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齋志異·咬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咬鬼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晝寢,矇矓間,見一女子搴簾入(1),以白布裹首,縗服麻裙(2),向內室去。疑鄰婦訪內人者;又轉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3)?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細審之,年可三十餘,顏色黃腫,眉目蹙蹙然(4),神情可畏。又逡巡不去,漸逼臥榻。遂偽睡以觀其變。無何,女子攝衣登床(5),壓腹上,覺如百鈞重。心雖了了,而舉其手,手如縛;舉其足,足如痿也(6)。急欲號救,而苦不能聲。女子以喙嗅翁面,顴鼻眉額殆遍。覺喙冷如冰,氣寒透骨。翁窘急中,思得計,待嗅至頤頰(7),當即因而齧之(8)。未幾,果及頤。翁乘勢力齕其顴(9),齒沒於肉。

女負痛身離,且掙且啼。翁齕益力。但覺血液交頤,濕流枕畔。相持正苦,庭外忽聞夫人聲,急呼有鬼,一緩頰而女子已飄忽遁去(10)。夫人奔入,無所見,笑其魘夢之誣(11)。翁述其異,且言有血證焉。相與檢視,如屋漏之水,流枕浹席(12)。伏而嗅之,腥臭異常。翁乃大吐。過數日,口中尚有餘臭雲。

譯文

沈麟生說:他的朋友某翁,夏天午睡,朦朦朧朧之中,見一個女子掀簾進屋,頭上裹着白布,穿着喪服,竟向裡屋走去。老翁心想,可能是鄰居家婦女來找自己妻子。可又一想,為什麼穿着不吉利的衣服到人家裡去呢?正自疑惑間,那女子已從裡屋走出。他仔細一看,這女子大約有三十多歲,臉色發黃膨腫,眉眼很不舒展,神情可怕。女子猶豫着不走,漸漸靠近老翁的床前。老翁假裝睡着,看要發生什麼事。

不多時,女子提起衣裙走上床,壓在老翁的肚子上,老翁感覺有幾百斤重。心裡雖然什麼都明白,但想舉手,手如被捆綁;想抬腳,腳無力不能動。急得想呼喊求救,又苦於喊不出聲來。接着,女子用嘴去嗅他的臉,腮、鼻、眉、額,都嗅了一遍。老翁覺得她的嘴如涼冰,寒氣透骨。他急中生智,想等她嗅到腮邊時,狠狠咬她一口。沒有多大會兒,果然嗅到腮邊,老翁趁勢猛力咬住了她的顴骨,牙都咬進肉里去了。女子覺得疼,想趕緊離開,一面掙扎,一面哭叫。但老翁越是使勁咬住,直覺血水流過面頰,浸濕了枕頭。

正在兩相苦掙之際,聽到院子裡妻子的聲音,老翁急喊:「有鬼!。」一鬆口,女子已飄然逃走。妻子跑進屋裡,什麼也沒看見,笑他做了個惡夢罷了。老翁詳細說了這件怪事,並說有枕頭上的血跡為證。兩人查看,果然有像屋上漏的水一樣的東西,淌濕了枕頭和蓆子。趴下嗅一嗅,腥臭異常。老翁噁心得大吐,過了幾天,口中還有殘餘的臭味。

注釋

(1)搴(qiān愆)簾:掀簾。搴,揭起,掀。 (2)縗(cuī崔)服麻裙:古代的喪服。縗,披於胸前的麻布條,服三年之喪者用之。麻裙,麻布作的下衣。 (3)「何遽」句:凶服,即喪服。上文言「白布裹首」,可見是新喪。舊時新喪,着喪服不能串門,以為不吉利,因有疑問。 (4)眉目蹙蹙(cù促)然:皺眉愁苦的樣子。 (5)攝衣:提起衣裙。攝,提起。 (6)痿(wěi委):痿痹,肢體麻痹。 (7)頤(yí夷)頰:下巴至兩腮之間,指臉的下部。 (8)齧:同「咬」。 (9)齕(hé核):咬。 (10)緩頰:放鬆面部肌肉,這裡意即鬆口。 (11)魘(yǎn掩)夢之誣:惡夢的幻覺。魘,惡夢,夢中驚駭。誣,以無當有。 (12)浹(jiā夾)席:流滿床蓆。浹,遍,滿。[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