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綿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綿刺

中文名 綿刺

學名 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綿刺(學名: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是薔薇科,綿刺屬小灌木。生長在砂質荒漠中,強度耐旱也極耐鹽鹼。

綿刺是飼料植物,青鮮時駱駝最喜食,羊、馬、驢也喜食,葉枯黃時期家畜不食。在荒漠地區有一定的飼用意義。

信息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薔薇科

亞科 薔薇亞科

屬 綿刺屬

種 綿刺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1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30-40厘米,各部有長絹毛;莖多分枝,灰棕色。複葉具3或5小葉片稀只有1小葉,長2毫米,寬約0.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及側脈不顯;葉柄堅硬,長1-1.5毫米,宿存成刺狀;托葉卵形,長1.5-2毫米。

花單生於葉腋,直徑約3毫米;花梗長3-5毫米;苞片卵形,長1毫米;萼筒漏斗狀,萼片三角形,長約1.5毫米,先端銳尖;花瓣卵形,直徑約1.5毫米,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花絲比花瓣短,着生在膨大花盤邊上,內面密被絹毛;子房卵形,具1胚珠。瘦果長圓形,長2毫米,淺黃色,外有宿存萼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綿刺分布區內氣候乾旱,雨量稀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年平均溫約7℃,絕對最高溫可達40℃,絕對最低溫達-32℃,全年日照在3000小時以上;年降水量50-150毫米,多集中在6-8月,但蒸發量要比降水量大得多。土壤為灰荒漠土及灰棕荒漠土。主要生長於具有薄層覆沙的沙礫質荒漠、山前洪積扇和山間谷地,常形成綿刺群落。對鹽鹼化土壤具有相當適應能力,在湖盆的邊緣,鹽爪爪群落的外圍也能形成綿刺群落。該植物根系粗壯發達,對乾旱氣候具有特殊的適應性,在極度乾旱季節,生長微弱,甚至處於"假死"狀態,但當獲得一定水份時,又能恢復正常生長,並可開花結實。

分布範圍

綿刺分布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荒漠區,中國寧夏西部荒漠區,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和左旗、巴彥卓爾盟的烏拉特右旗和石登口縣及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和抗錦旗等,甘肅河西走廊景泰縣的西北部、民勤縣的西北部、金昌市的東北部、永昌縣的北部、張掖市的西北部、高台縣的西北部以及玉門市的西南部。同原記載分布範圍102°-109°E相比,分布範圍擴大很多,最西分布到甘肅玉門市西南部的昌馬河,最東分布到蒙古戈壁的呼支蘇古依,最北分布到蒙古湖谷的恩更河,最南分布到甘肅景泰上沙窩。

綿刺屬介紹

屬中文名:綿刺屬

屬拼音名:miancishu

屬拉丁名:Potaninia

中國植物志:37:455

描 述:Potaninia Maxim. 綿刺屬,薔薇科,只有P. mongolica Maxim.1種,產內蒙古。小灌木,地下部粗厚,多分枝,地上部多小枝,由於宿存的老葉柄而使全部植株有刺;葉小,革質,3-5出,小葉無柄,於葉柄頂具節,易脫落;托葉大,與葉柄合生;花小,白色,生於葉腋內,具柄,無苞片,全部被疏長毛;萼管漏斗狀,附萼3,裂片3;花瓣3,不大於萼片,圓形,脫落;雄蕊3枚,花絲短,着生於花盆的邊緣,花盤內面密被絲毛;心皮1個,密被長絲毛,花柱基生;胚珠單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