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聊齋志異·長清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長清僧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長清僧道行高潔,年七十餘猶健。一日顛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圓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飄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紳子,率十餘騎按鷹獵兔。馬逸,墜斃。僧魂適值,翕然而合,遂漸蘇。廝仆環問之,張目曰:「胡至此!」眾扶歸。入門,則粉白黛綠者,紛集顧問。大駭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閉目不復有言。餉以脫粟則食,酒肉則拒。夜獨宿,不受妻妾奉。數日後,忽思少步。眾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諸仆紛來,錢簿谷籍,雜請會計。公子托以病倦,悉謝絕之。惟問:「山東長清縣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無聊賴,欲往游矚,宜即治任。」眾謂:「新瘳,未應遠涉。」不聽,翼日遂發。

抵長清,視風物如昨。無煩問途,竟至蘭若。弟子數人見貴客至,伏謁甚恭。乃問:「老僧焉往?」答云:「吾師曩已物化。」問墓所,群導以往,則三尺孤墳,荒草猶未合也。眾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馬欲歸,囑曰:「汝師戒行之僧,所遺手澤宜恪守,勿俾損壞。眾唯唯。乃行。

既歸,灰心木坐,了不勾當家務。居數月,出門自遁,直抵舊寺,謂弟子曰:「我即汝師。」眾疑其謬,相視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為,悉符。眾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後公子家屢以輿馬來哀請之,略不顧瞻。又年余,夫人遣紀綱至,多所饋遺,金帛皆卻之,惟受布袍一襲而已。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三十,而輒道其八十餘年事。

異史氏曰:「人死則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於僧,不異之乎其再生,而異之乎其入紛華靡麗之鄉,而能絕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閃,而蘭麝薰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況僧乎哉!」

譯文

山東長清地方,有位道業高深、品行純潔的老僧,八十多歲了還很康健。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來了,寺里的僧人跑過去搶救,一看已經圓寂了;而他並不知道自己已死,靈魂飄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個舊官宦世家的子弟,這天率領十幾個騎馬的侍從,架着獵鷹打兔子。忽然馬受驚狂奔不止,公子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這時老僧的靈魂恰好與公子的屍體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漸漸甦醒過來。奴僕們圍着他問訊,他睜開眼說:「怎麼來到這裡!」眾人扶着他回了家。公子進門,搽粉描眉的姬妾們,紛紛聚集過來看望慰問。他大驚說:「我是僧人,怎麼來到了這裡!」家人以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懇切開導,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辯解,只是閉着眼不再說話。給他粗米飯才吃,凡是酒肉卻拒絕。夜裡他獨自睡覺,不和妻妾在一起。

幾天後,他忽然想稍微走動一下。家人都很高興。出了房門後,他剛剛站定,就有幾個僕人來到,拿着錢糧帳冊,紛紛請他審理收支情況。公子推託因為有病倦怠,全都拒絕辦理,惟獨問道:「山東的長清縣,知道在哪裡嗎?」僕人們都回答說:「知道。」公子說:「我煩悶無聊,要去那裡遊覽一下,快備辦行裝。」眾人說他病才痊癒,不應出遠門,但他不聽,第二天就出門上路了。

到了長清,他見當地的風光景物猶如昨天一樣。不用煩勞問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幾個弟子見貴客來到,都非常恭敬地前來拜見。公子就問道:「原來的老僧到哪裡去了?」他們回答說:「我們的師父前些時候已經去世了。」公子又問老僧的墓地。眾僧引導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墳,荒草還沒長滿。僧人們都不知這位公子是什麼意思。不久公子備馬要走,囑咐說:「你們的師父是個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遺留下的手跡,應當謹慎地守護好,不要使它受到損害。」眾僧很恭敬地答應了,公子這才離去。

回到家後,他木然呆坐,一點也不過問家務。過了幾個月,公子出門自己走去,直到長清舊寺。他對弟子們說:「我就是你們的師父。」眾僧懷疑他說得荒唐,相視而笑。老僧於是敘述了他還魂的經過,又說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全都符合事實。眾僧這才信以為真,讓他睡在原來的床上,仍像過去那樣侍奉他。後來公子家裡屢次派車馬來,苦苦地請他回家,他絲毫都不理會。又過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來到長清寺院,贈送了很多東西。凡是金銀綢緞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長清,去寺院拜訪他。見他默然處之,心志堅定;雖年僅三十多歲,卻總說他八十多年所經歷的事情。 異史氏說:人死了則魂就散了,而長清僧的魂行千里而不散,是因為他修持到了性定境界的緣故。我對於這位老僧,並不奇怪他會再生,而是奇怪他再生後進入了一個奢靡紛繁的富貴之鄉,但是能夠摒棄人慾而逃離塵世。有些人眼前偶爾見到美人財富,都會不願意死去,何況是這個老僧呢!

注釋

[1]長清:縣名。今屬山東省濟南市。 [2]道行:指對佛教教義和戒法的修習實踐。高潔:道高行潔。 [3]圓寂:梵語的意譯,音譯為「般涅槃」,略稱「涅槃」,意思是「圓滿寂滅」。為佛教對僧尼死亡的美稱。《釋氏要覽》卷下:「釋氏死,謂涅槃、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皆一義也,隨便稱之,蓋異俗也。」 [4]河南:清行省名。轄境約略與今河南省相當。 [5]故紳子:已故豪紳之子。紳,束干腰間的大帶。《禮記•玉藻》:「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古代有權勢地位的人束紳,後世則稱有官職或中科第而退居在鄉的人為紳士或鄉紳。 [6]按鷹:駕鷹,即縱鷹行獵。 [7]馬逸:馬受驚狂奔。逸,奔跑。 [8]翕(xī夕)然而合:指僧魂猛地與墮屍合在一起。翕然,猶翕忽,迅疾的樣子。 [9]廝仆:奴僕。廝,舊的對服雜役人的賤稱。 [10]粉白黛綠:婦女的妝飾,代指姬妾之類的青年女子。粉白,面敷粉。黛綠,眉畫黛。 [11]提耳悟之:懇切開導,促其醒悟。提耳,扯着耳朵,意思是諄諄曉喻。《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2]餉以脫粟:用糙米做飯給他吃。餉,用食物款待。脫粟,糙米。 [13]少步:稍微走動一下。 [14]雜請會(kuài 快)計:紛紛請其審理錢糧出納等事。雜,紛雜。會計,總計其數,指主管財物出納等事。 [15]謝絕:推脫,拒絕。 [16]郁無聊賴:煩悶無聊。無聊賴,感情無所依託。 [17]治任:備辦行裝。治,辦理。任,負載之物,即行裝。 [18]新瘳(chōu 抽):剛剛病癒。 [19]蘭若:佛寺。詳《屍變》注。 [20]伏謁:拜見。謁,通名進見尊長。 [21]曩已物化:前些時候已經死去。曩,以往,從前。物化,化為異物,死的諱詞。《莊子•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22]戒馬:備馬。戒,備。 [23]戒行:佛家語,指在身、語、意三方面恪守戒律的操行。 [24]手澤:手汗沾潤之跡。《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疏》:「父沒之後不忍讀父之書,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後通稱先人遺物、遺墨為手澤。 [25]「灰心」二句:心如死灰,坐以槁木,一點也不過問家務。灰心木坐,參見《畫壁》注。勾當,辦理。 [26]紀綱:《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仆。」紀綱,本指統領仆隸的人,後來泛稱僕人。 [27]饋遺(Wèi 位):贈送。 [28]一襲:一套。 [29]而立: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30]千里而不散者:原無「不」字此據鑄雪齋抄本。 [31]性定:本性不移。 [32]紛華靡麗之鄉:華麗、奢侈的地方。《後漢書•安帝紀》:「嫁娶送終,紛華靡麗。」[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