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齋志異·商三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商三官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故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以醉謔忤邑豪,豪嗾家奴亂捶之,舁歸而死。禹二子,長曰臣,次曰禮。一女曰三官。三官年十六,出閣有期,以父故不果。兩兄出訟,終歲不得結。婿家遣人參母,請從權畢姻事,母將許之。女進曰:「焉有父屍未寒而行吉禮?彼獨無父母乎?」婿家聞之。漸而止。無何,兩兄訟不得直,負屈歸,舉家悲憤。兄弟謀留父屍,張再訟之本。三官曰:「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天將為汝兄弟專生一閻羅包老耶?骨骸暴露,於心何忍矣。」二兄服其言,乃葬父。葬已,三官夜遁,不知所往。母慚怍,惟恐婿家知,不敢告族黨,但囑二子冥冥偵察之。幾半年杳不可尋。

會豪誕辰,招優為戲,優人孫淳攜二弟子往執投。其一王成姿容平等,而音詞清徹,群讚賞焉。其一李玉貌韶秀如好女,呼令歌,辭以不稔,強之,所度曲半雜兒女俚謠,合座為之鼓掌。孫大慚,白主人:「此子從學未久,只解行觴耳,幸勿罪責。」即命行酒。玉往來給奉,善覷主人意向,豪悅之。酒闌人散,留與同寢,玉代豪拂榻解履,殷勤周至。醉語狎之,但有展笑,豪惑益甚。盡遣諸仆去,獨留玉。玉伺諸仆去,闔扉下楗焉。諸仆就別室飲。

移時,聞廳事中格格有聲,一仆往覘之,見室內冥黑,寂不聞聲行將旋踵,忽有響聲甚厲,如懸重物而斷其索。亟問之,並無應者。呼眾排闔入,則主人身首兩斷;玉自經死,繩絕墮地上,梁間頸際,殘綆儼然。眾大駭,傳告內闥,群集莫解。眾移玉屍於庭,覺其襪履虛若無足。解之則素舄如鈎,蓋女子也。益駭。呼孫淳詰之,淳駭極,不知所對,但云:「玉月前投作弟子,願從壽主人,實不知從來。」以其服凶,疑是商家刺客。誓以二人邏守之。女貌如生,撫之肢體溫軟,二人竊謀淫之。一人抱屍轉側,方將緩其結束,忽腦如物擊,口血暴注,頃刻已死。其一大驚告眾,眾敬若神明焉,且以告郡。郡官問臣及禮,並言:「不知;但妹亡去已半載矣。」俾往驗視,果三官。官奇之,判二兄領葬,敕豪家勿仇。

異史氏曰:「家有女豫讓而不知,則兄之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願天下閨中人,買絲繡之,其功德當不減於奉壯繆也。」

翻譯

諸葛城有一個叫商士禹的讀書人,因酒醉後開玩笑,觸犯了本縣一個富豪,被富豪指使家奴毆打了一頓,剛抬回家中就死了。商士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商臣,二兒子叫商禮,還有一個女兒叫商三官,才十六歲。本來三官馬上就要出嫁了,現在因父親去世,把婚事給耽擱了。她的兩個哥哥去告狀打官司,打了一年也沒打出個結果來。三官的婆家便派人拜見她母親,商量着請女家遷就一下,將三官儘快從簡嫁過去,母親也準備答應。三官知道後,就去見母親說:「哪裡有父親屍骨未寒就辦喜事的道理?難道他家就沒有父母嗎?」婆家聽了這話,很慚愧,就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不久,三官的兩個哥哥沒打贏官司,含冤負屈地返回家來,全家人悲憤不堪。商臣、商禮還打算保留住父親的屍體,以便作為日後再上告的證據。三官勸阻說:「人被殺死了,官府卻不受理,可知這是什麼世道了!難道老天會專為你們倆生一個閻羅包公嗎?讓父親的屍骨長久暴露在外,於心何忍呢?」兩個哥哥覺得妹妹的話有理,只得將父親埋葬了。

喪事辦完,三官突然在一夜失蹤了,誰也不知她去了哪裡。她母親又着急、又害怕,唯恐她婆家知道,也不敢告訴親戚鄰居,只是囑咐兩個兒子暗暗訪查她的蹤跡。將近半年,三官仍然不見人影。 一次,打死商士禹的那個富豪正趕上壽辰,叫了幾個戲子來演戲慶壽。戲子領頭的叫孫淳,帶着兩個徒弟。一個叫王成,姿色平平,但唱得清脆動聽,大家紛紛叫好。另一個叫李玉,相貌秀麗溫雅,像個漂亮的女子。有客人叫他唱歌,他推辭說不會;再三要他唱,他才唱了些摻雜着本地歌謠的土腔土調,客人們哄堂大笑,亂糟糟地鼓起掌來。孫淳非常羞慚,稟告主人說:「我這弟子跟我學藝不久,還不能唱,只能做些斟斟酒之類的事,請不要見怪!」便命李玉斟酒。李玉往來伺候,很會看主人的意思給客人斟酒,富豪大為高興。等酒席撤下、客人散去後,便留住李玉,要和他同床共枕。李玉替富豪掃了床,又替他脫了鞋子,殷勤侍奉。富豪大醉中,不斷說些挑逗的話,他也只是微微地笑着。富豪更加神魂顛倒,把僕人們全部趕走,只留下李玉。李玉見僕人們都走了,便關上門,插上門閂。僕人們也都到別的屋子裡喝酒去了。

不一會兒,有個僕人聽見富豪臥室內傳出一陣奇怪的格格聲,忙過去往屋裡偷偷地看了看,見屋內漆黑一團,無聲無息。心想沒什麼事,剛轉過身來要走開,忽聽屋星「呯」的一聲大響,像是懸掛着的重東西斷了繩子掉到地上發出的聲音。僕人急忙向屋裡問了兩聲,靜靜地沒一點回答。僕人急叫眾人撞開門衝進去,只見主人的腦袋已和身子分了家,李玉也自已吊死了。因吊着他的繩子斷了,所以屍體掉到了地上,房樑上還殘留着一截繩子頭。眾人大驚失色,急忙通知富豪家裡人。大家都聚集到一起,誰也猜不透是怎麼一回事。眾人把李玉的屍體搬到院子裡,一抬起來後,覺得他鞋襪內空空的,像沒有腳一樣。脫下鞋一看,只見一彎小腳,才知李玉原來是個女子!大家更加驚駭,叫過孫淳來,仔細盤問。孫淳早已嚇得魂不附體,不知說什麼才好,只是說:「李玉一個月前才投奔我做弟子,這次他自願跟來給主人慶壽,我實在不知他是從哪來的!」眾人見李玉身穿喪服,懷疑她是商家的刺客,便命兩個人暫且看守住屍體,好去官府上告。女子雖然死了,面貌仍然栩栩如生,用手一摸,身上還是溫暖的。這兩個看守的人動了邪念,商量着要奸屍。其中一人抱起屍體,正轉動着想解開她的衣服,忽然腦後像被什麼東西猛砸了一下,嘴一張,鮮血狂噴,片刻就一命嗚呼了!另一人大驚,急忙告訴了眾人。眾人聽了又驚又懼,不由得把李玉的屍體看作是神明一般。

富豪家告到郡里後,郡守便將商臣、商禮拘了去審訊。二人只是說:「我們不知道這事。妹妹逃走後,到現在已半年不見人了!」郡守便帶了他們二人去驗屍,死者果然是商三官!郡守很感驚奇,便判決商臣、商禮將妹妹的屍體領回埋葬,並敕令富豪家此後不得跟商家為仇。 異史氏說:家有女豫讓卻不知道,這兩兄弟真是愧為大丈夫。而三官的為人,就是荊軻再世恐怕也會自慚不如,何況是世上那些庸庸碌碌之輩呢!願天下閨中的女子,買來絲線繡出三官的模樣,那麼她們的功德則不遜於供奉關帝啊!

注釋

[1]故諸葛城:據作者寫同一故事的俚曲《寒森曲》,謂是「山東濟南府新泰縣諸葛村」。然此稱「故」諸葛城,疑指山東諸城縣舊治。諸城原為春秋時魯國諸邑,夏商時葛伯始居於此,其後裔支分,因稱諸葛。 [2]醉謔:醉後戲言。 [3]出閣:原指公主出嫁,後通指女子出嫁。 [4]參母:拜見三官之母。 [5]從權:根據非常情況,變通行事。舊時父喪未滿三年,子女不能成婚。婿家欲提前畢姻事,故曰「從權」。 [6]吉禮:指婚禮。者:據二十四卷抄本補。 [7]張再訟之本:作為再次向宮府申訴的憑托。預為將來行事作準備,叫「張本」。 [8]閻羅包老:指宋代包拯。包拯,字希仁,宋合肥人。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嚴明廉正,時諺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意謂包拯像閻王那樣鐵面無私。見《宋史》列傳七十五。 [9]冥冥:暗地裡。 [10]優:優伶,即下文「優人」;舊時對樂舞、百戲從業藝人的通稱。 [11]平等:平常,一般。 [12]韶秀:美好秀麗。好女:美女。 [13]稔:熟悉。 [14]所度曲:這裡指所唱曲。創製曲詞或按譜歌曲,通稱度曲。俚謠:民間的通俗歌謠。 [15]行觴:即「行酒」,為客人依次斟酒。 [16]展笑:微笑;展顏為笑。 [17]楗:門閂。 [18]廳事:正廳。古代官員辦公聽訟的正房叫聽事;後來私家堂屋也稱聽事,通常寫作「廳事」。 [19]旋踵:回步,轉身。 [20]排闔:打開關閉的房門。 [21]墮: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隨」。 [22]內闥:內宅,指內眷。 [23]素舄:服喪者所穿白鞋。 [24]服凶:指穿有白鞋之類喪服。 [25]緩其結束:解開她衣服上的帶結。 [26]敕:訓誡。 [27]女豫讓:女刺客,指商三官。豫讓,戰國普人,事智伯。智伯被趙襄子聯合韓、魏所滅,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自毀形貌為智伯報仇。未果,遂伏劍自殺。見《史記•刺客列傳》。 [28]蕭蕭易水:戰國末,荊軻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臨行,太子丹祖送易水上,荊軻因作歌示志,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及擊秦王不中,被殺。見《戰國策•燕策》、《史記•刺客列傳》。此雲「易水羞而不流」,是說荊軻與商三宮相較,也將自愧不如。 [29]碌碌與世浮沉者:指庸懦無為之輩。碌碌,平庸無能。與世浮沉,指隨波逐流、無所作為的消極態度。 [30]買絲繡之:意謂繡制商三官之像,供奉起來,以示敬仰。 [31]壯繆(móu 牟):即關羽;蜀漢後主景耀三年追封為壯繆侯。封建時代稱關羽為「關聖」,立祠祀奉,頌其忠烈;明清兩代尤盛。

人物形象賞析

商三官,是清代作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一篇同名作品的女主人公。 商氏家住諸葛城,父親商士禹,是個讀書人。三官十六歲,家裡為她擇定了夫婿,選好了出閣日期,只等着花轎一到,鞭炮一響,她便將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不料禍從天降。這天商士禹在外面多喝了幾盅, 酒醉多言,得罪了同邑的豪門望族,被地頭蛇嗾使家奴一頓毒打,待被送回家時已經咽了氣。三官的兩位哥哥不服氣,便雙雙出門去找官府告狀;三官自己呢,出嫁的事也便擱下了。

過了些日子,三官的婿家有點等不及了,便找了個說客來見三官的母親,勸說把三官的婚事權且辦了再說。來人自有三寸不爛舌,把個三官母親幾乎說動了。哪知三官聞說此事,大不高興,道: 「豈有亡父屍骨未寒便舉行婚禮的規矩?難道他們就沒有爹娘?」一席話傳到婿家,男方不免感到羞愧,便不再提此事了。

三官的兩個哥哥出去告狀,奔走了年余,終無結果,回來便商量將父親的屍首再存放一陣,以作再次告官的資本。三官卻不答應,認為人被殘殺而衙門卻不受理冤狀,這世道的面目也可以知道了。哥哥們難道以為老天還會專門為你們再生出一位閻羅包公不成?父親骨骸暴露,做兒女的於心何忍!兩位哥哥見她說的有理,便商量着葬了他們可憐的父親。

三官雖是個女子,卻性情剛烈。待葬畢亡父,她便連夜離開了家,伺機尋找豪門中人,為父報仇。半年間她不與家人通音訊,浪跡江湖,最後在一個小戲班裡謀了個差事,女扮男裝,化名李玉,等待着手刃仇人的那一天。 那位豪門貴人作壽,請來三官所在的那個班子助興,三官本不會唱戲,上台不免被人喝倒彩。但她善解人意,到台下來被使作行酒勸觴之人時,便把那貪婪的地頭蛇搞得神魂顛倒。酒闌人散,富豪執意要留這位「李玉」同寢。待調笑夠了,遣去眾仆,這位貴人的末日也便到了——商三官以牙還牙,將他身首兩斷。而自己,也以懸樑自盡來告慰九泉下屈死的亡父冤魂。待到豪門的僕人移屍時發現她的一雙三寸金蓮,才知道那麼迅速果斷地置他們的主人於死地的,竟是一個女流之輩!

商三官的形象不同於以往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大多數閨秀人物。殘酷的現實使這位年僅十六歲的少女失去了如夢的青春,當她從她的兩位哥哥告狀無門的經歷中悟出「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時,她的全部理想便寄託到了靠自己的力量復仇上。為此她不惜對富豪以身相許。而最終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少女竟然也用了相當殘忍的手段殺死了她的仇人。儘管蒲松齡在小說末尾用富有詩意的筆調讚頌他的女主人公: 「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並勸天下的閨中人「買絲繡之」,今天我們讀到商三官的結局,卻不能不為之扼腕嘆息:一個黑暗的時代竟會將天真無邪的少女也逼上忍無可忍、鋌而走險的道路。

然而商三官最終能夠手刃仇人,卻也不僅僅是外部強力壓迫引起反抗所致。小說中三官指責婿家在父喪期間求辦婚事之不合禮儀,以及對暴露父屍的不忍心之說,都說明了她的性格上雖有比一般閨秀女子剛烈的一面,內心深處卻依然是傳統的貞孝觀念在做她生活的支柱。商三官最終並沒有以一個勝利者的面目出現在眾人面前,而是悲涼地自盡了,這一重重的人生句號也便劃出了她終生的信念。商三官作為一個中國女性文學形象在今天可以引發我們作比較深入的思考,大概就在於此。而在蒲松齡寫了這篇《商三官》之後,還有那麼多的作家去着意塑造復仇女性的形象(比如描寫刺殺軍伐孫傳芳的電視劇《風雲女傑》,以及數不清的新派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大大小小的女劍客),其值得探尋的背後含義,大概也在於此。[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