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蹄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蹄葉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羊蹄葉

別 稱:羊蹄葉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蓼目

科:蓼科

屬:酸模屬

種:羊蹄、尼泊爾酸模

羊蹄葉,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爾羊蹄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umex japonicus Houtt.2.Rumex nepalensis Spre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1]

形態特徵

1.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斷面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單葉互生,具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基生葉較大,長16-22cm,寬4-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微心形,邊緣微狀波皺褶。總狀花序頂生,每節花簇略下垂;花兩性,花被片6,淡綠色,外輪3片展開,內輪3片成果被;果被廣卵形,有明顯的網紋,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狀突起,其表面有細網紋,邊緣具不整齊的微齒;雄蕊6,成3對;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頭細裂。瘦果寬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銳利,長約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2.本品與羊蹄的區別在於:葉片卵狀長圓形,下部較寬,先端急尖或鈍尖,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兩面的葉脈及葉緣均被白色短毛;結果時增大的內花被邊緣具7-10對針刺,針刺先瑞呈鈎狀彎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1.生于山野、路旁、濕地。

2.生於溝谷、河岸及濕地。

資源分布

1.分布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各地。

2.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江蘇江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後基生葉具較長葉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6-22cm,寬4-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邊緣微波狀皺褶;莖生葉較小,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份

羊蹄葉含槲皮甙(qrercitrin)。[2]

藥理作用

羊蹄葉煎劑在試管內對炭疽植桿菌白喉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尼泊羊蹄葉的水和乙醇提取物能對抗組胺對離體豚鼠圓腸,乙酰膽鹼及氯化氨甲酰膽鹼對離體蛙腹直肌的興奮作用。以狗血壓為指標,尼泊爾羊蹄葉的水提取物能對抗組胺和擬膽鹼藥及緩激肽對血壓的影響,而乙醇提取物僅能對抗組胺和擬膽鹼藥對血壓的影響,表明兩者有抗組胺和抗鹼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能使離體兔心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冠脈血流量減少。

性味

甘;性寒[3]

羊蹄葉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腫;殺蟲止癢。

主腸風便血;便秘;小兒疳積癰瘡腫毒;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敷水含漱。

注意

1.《食療本草》:不宜多食。

2.《本草圖經》:多啖令人下氣。

3.《本草衍義補遺》:多食亦令人大腑泄滑。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小兒疳蟲,殺胡夷魚、鮭魚、檀胡魚毒,亦可作菜食。(《綱目》:胡夷、鮭魚;皆河豚名,檀胡未詳。)

2.《滇南本草》:貼熱毒紅腫,血風癬疥。

3.《滇南本草圖說》:治腸風下血,大便秘結不通。采葉貼太陽穴,治暴赤火眼疼痛。

4.《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消傷腫瘡毒。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羊蹄葉 ,寶芝林中藥網
  2. 羊蹄葉 ,三七網
  3. 羊蹄葉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