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藝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十年四十個第一: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採訪嘉賓羅藝軍

羅藝軍(1926- ),曾名毅軍。電影評論家。湖北新洲人。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肄業。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後,歷任中南文工團創作員,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劇本創作所編輯,《電影藝術》編輯、副主編,中國影協電影藝術理論部主任、研究員,中國影協第四、五屆書記處書記和第四屆理事、第五屆主席閉委員,中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著有電影論文集《風雨銀幕》。[1]

簡介

羅藝軍,1926年10月出生在湖北新州縣,在武昌上國小,抗戰時期在四川念中學,1944年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學習,1946年,轉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習。1949年武漢解放之初,進入中南文工團任創作員。1953年,羅藝軍調到北京中央電影劇本創作所,在此任編輯期間學到很多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1958—1960調入《中國電影》雜誌任編輯,該雜誌後改名《電影藝術》,文革前羅藝軍為編輯部副主任,作為全國唯一的電影理論刊物,羅藝軍強調加強其學術性,理論性,這一時期《電影藝術》對電影創新問題民族 化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發表過一些有創見、有學術價值的文章,這一時期《電影藝術》辦得較有特色和質量,頗受電影工作者和文藝界的注目和歡迎。十年動亂期間,羅藝軍下放勞動,1973—1978年任文藝研究機構編譯室編譯,與人合譯了貝拉·巴拉茲的《電影美學》、《七十年代美國電影》等,1978年調任《人民電影》負責人。1979—1982年,任《電影藝術》副主編,《電影藝術》復刊後,注意學術上的爭鳴,1992年主編出版了《1920—1989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著有電影論文集《風雨銀幕》 。[2]


《銀海沉浮錄(羅藝軍口述歷史)/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