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玫瑰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玫瑰學校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聖玫瑰學校ESCOLA DO SANTÍSSIMO ROSÁRIO)於1954年成立,由天主教澳門教區持牌;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註冊的校部編號分別是056

簡史

1954年在R.P.Joaquim Guerra S.I.神父所創立,初時校址設於草堆街五號;1958年3月,天主教澳門教區讓出大三巴街39號及41號地段作教學之用,於是學校搬離舊址,遷往新址。

1966年,戴維理主教(葡萄牙語:D. Paulo J. Tavares)再讓出大三巴街43號作為學校校舍。經過一段時間後,由於學校不斷發展,上述地址已經不足夠使用,於戴維理主教便在學校操場一邊起了一間新樓房代替舊有之大樓。公共學校網路成員,非牟利私立學校,提供學前教育、國小教育預備班及國小教育。位於大三巴街。1954年創立。由澳門教區持牌。

曾多次遷換校址及開設分校,1966年遷入現址。1973年完成校舍重建。1982年轉至天主教澳門教區屬下。1996—1997年度設學前教育及國小教育預備班6個班,國小13個班,在校學生1042人,教師27人。

2016年,聖玫瑰學校停辦,而原址由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用作小學之用。

校長

第一任校長(1954-1955):戈振東(Joaquim Angelico Guerra)神父

1954年首任校長戈振東(Joaquim Angelico Guerra)神父於草堆街5號開設玫瑰聖母會所,附設診所。同年9月,改診所為學校,取名聖玫瑰學校。 1995年1月因校舍不敷套用,便遷往同街37號繼續開辦學校。

第二任校長(1955-1959):譚志清神父

1955年至1959年由譚志清神父接任校長,學生人數增至369人。於1956年在通商新街廣州酒店樓下開設幼稚園分校,後因租約問題,無法續辦。 1958年譚志神父商得澳門教區高德華主教批出兩座座落於大三巴街39號至41號,作為聖玫瑰學校校舍。

第三任校長(1960 -1982):沙握理(Pequito Marcal)神父

1960年至1982年由沙握理(Pequito Marcal)神父出任校長,由於校務擴展,學生人數增加,課室設備陳舊,於1966年D. Paulo Jose Tavares神父再讓出大三巴街43號作為擴展校舍之用。原校舍為一座二層高舊樓宇,只有擁有十多個設備簡陋課室及操場,每逢雨季,校舍上層漏水,下層水浸。於1972年得戴維理主教允許下,在操場的一部分興建現今校舍,除下層為操場外,其餘三層共有課室18間。 1973年由戴維理主教剪彩開幕,當時課室設備未達完善。 70至80年代經歷越南難民潮及中國大批新移民湧入,造成人口激增,學校為解決學額短缺,由幼稚園至國小各級增加最少十班以上,學生人數激增接近千人。 1982年2月沙握理(Pequito Marcal)神父辭世,將重擔負於現任校長關潔梅女士。

第四任(現任)校長(1982-現在):關潔梅女士

1982年聖玫瑰學校轉為澳門天主教教區屬下的一所國小,由關潔梅女士接任校長至今,為照顧居處較遠及缺乏家長照料的學生,在頂層加建飯堂及增設校車接送,並以面向廣大市民,有教無類為已任。同年,成立宗教組、歌詠組及舞蹈組,開闊學生潛能,貫徹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注重教學質量,多年來不遺餘力,提高學生素質。 1995年成為首批加入政府免費教育網路的學校,令貧苦家庭減輕負擔。 2001年7月開辦中學部,其後因原有校舍不敷套用,故在同年租用何族崇義堂聯誼會作為分校校舍,令校務日益擴大。


辦校宗旨理念

宗旨

教育兒童使之成為——良好的人格;使能認識人生最終的目的——天堂的永福。

理念

敬主愛人,求知創新。

辦學特色

  1. 弘揚天主福音,培養學生效主愛人的精神及良好的品德。
  2. 學校運用國語、廣東話、英語等三門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話言適應能力。
  3. 透過文娛康體活動和多元化課外活動,讓學生得以發揮個人潛能,多元發展。
  4. 以情感融合師生關係,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聖玫瑰學校校歌

玫瑰頌

可敬聖玫瑰,
人生的寶貴。
春風化雨真,
師訓心敬畏。
德智體美群,
業與德均勻,
愉快學唸如天韻。
真理必尋到,
同硯相引導,
那管艱難困,覓正道,
盡顯忠仁孝,
深念師恩教,
歡頌聖玫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