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耿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耿湋,字洪源河東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詳。寶應二年(763年)進士,授周至縣尉,與古之奇友好[1],作詩「不深琢削」。大曆八年(773年),奉使江南檢括圖書。[2]此行在浙江還曾與嚴維秦系等詩人唱酬。 [3]約大曆十一年(776年)歸朝。[4]後官大理司直。官終左拾遺[5],工於詩,作品多反映出安史之亂後,長年戰亂後的荒涼情景,如:「日暮黃雲合,年深白骨稀。」,儘管在朝為官,耿氏也一再提到貧病交迫,如「貧病催年齒,風塵掩姓名」,「貧病休何日,艱難過此身。」有詩集二卷。

詩作

涼州詞

國使翻翻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登鸛雀樓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黃河經海內,華岳鎮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終年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秋日

反照入閭巷,憂來與誰語。

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注釋

  1. 唐才子傳》卷四
  2. 李端有《送耿拾遺漳使江南括圖書》,盧綸亦有《送耿拾遺漳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3. 嚴維有《 酬耿拾遺題贈》(《 全唐詩》卷二六三):「掩扉常自靜,驛吏忽傳呼。水巷驚馴鳥,藜床起病軀。顧身悲欲老,戒子力為儒。明日公西去,煙霞復作徒。 」
  4. 梁肅《送耿拾遺歸朝廷序》(《 文苑英華》卷七二五)
  5. 《極玄集》載:「寶應二年進士,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志》謂「寶應元年進士,為左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