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耆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耆老漢語詞彙。拼音:qí lǎo釋義: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歲的老人。中文名 耆老 外文名 aged person 拼 音 qí lǎo 注 音 ㄑㄧˊ ㄌㄠˇ.

耆老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基本概念.2 引證解釋.3 歷史記載.

基本概念

現在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稱為「耆老」,也泛指「老年人」。如「美國芝加哥中山同鄉會耆老賞粵曲大呼過癮」、「華諮處也提供許多耆老專業服務,包括設立耆老日托中心、耆老醫療翻譯、耆老健康檢查、耆老入籍申請等,服務項目多元,受到社區肯定。」

引證解釋

1. 老年人。①《禮記·王制》:「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②《漢書·朱博傳》:「門下掾 贛遂 耆老大儒,教授數百人,拜起舒遲。」③唐 王翰飲馬長城窟行》:「問之耆老何代人?雲是 秦王 築城卒。」④《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 無量 ﹞以耆老,隨仗聽徐行,又為設腰輿,許乘入殿中。」2. 年老。①《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發齒墮落,血氣衰微,亦亡暴虐之心。」②《晉書·陳騫傳》:「帝以其勛舊耆老,禮之甚重。」③宋 葉適 《宋杜君墓志銘》:「如君之安於一丘,而能自信獨樂,耆老不倦,以盡其死,是可賢也。」3. 老成人。《禮記·檀弓上》:「 魯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 陳澔集說:「言天不留此老成,而無有佐我之位者。」4. 特指致仕卿大夫。《禮記·王制》:「耆老皆朝於庠。」 鄭玄 註:「耆老,鄉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1] 5. 指年老而有地位士紳。①《水滸傳》第九四回:「兩縣耆老率領百姓,牽羊擔酒獻納城池。」②《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諸城 的百姓……聽見新官到任,而且為着這件事來的,內中就推出幾箇耆老來見新官。」6.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稱能言善辯者。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其所議論,謂之夷經。」 [2]

歷史記載

大明律》載,合設耆老,須於本鄉年高有德、眾所推服內選充。《教民榜》文云:民間婚姻、田土、鬥毆、相爭一切小事須要經本里老人、里甲決斷。若系奸盜、詐偽、人命重事,方許赴官陳告。而戶部申明老人、里甲合理詞訟條目,即鬥毆、爭占、竊盜、賭博、私宰、邪術,里老亦得與聞。明初以來的"老人之役"和耆老之設,在清代也得到法律的確認,清之戶律規定:凡各處人民,每一百戶內,議設里長一名,甲首一十名,輪流應役,催辦錢糧,勾攝公事。……其合設耆老,須由本鄉年高、有德,眾所推服人內選充。不許罷閒吏卒,及有過之人充任。【從上記資料可以看到】:作為"老人之役"這一特殊役種或社會義工的應承者,里老(耆老)是"正役"或"正差",而不是"鄉官"或"鄉吏",質言之,里老(耆老)保持有鄉土社會成員的身份;里老(耆老)的義務是"勸民為善"和"聽一里之訟"即《明史》上所記的"導民善、平鄉里爭訟",里老(耆老)也有相應的權力,如"勸民為善"方面行使申誡罰("書邑人之惡者以癉之"即提出告誡和譴責)、行為罰(責令作為或不作為)和人身罰?許用竹篾荊條,量情決打")的某些權力,"聽一里之訟"方面"果決是非"的仲裁、調解、裁量和審判的某些權力;里老(耆老)有的由鄉民推舉(如何喬遠所謂"每里各推"),有的聽官府選定(如上記葉春及所謂"於里中選"),有的則可能是鄉民推舉、再經官府批准的(如《青陽鄉約記》所記"舉方塘莊子於官,莊□辭未獲"),而"眾所推服"乃是里老(耆老)資格的認定原則。

耆老
圖片來自百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