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奎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聚奎書院位於重慶市江津縣白沙區黑石山,文物遺址年代為清,1987年1月23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定名單。1992年3月19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1]

簡介

聚奎書院,位於重慶江津區。清同治十三年(1874)多紳張元富、鄧清連同知縣國璋(滿人)等將白沙鎮黑石山之聚奎義塾改建。光緒六年(1880)正式成立。正中為講學廳,後為孔子堂,兩側為學生自習室,周圍為教師住所。

教學除授「四書」、「五經」、《春秋三傳》、《孝經》外,還課以《漢四史》、《方輿紀要》、《文獻通考》等。白屋詩人吳芳吉曾就讀於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為學生。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聚奎學堂。

民國後相繼建立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抗戰後,舉行建院60周年紀念,臺靜農教授贊道:「聚奎能屹然一隅,延續至六十年之久者,誠我國近代教育史所罕見。」

陳獨秀吳玉章馮玉祥黃炎培等均到院參觀,無不交口稱讚。至今原院規模及碑刻等,均保存完好。院內參天古木簇繞四周,幽靜典雅。大門石刻聯:「知國家大事尚可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院門石刻聯:「德星長聚五百里;廣廈顏開千萬間。」院內石柱聯為佛學大師歐陽漸題:「是英雄鑄造之地;為山川靈秀所鍾。」現為聚奎中學。

書院對聯

知國家大事尚可為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近代鄧鶴丹題大門[2]

德星長聚五百里; 廣廈顏開千萬間。 清代佚名題院門

是英雄鑄造之地; 為山川靈秀所鍾。 近代歐陽漸題院內石柱

淵淵大振聞三界; 渢渢高揚播四洲。 清代袁志沅題鼓亭

一聲曉徹雲霄外; 五姓咸歸佛法中。 佚名題鼓亭

驢溪三疊天飛瀑; 馬鞍高峙地流杯。 鄧少琴題黑石山門

到此步步升高,巨石星羅,如蹉如磨,山中自有讀書好; 相逢濟濟多士,英才玉立,亦文亦哲,世間最重少年時。 鄧少琴題黑石山門

江聲遠關白沙外; 詩冢長留黑石中。 王利器題黑石山門

一周怪石; 九曲青池。 羅昌一題鏡橋

倚紫園而建學校,聽晨鐘暮鼓; 辟叢莽以構精廬,看怪石奇峰。 清代佚名題院舍

師生互切磋,飲水思源懷黑石; 立達相勖勉,利民濟世仰青松。 王維禎題院舍

寸草浴春暉,猶記三秋沾教益; 群星聚黑石,不拘一格降人才。 程智銘等題院舍

視頻

聚奎書院 相關視頻

重慶抗戰史跡·江津——聚奎書院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品略圖書館,2018-9-10
  2. 行業聯 - 書院, 中國圖書館網楹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