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翁貝爾托·薩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翁貝爾托·薩巴 Umberto Saba,(1883年3月9日-1957年8月26日)出生於里雅斯特。母親為猶太人,本名Umberto Poli,義大利詩人。[1]

在薩巴還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拋棄他們,薩巴與母親和兩個姑姑(一個寡婦,另一個未婚)一起長大,他們管理著一家二手家具和物品商店。

1900年,17歲時,薩巴就開始了他對詩歌的興趣,當時他是一名書記員,第一次大戰曾在前線服役,戰後在故鄉開設書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四處躲藏,逃避迫害。畢生受精神疾病之苦,擅長於抒情、簡樸的自傳詩。

1957年,74歲在意大利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戈里齊亞過世。

詩人之路

1903年,他移居比薩上大學:他選擇了意大利文學課程,後萊他決定去參加考古行列,並修德語和拉丁語課程。在他的一生中,薩巴始終神經衰弱和抑鬱症。

1904年,回到里雅斯特。

1906年,他移居佛羅倫薩,開始了創作的生活。薩巴幼年被寄養在外,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兒時的他,只能在閱讀中獲得安慰,在詩歌中幻想溫暖的家。薩巴缺失家庭的溫暖,他將痛苦與孤獨化為文字,用簡淡而自然的語言,直面生活。他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並將其化為詩歌內核中的情感儲備。

給女兒的肖像

1909年,他遇到了卡羅萊納州·沃勒(CarolinaWölfler)(他的詩的莉娜),後者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他的女兒Linuccia出生於此。薩巴步入婚姻的第一次有了家庭的歸屬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我女兒的肖像

手拿著球,穿著美麗的夏裝,[2]

又大又圓的眼睛是天藍色的,

我的小女孩對我說:

「爸爸,今天我想和你去外面玩。」

而我想到,在世上所有

令人稱羨的意像中,我熟知

哪些適合比喻我的小女孩。

她就像泡沫,漂浮在海面上的白色泡沫,

像屋頂上升起而又被風吹散的羽毛狀青煙,

像雲,像淡淡的雲

飄散在空寂的天上,

也像諸多其他的輕靈而縹緲的事物。


1910年,他出版了《詩集》,這是他的第一本詩集,隨後出版了《我的第二本詩集》(Coi mie occhi)而聞名。

1913年,他與家人搬到了博洛尼亞,第二年,他搬到了米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薩巴在後方的陣地擔任了干預主義者的職務,

在羅馬尋求庇護

1918年,被迫在米蘭的住院軍隊醫院。戰爭結束後,薩巴回到了的里雅斯特,開設了二手書店。這個時期對他來說非常困難,其特徵是頻繁的神經衰弱。

1921年,出版《歌曲本》確立了他作為詩人的名聲。

1938年,由於種族法律和他的猶太血統,他放棄里雅斯特而搬到巴黎,第二年回到意大利,在羅馬尋求庇護。

1943年,《最後的事》(Last Things)收藏在盧加諾(Lugano)出版。

1945年,《最後的事》由Einaudi重新編輯。後來他移居米蘭,與Il Corriere della Sera合作了十年,一起發表了短篇小說和簡短評論。

詩風

薩巴的詩歌傾注了對家鄉和生活的摯愛,他用詩人敏銳的感覺,努力在和他一樣飽經憂患的普通人身上和周圍的事物中,開挖出真和美。[3]

他的語言摒斥雕琢和怪僻,或清麗優雅,或淒麗沉婉,抒情詩曲中常常蘊含悲壯雄渾的力量。

作品[4]

溪 流

你這般地在我的幻想里冒險,

兩岸間你這般地可憐。

岸上,如我所見,沒有鮮花潤飾。

蕭條掩不住那裡的臟東西。


可是,當我注視你,焦切的溪流繩子般將我抽緊,

喔,小小的溪流。

你全部的行程也是我思緒的

行程,返身

源頭,在那裡,我愛戀你

全付的力量和美麗;我憶起那壯闊的

萬千河流,迎向大海,

而你的水波只會讓那洗衣婦

裸露的腳趾變得通紅

但似乎,那最危險和

最愉悅的,是流經小島和瀑布;

那支撐你跌落的卻宛如一座山


你的岸邊綠草鋪地

那曾經生長的,那永生長於回憶中的;

草兒如週末之夜總將你縈繞

草兒於你永是孩童之於母親的嚴厲

草兒記得這水的流逝,

無法再回到自己的源頭

無法回到原來的河床;草兒還是那哀傷著的

美麗女子,少年將她的雙手

尋覓,聽到一次奇異

的碰撞,在我們的生命和那溪流的

生命之間。

著作

1920年代的中期,他以弗洛伊德的風格撰寫有關慾望和童年記憶的主題。

早期著名詩作

《 A mia moglie》(《致我的妻子》)

《 La Capra》(《山羊》)

《 Trieste》。

後階段的詩歌

《Avevo》(《灰燼》)

《Felicità》(《幸福》)

《Ulisse》(《 Ulysses》)為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