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角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角棉

中文學名:羊角棉

別 稱:小雞骨常山鬧狗藥

見血飛雞舌頭樹洋筆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捩花目

科:夾竹桃科

屬:雞骨常山屬

種:羊角棉

羊角棉,別名:小雞骨常山、鬧狗藥

夾竹桃科羊角棉Alstonia mairei Levl.,以葉入藥。[1]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達2米,具乳汁;枝條無毛,具灰白色的皮孔。葉薄紙質,3-5片輪生,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窄楔形,長4-13.5厘米,寬0.8-2.5厘米,兩面無毛;側脈每邊27-66條,脈距約1.5毫米,與中脈成45°-55°伸出;

葉柄長0.8-1.5厘米。花白色,多朵組成頂生或近頂生的總狀式聚傘花序;總花梗長1.5-3.5厘米;花梗長3-12毫米,無毛;萼片三角形,長1-2毫米,兩面無毛;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細長,長1-2厘米,近喉部膨大,下部柔弱,外面無毛,內面在膨大處被短柔毛,裂片長圓形,長6-10毫米;

花葯長圓形,長約2.5毫米,花絲極短,着生在花冠筒膨大處;子房長約1.5毫米,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每心皮有胚珠多顆,花柱長6.5毫米,柱頭棒狀,頂端2裂;花盤由2枚舌狀鱗片組成與心皮互生,高達子房一半。

蓇葖雙生,線形,長5-10厘米,直徑0.3-0.5厘米,外果皮綠色;種子長圓形,長約7毫米,扁平,稍向腹部彎曲,兩端被黃白色緣毛。花期5-10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500米的山地疏林下岩石上。為我國特有種,分布於雲南、貴州和四川。

性狀鑑別

葉片枯綠色,略捲縮,展平後呈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4-13.5cm,寬0.8-2.5cm,先端漸尖,基部窄楔形,兩面無毛,側脈27-66對;葉柄長0.8-1.5cm。薄紙質。氣微,有大毒。

生境分布

四川貴州雲南[2]

羊角棉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止血;外用治刀傷出血和瘡毒。[3]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羊角棉 ,寶芝林中藥網
  2. 羊角棉 ,中醫世家
  3. 羊角棉 ,39藥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