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鱗斜頜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鱗斜頜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細鱗斜頜鯝又名沙姑子、黃尾刁、黃板魚等,是我國的一種重要經濟魚類。它是鯝屬魚類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鯝類是中小型魚類。這些魚病害少,肉味鮮美,經濟價值高,食物鏈較短,主要攝食水體中比較豐富的、大多數經濟魚類不能利用的底生藻類、腐屑,和其他主要養殖魚類沒有食物矛盾,因此可以通過加大放養量充分利用水體的天然餌料而取得相當高的群體生產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簡介

背部及體側上部灰黑色,腹部白色,鰓蓋後邊緣有明顯的橘黃色斑塊,臀鰭淡藍色,尾鰭橘黃色,其他各鰭淺黃色。體形側扁,體長而略高,腹部稍圓。頭小而尖,呈錐形。吻鈍,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頜的角質緣比較發達,常用於刮取食物。鱗片細小,排列緊密。側線鱗71~84,咽喉齒3行。背鰭具有不發達的硬刺;腹棱明顯,其長度約等於肛門至腹鰭基後端的距離。鰾2室;後室長度約為前室的3倍,腹腔膜黑色。

細鱗斜頜鯝體形側扁,體長而略高,腹部稍圓。背鰭具有不發達的硬刺。頭小而尖,吻鈍,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頜的角質緣比較發達,常用於刮取食物。腹棱明顯,其長度約等於肛門至腹鰭基後端的距離。鱗片較小,排列很密。體色銀白,背部灰黑色。臀鰭淡黃,尾鰭桔黃色。

鯝亞科幾種主要種類形態特徵較為相似,但都有各自明顯的區別。黃尾鯝的腹棱不發達,長度為肛門到腹鰭的1/4,鰓蓋後緣有一條桔黃色斑紋;鰭條呈顯著黃色。園吻鯝無腹棱;在鰓蓋後緣也無色斑;各鰭條均呈灰黑色。銀鯝也無腹棱,或只有不發達的腹棱,長度為肛門到腹鰭的1/5;鰓蓋後緣有較深桔黃色斑一條;鰭條顏色不同,腹鰭、臀鰭呈杏黃色,其他各鰭呈灰黑色。

評價

生活習性

細鱗斜頜鯝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等較開闊的水體裡,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適應流水生活,性較活躍。有集群攝食、活動的習性,一般冬季群棲於開闊水面的深水處,春暖後分散活動、覓食。

細鱗斜頜鯝屬中下層魚類,平時喜生活於江河干支流水域,到了產卵季節,有一定的短距離洄游現象,上溯至適合條件的產卵場進行集群產卵。產後,親魚分散遊動,離開產卵場,至秋季有一部分群體進入幹流附屬的湖泊或支流中進行索餌、育肥,冬季則又返回幹流水深的潭穴中越冬。

食性

細鱗斜頜鯝屬於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水底腐殖質、硅藻、絲狀藻等藻類及高等植物碎屑為食物,通過發達的下頜角質邊緣在水底刮取而獲得。

細鱗斜頜鯝的食性很雜,自全長2厘米以上的夏花魚種開始,除攝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搖蚊幼蟲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類型的水體中,均以腐殖質有機碎屑、腐泥及着生藻類為主要食物。

生長

細鱗斜頜鯝在1~2齡生長最快,一般1齡魚體重可達150~200克,2齡魚體重可接近500克,平均體重在479克左右,2齡以後生長速度明顯變慢。同齡魚,雄魚比雌魚個體稍小。常見個體體重300~500克,最大個體可在1~2千克。其生長在頭兩年速度較快,2齡魚的平均體重可達479克。

細鱗斜頜鯝通常2冬齡性成熟,生殖季節在華中和華南地區為4―6月。成熟雌魚的體重變化在415―1100克以上。平均每千克體重的魚懷卵量為20萬粒左右。產粘性卵,呈淺黃色。產出時卵徑為0.8―1.2毫米。雄魚在生殖季節,有珠星出現。在人工飼養的水體中,也可以自然繁殖。

繁殖

在鯝亞科魚類中,常見並能作人工養殖的種類還有園吻鯝、銀鯝、黃尾鯝和扁園吻鯝等,但養殖最多,生長最快的要數細鱗斜頜鯝。

細鱗斜頜鯝通常2齡性成熟,初次性成熟的親魚體長一般體重在400~500克,成熟雌魚的體重變化在415~1100克。細鱗斜頜鯝沒有固定的產卵場,自然繁殖的要求條件不高,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流水刺激,即使流速在0.2米/秒左右也可產卵。產卵期為5~8月初,以5月中旬至6月初為產卵盛期,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0~28℃,產黏性卵,呈淺黃色。產卵是分批進行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