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里鎮地處魯中平原,是一個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融匯一體的新型現代經濟強鎮。相傳是西晉南征大將軍羊詁故里,故稱之為「羊里」,也有學者認為「羊里」一詞來源於「揚古禮」的諧音。秦朝時期贏縣縣城曾設此境內(今城子縣村),最近經專家考證,其為秦始皇祖居地,現正擬建始皇故里園。羊里鎮總面積70.9平方公里,轄52村,6萬人口,200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羊里鎮在列。[1]

鄉鎮簡介

羊里鎮位於萊城區西北部,東經117°29′-117°34′、北緯36°15′-36°24′。北與 雪野鎮接壤,西與大王莊鎮、寨里鎮毗鄰,南與方下鎮、楊莊鎮交界,東與口鎮隔贏汶河相望。面積70.9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轄羊里、西魏莊、響水河、黑虎泉、西土屋、土屋、東土屋、東溫石、西溫石、址坊、紅嶺子、東魏莊泉子溝、孟家窪、院上、孫官莊、北傅家莊、郭王石、梁王石、楊王前、楊王后、閻王石、孫王石、王王石、陳王石、玄王石、北三官廟、北陳家莊、倉上、營子、朱家莊、城子縣、西留村、北留村、東留村、儀封、儀封窪、大增家莊、小增家莊、李家中榮、郝家中榮、孟家中榮、王家中榮、賈家窪子、辛興西北、辛興東南、辛興東北、辛興西南、辛莊子、戴莊、南魏莊、雪嬴52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羊里村,距市區中心18千米。

羊里自古為萊蕪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軍事戰略重地。北部山嶺綿亘,中部平原土質肥沃,贏汶河、潰龍河橫穿境內。是萊蕪區重要的糧、麻、菜生產基地。姚(莊)口(鎮)公路穿境。城子縣村即夏商時期的古贏城,現尚存殘牆數段。還有朱童蒙墓等古蹟。賈家窪村傀儡戲已有200餘年歷史,屬於杖頭木偶。[2]

歷史沿革

鎮因政府駐羊里村而得名。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西鄉羊里保始建村在明朝之前。因此地為西晉名將羊祜之封地,故名羊里。境內春秋時為贏邑,秦時設贏縣。清末屬羊里、儀封、王石、中榮、辛興、大下、山口保。民國初年屬寨里、水北、雪野、魯西4區。1942年10月屬萊蕪(北)縣羊里區。1945年,撤銷羊里區,歸水北、魯西、口鎮、雪野、香山區所轄。1946年4月設儀封區。1951年改稱第三區。1955年10月復稱儀封區。1958年3月改稱羊里鄉,同年10月改稱羊里公社。1960年4月,撤銷羊里公社,所轄大隊分別劃歸口鎮、寨里、大王莊3個公社。1964年5月恢復羊里公社,轄羊里、王石、辛興、址坊4個管理區。1984年4月,改稱羊里辦事處,轄羊里、址坊、王石、辛興鄉,52個行政村。1985年10月,改稱羊里鎮,轄52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1997年,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轄4個管理區,羊里、西魏莊、響水河、黑虎泉、西土屋、中土屋、東土屋、東溫石、西溫石、址坊、紅嶺子、東魏莊、泉子溝、孟家窪、院上、孫官莊、北傅家莊、郭王石、梁王石、楊王前、楊王后、閻王石、孫王石、王王石、陳王石、玄王石、北三官廟、北陳家莊、倉上、營子、朱家莊、城子縣、西留、北貿、東留、儀封、大增家莊、小增家莊、李家中榮、郝家中榮、孟家中榮、王家中榮、辛興西北、辛興東南、辛興東北、辛興西南、東辛莊子、戴莊、南魏莊、雪嬴、賈家窪子、儀封窪52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2002年,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58429人,轄5個管理區,52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

行政區劃

劃羊里村、倉上村、北陳家莊村、北傅家莊村、雪嬴村、院上村、泉子溝村、孟家窪村、孫官莊村、陳王石村、營子村、儀封村、儀封窪村、小增村、大增家莊村、城子縣村、朱家莊村、北三官廟村、王王石村、孫王石村、楊王前村、楊王后村、郭王石村、梁王石村、玄王石村、閻王石村、北留村、西留村、東留村、戴莊村、南魏莊村、辛興東南村、辛興東北村、辛興西南村、辛興西北村、賈家窪村、辛莊子村、李家中榮村、郝家中榮村、王家中榮村、孟家中榮村、址坊村、西溫石村、東溫石村、紅嶺子村、東魏莊村、東土屋村、中土屋村、黑虎泉村、響水河村、西魏莊村、西土屋村。[3]

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羊里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人才輩出,名播遠方。羊祜,字叔子,西晉軍事謀略家,任尚書右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以清德聞名,素有 「輕裘緩帶羊叔子,羽扇綸巾諸葛公」之說,晉武帝時因其功績卓著,將羊里作為封地賜予他,羊里因此而得名。羊里自古為萊蕪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軍事戰略要地。境內城子縣村即夏商時期的古贏城,現尚存殘牆數段。春秋時為贏邑,孔子曾在此講「禮」。秦時設贏縣,秦始皇曾路過此地東去琅瑘郡。1982年出土的銅爵,銅甲,經專家考證為晚商時期的作品。朱童蒙,字求我,號五吉,又號獨葵軒主人,明萬曆進士,城子縣村人。歷任中書舍人,兵科都給事中,都察院右都御史。文韜武略,能謀善斷。他奉旨守邊,屢戰屢捷,功績卓著,「一大創而三挫其敵,斬獲敵之王子」,舉國震驚。著有《獨葵軒文集》、《勘遼錄》、《宦遊詩稿》等20餘部著作。崇禎十年病逝,誥封資政大夫,以中丞公爵安葬。現該御葬墓位於朱家林內,墓前石坊、石人、石馬、石虎、石羊、華表等對稱排列,形象逼真。賈家窪村傀儡戲已有200餘年歷史,屬於杖頭木偶,由演員手舉杖杆操作,演員藏身帷幕之中,使用萊蕪梆子唱腔進行演唱,形式獨特,1953年參加全省戲曲匯演,取得前八名的驕人成績。[4]

經濟發展

鋼鐵工業

該鎮堅持「工業立鎮」、「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舉全鎮之力支持九羊公司發展,先後重點扶持九羊公司新上了無石棉剎車片、300萬噸煉軋鋼、石料開採等大項目,並開工建設了高爐噴煤、4×150立方石灰窯、洗煤、爐前除塵、污水處理等8個配套項目。目前,九羊公司已形成年產無石棉剎車片300萬套、剎車盤制動轂150萬件、汽車穩定杆60萬條、陶瓷複合刀具100萬件的生產規模,2006年實現產值28億元,利稅2.5億元。在九羊公司的輻射帶動下,全鎮的12家機械企業均有了較快發展,鋼鐵工業基地規模不斷膨脹。

農副產品

該鎮農產品特色優勢明顯,儲藏加工業發展迅速。我們 堅持「多予少取、放水養魚」的原則,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幫助大戶協調貸款,有效地解決了儲藏加工業戶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為切實增強農副產品儲藏加工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依託通海公司成立了「三辣一麻」商會,使全鎮的農產品儲藏加工業無論在規模、效益、質量還是外界影響力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截至目前,全鎮農產品加工企業68家,加工能力達到了7.3萬噸,恆溫庫總數127座,儲藏能力達到19.7萬噸。恆溫庫數量和儲藏加工能力分別占全市的75%、62%。其中全鎮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6家,有7家企業成為省級冠名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10家,形成了1100萬美元的出口能力。儲藏加工業的繁榮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問題,據統計,全鎮農產品儲藏加工企業共安置固定員工2800人,另有6500多人從事季節性加工業務,僅保鮮儲藏加工業全鎮年勞務收入總額近5000萬元,人均增收862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東儲藏加工第一鎮。同時帶動全鎮建起4萬畝綠色無公害姜蒜基地。

民營企業

2006年,全鎮民營經濟新增個體工商戶140戶,新增從業人員490人,新增註冊資金38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5.8億元。私營企業新增註冊戶數28戶,占計劃的147%,新增從業人員440人,新增註冊資金4600萬元,占計劃的409%,私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新增投資50萬元以上的民營大戶28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2006年全鎮民營經濟納稅總額達714萬元。截至目前,全鎮個體工商戶註冊戶數1400戶,私營企業註冊戶數140戶,從業人員6200人。[5]

城鎮建設

在城鎮建設上,聘請浙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對小城鎮進行了規 劃設計,將小城鎮定位於以現代鋼鐵工業和特色農副產品儲藏加工業為主導的商貿型小城鎮,將全鎮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即:北部休閒旅遊區、中部居住商貿區、南部工業加工區、西部生薑大蒜特色農業產區。並逐步把全鎮建成6個中心村、22個居住點,實現資源共享。

在此基礎上,加快配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服務功能。目前該鎮實施的中心幼兒園、玉羊小區、敬老院擴建等重點工程都在緊張的施工中。小城鎮已完成投資6000多萬元,其中羊里中學改擴建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總投資500萬元的中心幼兒園,將於今年春天投入使用。

在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上,目前我鎮已有32個村完成了村莊規劃,規劃覆蓋率達到了60%。大力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和「八個一」小康示範村建設,目前有23個村初步建成了文明一條街,安裝了路燈,對大街進行了美化、綠化、淨化、亮化,成為全鎮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大力實施「村村通柏油路」工程,使全鎮上下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道路交通網絡,目前全鎮52個村已累計硬化道路達130多公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去年完成投資846萬元,全鎮80%以上的村吃上了自來水。據統計,鎮財政對農村道路建設等重點項目累計投入扶持資金達1300多萬元。[6]

鎮容村貌

在連續六年實施「容貌工程」的基礎上,2006年對全鎮23個城鄉文明牽手共建單位、10個新農村示範村及姚口路、辛留路、羊址路、匯河路四條文明通道實施了以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文明通道共計40餘公里,其中鎮政府投資55萬元,村級投資92萬元,文明通道基本實現了全線亮化,路面「三堆」得到徹底治理。為保障道路長期清潔衛生,自2005年以來,鎮村共同出資落實報酬,聘請64名道路養護工人負責日常衛生清掃工作,確保了農村道路長期有人管護,有效延長了道路使用壽命。

在抓好衛生清理,逐步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自去年以來,我們把搞好城鎮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充實了城鎮建設辦公室人員,成立了綜合執法中隊,組建了由20人組成的羊里鎮環衛保潔所,投資26萬元購買了垃圾清運車輛和器械,在小城鎮主要路段及主幹線壘砌了大型垃圾池120個,配備各種垃圾箱90個,保證了城鎮管理的需要。鎮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已投入300萬元進行村內設施建設,23個村實現了淨化、亮化、綠化、美化,35個村建了文明一條街,15個村建了文化大院。[7]

農村建設

該鎮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了 農村基層組織基礎,帶來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格局。

培養「雙強型」農村幹部。千方百計拓寬用人渠道,任人唯賢,培養出既是民營老闆又是支部書記的村幹部20多名,在全鎮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培養年輕黨員。將農村致富能手優先作為黨員納新對象,積極鼓勵、支持農村黨員參加各類培訓,組織黨員致富能手外出參觀、學習達500人次,提高了他們的致富本領,使他們成為致富帶頭人。

抓後進村的整頓工作。把經濟能人、治亂能人推上農村支部書記崗位,並隨時對班子出現問題的村進行調整,選好領頭羊。

在全鎮組織實施了「富民強村、利民聯心、雙培雙強、促強扶弱」四大工程。讓13個強村和7個民營大戶與11個弱村實行強弱聯姻、結對幫扶,帶動了農村班子健康積極的發展,為全鎮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五是充分調動農村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鎮黨委不斷完善考核機制,對村級工作目標進行量化管理,實施農村工作千分制考核,在全鎮形成了以考核定位次、以發展論英雄、憑貢獻定獎懲的濃厚氛圍。

民主法制建設

按照「四五」普法要求,深入紮實地開展了一系列全民普法教育活動。通過不斷深化「平安羊里」建設,「法德結合、文明理家」活動深入民心,全鎮有37個村被命名為「雙示範村」,鎮調解委員會被國家司法部命名為「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針對農民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堅持「四民主一公開」制度,細化政務公開,規範村務公開,對農村會計實施了電算化管理,積極推行廠務公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為做好信訪穩定工作,我們始終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制度,實行「一崗雙責」,主要領導包大案,定期接訪和回訪,特別是針對企業新上項目調整土地、村莊改造、農村財務管理等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堅持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專題研究信訪工作,安排專人包村,並逐級簽訂信訪工作責任書,及時發現和處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

精神文明建設

繼續把「五個一工程」作為推動全鎮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牢牢抓 在手上,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我鎮已有 羊里村、東溫石村等15個村順利通過市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示範村驗收,東土屋、梁王石成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典型村。同時我們在全鎮各村深入開展了 「信用村」、」信用戶」、」信用單位」評比活動,有20多個村還堅持在每年年底開展「遵紀守法模範戶、十好黨員、好媳婦、好婆婆」等評比表彰活動,營造了人人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社會氛圍,優化了村風民風,幹部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素質和發展信念明顯增強。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羊里鎮在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