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縉雲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縉雲寺位於重慶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縉雲山中,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後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縉雲寺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縉雲寺

地理位置 重慶市北碚


著名景點 石照壁

始建 423年

目錄 1綜合簡介 2寺廟景點 3旅遊交通 摺疊編輯本段綜合簡介 摺疊歷史淵源 縉雲寺 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後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高祖李淵(618年)曾親筆題名"禪真宮",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賜寺額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鳥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濟和尚重建寺廟,971年慧歡禪師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將宋太宗讀過的240卷梵經送到這裡,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賜名"崇勝寺"。明永樂五年成祖皇帝敕諭"縉雲勝景",明天順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賜名"崇教寺",萬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為縉雲寺,賜題"迦葉道場"。

明末清初,寺毀於火災.傳說是因為當時寺內和尚,橫行四鄰,當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張獻忠入川時,聚眾上山一把火把寺燒毀。現存寺廟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復的。

摺疊縉雲書院 縉雲寺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1930年秋,曾任世界佛學苑苑長、中國佛教學會會長、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任的太虛大師(1889-1947)"游化入川",得知四川劉湘有"選派漢人入藏"之意,乃建議成立漢藏教理院,以研究漢藏教理,融洽中華民族,發揚漢藏佛學,增進世界文化交流,得到了渝州(今重慶)軍、政、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遂選定縉雲寺作校址,推選劉文輝為名譽院長、太虛為院長、何北衡為院護,共同組成漢藏教理院董事會。

漢藏教理院辦學20年,號稱世界佛學苑四大分院之一,培養了大批佛教人才,當年學生現遍及世界各地,趙朴初先生就畢業於漢藏教理院。

摺疊迦葉道場 縉雲寺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所以大殿裡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師---迦葉古佛。大殿裡的迦葉古佛,立於康熙二十二年,高約兩米,左為大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為帝釋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上面的匾額也是清朝時期所造,上書"曇花藹瑞"。

迦葉佛,又作迦葉波佛、迦攝波佛、迦攝佛。意譯作飲光佛。 梵文 Kasyapa,義曰飲光,又譯作迦葉波佛、迦攝波佛、迦攝佛,意譯為隱光佛,即過去七佛的第六位,現在賢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降生於釋迦牟尼佛之前,相傳為釋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師,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二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羅婆。乃釋尊以前之佛,曾預言釋迦將來必定成佛。依長阿含卷一大本經載,迦葉佛出世於賢劫中,其時人在世得弟子二萬。姓迦葉,於尼拘律樹(巴 nigrodha)下成佛,有弟子二萬人,而以提舍(巴Tissa)及婆羅婆(巴 Bha^radva^ja)二人為高足,執事之弟子名善友(巴 Sabbamitta)。父名梵德(巴 Brahmadatta),婆羅門種;母名財主(巴 Dhanavati^)。有子名集軍。其時之王名汲毗(巴 Kiki),其所治之城名波羅[木*奈](梵 Ba^raN!asi^,巴同)。又四分律比丘戒本所載:"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即迦葉佛所說之戒經。

摺疊編輯本段寺廟景點 摺疊石照壁 縉雲寺前,有座石照壁,是青石浮雕,高4.0米,寬4.0米,專家認定為晚唐文物。石照壁正中為芭蕉麒麟圖(也有人稱之為"豬化龍浮雕"),左右各有菱花圖案,其下面為青獅、白象浮雕。整個圖案古樸雅致,這是縉雲山重點保護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風雨洗刷。

摺疊石牌坊 石照壁之上、縉雲寺山門前,有座巍巍的石牌坊。這座明代石牌坊高6米,寬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鳥獸等圖案加以修飾,頂部有浮雕青石裝點。坊正面上層嵌有"聖旨"二字,落款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層為"迦葉道場"的四字額匾,是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朱翊鈞御筆。

牌坊背面上層嵌有"敕渝"二字,下層為"縉雲勝境",是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所書。坊上題字蒼勁有力,氣勢豪邁。坊前有一對石雕青獅,高1.70米,兩旁分列,虎視眈眈。

摺疊寺貌寺寶 縉雲寺的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和迦葉殿。寺內現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傳是梁或北周作品。

寺內還有一口大鐵鐘,高約1.60米,底徑1.50米,腰徑0 9米,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鑄。山門外,兩棵參天銀杏直向青天,古剎鐘聲與山間松濤相映成趣。寺內的雙柏精舍為方丈居室,兩側禪房與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外,還存有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碑記及太虛法師和正果法師塔各一座,上有趙朴初和鄧穎超的親筆題字。

摺疊八角井 迦葉大殿西北,有一口八角井,石地鑿成,深10多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宋代狀元馮時行在此讀書時,常到池中洗墨,故稱"洗墨池"。

縉雲寺與溫泉寺、紹隆寺、白雲寺、石華寺、復興寺、大隱寺均為佛家寺廟,並稱"縉雲山八大寺廟"。站在縉雲寺旁,抬頭仰望,透過重重殿宇和蔥蘢林木,可以看到縉雲山香爐峰上高高的觀景樓,看到千年古剎與如黛青山相映成趣,真不愧"佛教聖地"。

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