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櫻桃以性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她醜陋,粗鄙,體型龐大,沒有人願意在她身邊多待一秒,除了她那群同等兇悍卻異常忠誠的狗。直至偶然的一天,在臭氣熏天的泰晤士河邊,她撿到了一個棄兒,並為他取了一條河流的名字,一個不受束縛的名字,約旦。

河流是他的名字,河流也是他的命運。在簡單平穩的生活中,他漸漸體悟航海的奧秘,開始嚮往河岸另一邊的世界。十九歲那年,他跟隨國王的園丁前往溫布爾登,踏上了一段紛繁絕妙的旅程,見證着平行世界中的奇幻異景:愛是席捲村落的瘟疫,公主不愛王子,話語向上飛升、化作密布的雲朵……在童話般的冒險中,他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可能。 在這本大膽奇特、新穎有趣的書中,溫特森帶我們感受愛情與親情,看見歷史與真理,並最終尋獲那面照映自我的鏡子。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姐妹篇

★ 英國天才女作家珍妮特 · 溫特森重磅代表作

★ 炫目、迷人、誠摯、溫情的成人童話

★ 生活是危險的航行,這本書便是一艘傾覆之船的安全氣囊。

★ E. M. 福斯特獎獲獎作品 /《泰晤士報》「六十年六十佳圖書」

★ 作者珍妮特·溫特森入選 BBC 100位傑出女性 / 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

★ 張悅然、蔣方舟、劉瑜、任曉雯一致推薦的當代天才女作家

★《給櫻桃以性別》將歷史、童話故事和元小說融合進了一種水果里,有着回味無窮、令人驚艷的味道。 ——《紐約時報》

★ 溫特森在過去與現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穿梭遊走,創作了一部如此新穎有趣的小說,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時間的認知。——《星期日泰晤士報》

★ 奇異與驚嘆、神秘與平凡交織相疊,共融在這部新穎絕妙的小說之中。——《紐約時報》

★ 溫特森是超級文字魔術師。她讓我們相信,想象的力量可以改變我們感知的方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鮮活。——英國《獨立報》

作者簡介

珍妮特 · 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英國當代作家。1959年8月出生,自小由篤信基督教的家庭收養,16歲時出走,此後靠在殯儀館、精神病院等地兼職完成了在牛津大學的學業。1985年,處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獲英國惠特布萊德小說首作大獎,贏得國際聲譽。2016年,溫特森入選「BBC 100位傑出女性」名單。代表作品有《我要快樂,不必正常》《寫在身體上》《給櫻桃以性別》等。

原文摘錄

1.男人很容易取悅,但很難長期取悅,在這之前一些新奇的事物一定會取悅他們。 2.讓男人激情勃發很容易,但讓他們保持激情很難。 3.男人永遠都在尋找溫柔的女人,但沒了強壯的女人,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敗壞了。 4.男人永遠需要有人陪,不然他們就會搗蛋。 5.男人把自己看得很重,把女人看得很輕。因此很簡單,如果他們變得讓人討厭,就可以在他們的脖子上綁塊石頭,把他們淹死。 6.男人最好生活在男人堆里,這樣他們便會在競爭和大醉中耗竭精力。女人此時正好可以自由地繼續她們的生活。 7.永遠也不要相信男人,告知你心裡最珍貴的是什麼。如果他們正好是你心裡最珍貴的,不要告訴他們。 8.如果有男人問你要錢,不要給他。 9.如果你跟一個男人要錢而他不給你,把他最值錢的財產賣掉,立刻離開他。 10.你最大的優勢便是每個男人都認為自己了解天下所有的女人和女人的所有。 一個女人,如果受了騙,永遠都不會忘記,而且總有一天會償還給你,即使過了很多年也是如此。而一個男人則會暴怒地吼叫着扇你一個耳光,然後就被別的事情吸引了。

書評

有的作家,一輩子都在寫同一種情緒。比如溫特森。任何一種體裁,無論是重述神話還是解構童話,在溫特森筆下都能演變成一場激情與背叛的較量。在她看來,一段穩定的(男女)關係是危險的。它就像一個身上綁滿了炸藥的人質,隨時都有可能被拉掉引信,炸成碎片。世俗的婚姻是寡淡的,需要一種暗地裡的激情來調味。異性關係永遠是不平等的,女性永遠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但在同性之間,至少在對情感的掌控上,雙方都可以是主動的。這幾乎就是溫特森在每一本書里都會探討的主題。她用明快的節奏、極富意象的語言不停地打斷你,讓你專注、與她對話、認同她。 女作家們對童話經常有着一致的偏愛。安吉拉.卡特如此,溫特森也不例外。似乎童話這一輕盈的體裁能夠承載作家很多的想象,因而變得極為靈活,在不斷地解構和改寫中,漸漸成為了作家顛覆傳統與秩序的利器。早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里,溫特森就以童話和寓言為每一章節收尾。而《十二位跳舞公主的故事》顯然為她探討異性、同性間的關係提供了更大的容器。十二位公主,十二個溫特森,以分身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並且就像故事裡所說的,永遠地幸福生活在一起。我們確實如此,但不是和我們的丈夫。」故事的開場就是顛覆的基調。第一位公主愛上了一位人魚。第二位公主殺了阻止她搜集宗教物品的丈夫。第三位公主殺了她的同性戀丈夫和他的愛人。第四位公主離開了她的喜歡精神病院處女的變態丈夫。第五位公主愛上了另一位公主,被那位公主的未婚夫發現後刺瞎了眼睛。第六位公主被婚後日復一日乏味的生活所累,選擇了離開。第七位公主在關係被發現後,殺死了她的同性愛人。第八位公主殺了她厭惡的肥胖丈夫。第九位公主殺了日復一日折磨她的丈夫。第十位公主離開了背叛她的丈夫。第十一位公主幫助她的冥想狂丈夫獲得了解脫。乍看上去,每個故事都十分重口味,但動機卻又都那麼明顯。愛在溫特森筆下有無數種模樣,有悔恨、有無奈、有決絕、有疲憊、有隱忍、有憤怒、有成全、有肉體和精神的脫節。為愛犧牲,既是愛的解脫,也是愛的懲罰。 在同性關係里,愛是激烈的,但具有毀滅性。就像第七位公主,愛得那麼熾熱,最終卻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愛人。在異性關係里,愛是複雜的。看看溫特森在第十位公主的故事裡,是如何描寫被不忠的丈夫囚禁在婚姻的牢籠里的女性心理。「他承認,他愛上了她,但他又說他愛我。」「他的意思是,你的情感沒有我複雜,我的兩難處境很詩意。」「他不再需要我,他需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我可以留下,成為一個不幸的、飽受羞辱的人。我可以離開,成為一個不幸但有尊嚴的人。我可以生活在希望中,然後在悲痛中死去。」在異性和同性之間,溫特森也同時在探討肉體和精神的關係,例如第四個和第十一個故事裡的丈夫。一個被肉體的貞潔折磨至疲,一個被精神世界的狂亂所鞭笞。溫特森問道:「身體自我憎恨到極點,他會不惜代價尋求解脫嗎?」「為什麼他不能將他的生活轉向我,就像樹木雖然被風困擾,但仍然朝向太陽一樣?」最終,她選擇放手,成全他們,也解脫自己。 既然是童話寫作,就免不了借鑑傳統故事。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不少痕跡,但在溫特森手裡,都呈現出別樣的味道。第一個公主的故事就改編了《海的女兒》。公主們跳舞的故事似乎又脫胎自《灰姑娘》。最有意思的是第五位公主的故事,幾乎顛覆了《萵苣公主》和《青蛙王子》。萵苣公主有了她的同性愛人,但最終被易裝的王子重新奪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這位同性愛人的丈夫在他們第一次接吻的時候,就變成了青蛙。這個故事似乎有點影射了溫特森的現實生活。有意思的是,在她的敘事裡,男性永遠是侵入者。他們或者不忠、或者愚蠢、或者被某種未知的力量束縛。而在現實里,溫特森往往是那個主動發起攻勢的人。 那麼,溫特森自己究竟嚮往的是哪一種人生?我們或許可以在第十二位公主的故事裡找到暗示。「她跳舞,是因為任何其他的人生都是一種謊言。她不會在暗地裡被一種她無法解釋的激情焚燒殆盡。她會閃光。」她叫福爾圖納達——Fortunada是一個西班牙語詞,意指幸運。或許在溫特森看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此幸運。與人生的謊言相纏,或者與暗地裡的激情同眠,無論哪種,都難以輕易解脫。只有在關係與關係之間的喘息空間裡,你或許有一絲渺茫的希望,獲得一份沉重的自由。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