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肝血管肉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hepatic angiosarcoma

就診科室 :腫瘤科

常見發病 :肝

常見病因 :腹痛、腹部不適、乏力、肝腫大,晚期黃疸、血性腹水等

肝血管肉瘤又稱血管內皮細胞肉瘤或惡性血管內皮瘤,是由肝竇細胞異形增生所造成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是血管源性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但與其他肝臟腫瘤相比,仍屬少見。 [1]

病因

肝血管肉瘤病因不明。少數病例發生於服用合成類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藥後,其潛伏期在10年以上。 [2]

臨床表現

可有腹痛、腹部不適、乏力、噁心、食慾差、體重減輕、發熱等。病程進展較快,肝腫大,晚期可有黃疸、腹水,腹水呈淡血性。常有肺、胰、脾、腎和腎上腺等肝外轉移,以肺轉移最為常見。 [3]

檢查

肝血管肉瘤護理
原圖鏈接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增多或減少,血小板減少。多數病人有肝功能異常。磺溴酞鈉瀦留試驗(BSP)可陽性,ALP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膽紅素、ALT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 (1)胸部X線片可示有肺不張或胸膜腫塊。
  • (2)在同膠質二氧化釷相關的血管肉瘤病例中,腹部平片可發現不透明的肝、脾和腹腔淋巴結影。
  • (3)CT可發現不勻質低密度占位病變及腫瘤破裂影像。
  • (4)肝血管造影顯示異常血管形態,腫瘤周邊持續染色和中央放射透光區。

[4]

診斷

不明原因的肝腫大,伴有消化道症狀。有氯乙烯接觸史。有白細胞總數、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功能異常,ALP升高,血膽紅素升高。X線檢查、CT、肝核素掃描可有助診斷。 [5]

治療

局限性結節不伴有肝硬化者,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不能切除的腫瘤,可採用化療藥物氟尿嘧啶、長春新鹼、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黴素)、表柔比星(表阿黴素)和(或)放療,可延長病人生存期。 [6]

預後

該腫瘤惡性程度高,病程發展快,腫瘤切除機會少,預後差。未治療的病人,大多數於6~12個月內死亡,病人一般死於肝功能衰竭或腹腔內出血。 [7]

視頻

微創 生物治療——肝血管肉瘤

[8]

文獻來源