原化荒漠、山溝河岸或林下。海拔600-2300米。

繁殖培育

主要用播種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扦插多用半熟枝條於7~9月 進行,採用踵狀插成活率較高。此外,亦可用壓條法繁殖。定植 時應進行強度修剪,以促使其多發枝叢,生長旺盛。 喜光,稍耐蔭,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而以肥沃而排水良好之 沙質壤土上生長最好。萌芽力強,耐修剪。[2]

價值

主要價值根、根皮(三顆針):苦,寒。清熱解毒,健胃。用於吐瀉,消化不良,痢疾,咳嗽,膽囊炎,目赤,口瘡,無名腫毒,濕疹,燒、燙傷,高血壓症。[3]

參考資料

  1. 細葉小檗 ,園林植物,2017-4-7
  2. 細葉小檗 ,土木工程網,2008-04-22
  3. 細葉小檗 Xiyexiaobo,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2018-12-10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