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營業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營業績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經營業績是直觀反映由企業經營活動而帶來的整體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它以真實公允的會計報表作為主要依據,如對財務狀況的判斷直接以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註為基礎。經營成果則以利潤表等損益類報表及其附註為基礎。在業績評價過程中它不考慮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經營業績是針對公司狀態的靜態評價,客觀反映事實,不應有主觀色彩。

經營業績的內容

經營業績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收入: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實現的營業收入,包括銷售收入、服務收入等。

2.利潤: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實現的淨利潤,包括營業利潤、稅前利潤、淨利潤等。

3.資產: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擁有的資產總額,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

4.負債: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負擔的債務總額,包括短期負債、長期負債等。

5.現金流: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等。

6.市場份額:企業在一定市場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反映了企業在該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地位。

7.客戶滿意度: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客戶滿意度評價,反映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客戶關係管理水平。

8.員工滿意度: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員工滿意度評價,反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企業文化建設情況。

企業經營業績的衡量指標

財務衡量指標 (一)盈利能力和回報率指標

1、毛利率與淨利潤率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營業收入

2、已動用資本報酬率

息稅前利潤/當期平均已動用資本

(二)股東投資指標

1、每股盈餘或市淨率

每股盈餘=淨利潤/股票數量

每股股利=股利/股數

市淨率=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

2、股息率

每股股利/每股市價*100%

3、市盈率

每股市價/每股盈餘*100%

(三)流動性指標

1、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2、速動比率

(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

3、存貨周轉期

存貨*365/銷售成本

4、應收賬款周轉期

應收賬款借方餘額*365/銷售收入

5、應付賬款周轉期

應付賬款貸方餘額*365/購買成本

(四)負債和槓桿作用指標

1、資產負債率

總負債/總資產

2、現金流量比率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期末流動負債

非財務指標 (一)服務質量

訴訟數量、客戶等待時間

(二)人力資源

員工周轉率、曠工時間、每個員工的培訓時間

(三)市場營銷效力

銷量增長、每個銷售人員的客戶訪問量、客戶數量

企業獲得卓越經營業績的有效手段

企業獲得卓越經營業績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經營效率和建立戰略壁壘。

提升經營效率,在一組相同的運營活動中做得更好。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發生經歷3次角色變化:第一,進店前作為受眾;第二,進店後作為購買者和體驗者;第三,成交後作為傳播者。以餐飲行業為例,當消費者作為受眾時,圍繞顧客購買行為設計門店是提升經營效率的有效手段;當消費者作為購買者和體驗者時,具有「購買指令」、「品類豐富感」等特徵的菜單是提升經營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時,峰終定律指出,用戶對一項事物體驗之後,所能記住的只有在高峰時和結束時的體驗。因此,在峰值和終值時刻為消費者創造「超值體驗」成為企業強化品牌價值和增強消費者品牌宣傳意願的重要手段。

戰略壁壘,用一組獨特的經營活動建立壁壘,其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確立戰略。戰略是企業為獲得某種優勢或是保持優勢而基於自身使命、目標制定的核心指導原則、規劃和行動路線,可通過3個步驟確定:(1)看籌碼:審計自己的優劣勢以及競爭環境和態勢;(2)定原則:根據調查研究制定一套指導原則;(3)組合拳:由指導原則衍生出一系列可執行的、相互支持、互相促進的活動和動作。第二,審視經營活動。戰略的實現離不開一系列互相配合、相互優化的便於實現這個戰略的獨特的行動,在企業領域,就是經營活動。審視基於戰略的經營活動時做到「興、廢、增、減」。「興」就是做什麼、「廢」就是不做什麼、「增」就是增加投入、「減」就是減少投入。因此,企業戰略壁壘的建立是圍繞戰略定位進行獨特的經營活動。

綜上,企業獲得卓越的經營業績有兩個關鍵點:經營效率和戰略壁壘。

「牛鞭效應」對經營業績的影響

在供應鏈失調的可能性中提到過,供應鏈內發生的信息扭曲也會導致供應鏈失調。由於「牛鞭效應」的存在,公司接到的分銷商的訂單變動性比零售商處顧客對貨物需求的變動性要大得多。下面討論「牛鞭效應」的影響方面:

(1)增加了生產成本。由於這種效應,公司及其供應商盡力滿足較顧客需求更具有變動性的訂單流。為了應付這種增大的變動性,公司要麼擴大生產能力,要麼增加庫存量。但這兩種做法都會加大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2)增加了庫存成本。為了應付增大了的需求變動性,公司不得不保有比「牛鞭效應」不存在時還要高的庫存水平。同時,高水平的庫存還增加了必備的倉儲空間,從而導致了庫存成本的增加。

(3)延長了供應鏈的補給供貨期。由於「牛鞭效應」增加了需求的變動性,與一般需求相比,公司及其供應商的生產計劃更加難以安排,往往會出現當前生產能力和庫存不能滿足訂單需求的情況,從而導致供應鏈內公司及其供應商的補給供貨期延長。

(4)提高了供應鏈的運輸成本。公司及其供應商在不同時期的運輸需求與訂單的完成密切相關。由於「牛鞭效應」的存在,運輸需求將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劇烈波動。因此,需要保持剩餘的動力來滿足高峰的需求,都會增加勞動力總成本。

(5)提高了供應鏈和送貨與進貨相關的勞動力成本。公司及其供應商送貨的勞動力需求將隨着訂單的波動而波動,分銷商和零售商進貨的勞動力需求也存在類似的波動,為了應付這種訂單的波動,供應鏈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選擇,或者保有剩餘勞動力,或者變動勞動力,但是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會增加勞動力總成本。

(6)降低了供應鏈內產品的供給水平,導致更多的貨物源不足現象發生。訂單的大幅波動使得公司無法及時向所有的分銷商和零售商供貨,從而導致零售商出現貨源不足的頻率加大,供應鏈銷售額減少。

(7)給供應鏈每個節點企業的運營都帶來負面影響,從而損害了供應鏈不同節點企業之間的關係,供應鏈內的每個節點企業都認為自己做得盡善盡美,而將這一責任歸咎於其他節點企業。於是,「牛鞭效應」就導致供應鏈不同節點企業之間互不信任,從而使潛在的協調努力變得更加困難。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

原則

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二)堅持市場化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正向激勵,激發企業活力。

(三)堅持依法依規。準確把握出資人監管邊界,依法合規履行出資人職權,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有效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四)堅持短期目標與長遠發展有機統一。切實發揮企業戰略引領作用,構建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考核體系。

(五)堅持國際對標行業對標。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強化行業對標,不斷提升企業在全球產業發展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加快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六)堅持業績考核與激勵約束緊密結合。堅持權責利相統一,建立與企業負責人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鈎的差異化激勵約束機制。

分類考核

1、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企業實際,對不同功能和類別的企業,突出不同考核重點,合理設置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及權重,確定差異化考核標準,實施分類考核。

2、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為導向,重點考核企業經濟效益、資本回報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引導企業優化資本布局,提高資本運營效率,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3、對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企業,以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在保證合理回報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加強對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情況的考核。適度降低經濟效益指標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考核權重,合理確定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資本成本率。承擔國家安全、行業共性技術或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完成情況較差的企業,無特殊客觀原因的,在業績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級處理。

4、對公益類企業,以支持企業更好地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導向,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重點考核產品服務質量、成本控制、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據不同企業特點,有區別地將經濟增加值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納入年度和任期考核,適當降低考核權重和回報要求。對社會效益指標引入第三方評價,評價結果較差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在業績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級處理。

5、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強落實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優化目標、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以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等情況的考核。

6、對科技進步要求高的企業,重點關注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強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等指標的考核。在計算經濟效益指標時,可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

7、對結構調整任務重的企業,重點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強相關任務階段性成果的考核。

8、對國際化經營要求高的企業,加強國際資源配置能力、國際化經營水平等指標的考核。

9、對資產負債水平較高的企業,加強資產負債率、經營性現金流、資本成本率等指標的考核。

10、對節能環保重點類和關注類企業,加強反映企業行業特點的綜合性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標的考核。

11、對具備條件的企業,運用國際對標行業對標,確定短板指標納入年度或任期考核。

12、建立健全業績考核特殊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將企業承擔的保障國家安全、提供公共服務等事項列入管理清單,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特殊事項,在考核時予以適當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