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之將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之將至漢語成語,拼音是lǎo zhī jiāng zhì,意思是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出自《論語·述而》。[1]

袁七月時咖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學生周遊列國講學,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麼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麼回答他。孔子事後得知就對子路說:「其為人也,應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以後就這樣說。」

成語出處

《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示例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唐·王績《答刺史杜之松書》:直與同志者為群,不知老之將至。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牆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明宋濂《贈梁建中序》:「乃溺於文辭,流蕩忘返,不知老之將至。」

梁啓超《敬業與樂業》: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還有一種態度就是沒有姿態,對年齡的事不去多想,專心體驗每一天的況味,不知老之將至,叫咄咄逼人的時間沒有對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